1914年,西方原本一家親的貴族們展開了一場大型「窩裡鬥戰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次世界戰爭。
而這位為了狗子和猴子打架的國王,正是在一戰期間登基的希臘國王亞歷山大一世。可惜皇位還沒坐熱乎,就被猴子「咬死」,還間接導致了25萬人喪生,怎麼一回事?一起來看看吧。
事情還要從亞歷山大一世的父親康斯坦丁一世說起。
1917年,一戰戰事已經到了後半場,但是希臘還是處於中立態度。
原因主要是因為,此時在位的老國王康斯坦丁一世的老婆,是德意志國王威廉二世的妹妹。
所以作為德國妹夫的康斯坦丁一世,並不想站在德國的對立面,況且威廉大舅哥還授予了他德意志帝國元帥榮譽。
另一方面,同盟國與協約國為了穩住與希臘積怨深厚的保加利亞,所以雙方誰都沒讓希臘加入進來。
外面打的兇殘,希臘雖然沒摻和進去,但家裡面也沒消停,國王康斯坦丁作為親德方,一直與親英法的首相埃萊夫塞裡奧斯·韋尼澤洛斯針鋒相對。
1914年,一戰剛開始,韋尼澤洛斯因為國王和總參謀長反對自己與協約國協議,辭職了。
但是呢,1915年大選韋尼澤洛斯又獲勝了,於8月再次上任首相。
過了倆月,國王就逼著韋尼澤洛斯辭職了。
到了1916年,協約國多次對希臘施壓,國王充耳不聞並且推遲大選,韋尼澤洛斯被耍夠了,又辭職了,還徹底與國王決裂了。(別懷疑,韋尼澤洛斯可是位先後7次擔任總理的人。)
9月份,和海軍總司令成立臨時政府,並控制了希臘北部、克裡特和愛琴海。
而一心想著和協約國共事的韋尼澤洛斯也不容易,因為協約國裡的俄羅斯、義大利反對他,英法不敢承認他。
要不說一戰是歐洲貴族的「窩裡鬥」呢,希臘國王康斯坦丁一世的母親,是人俄羅斯的公主,所以俄羅斯不待見他。義大利則是把韋尼澤洛斯當作他們對小亞細亞野心的潛在敵人。(後來他還的確搶到了小亞細亞。)
英法怕引發希臘內戰,也不敢承認他,韋尼澤洛斯心裡難啊。
好在希臘國內助他一臂之力,親德派發動了反協約國宣傳,進而雙方發生交火,協約國一生氣,一報復,接受了韋尼澤洛斯。
有了英法支持的韋尼澤洛斯瞬間硬氣起來,武裝力量強大,國王康斯坦丁於1917年6月11日被迫退位,流亡瑞士。
本該繼承王位的喬治二世,因為早年在德國參軍,直接被協約國摒棄,選擇了第二順位繼承人亞歷山大一世,也就是今天和猴子打架的主角,來擔任他們的傀儡。
實話實說,亞歷山大登基後日子過的很爽,在7月2日正式對同盟國宣戰後,有了英法扶持,一直跟著協約國後面蹭經驗,撿了不少好「裝備」。
1920年8月,經過數戰的希臘,爭奪到不少領土,已經達到了希臘領土的歷史最大區域。
可亞歷山大一世臉忒黑。
1920年10月2日,亞歷山大像平常一樣帶著自己的愛犬,在後花園溜達散步,安靜祥和完全沒有發生危險的跡象,畢竟天上掉隕石這種事幾百年都難發生一次。
可就是突然跑出來只猴子和狗打架,不知道是狗惹了猴,還是猴要逗狗,兩隻毛團就掐了起來,亞歷山大看見此情此景心疼的不得了,自己的愛寵被只野猴子欺負可還行?拿了個棍子就趕猴子。
猴子多眼疾手快呀,衝著亞歷山大就是一口,另外一隻猴子見自己的同伴被欺負,也趕過來幫忙,亞歷山大一人鬥倆猴,勇敢對抗,結果又被狠狠咬了一口。
這第二口咬的他鮮血直流,頭暈眼花。
隨後猴子被處死,亞歷山大因為敗血症傷勢越來越嚴重,12日時已病危,強挺了數十日後,於25日去世。
在此之前,為確保希臘對小亞細亞領土的永久保留,希臘已向協約國請示,動員25萬人攻往土耳其。
而在第二次希土戰爭最激烈時,亞歷山大去世顯然是個不好的消息。
雖然兩個月後流亡瑞士的康斯坦丁一世回希臘主持大局,並且擠走了韋尼澤洛斯,但顯然已經無法挽回希臘在希土戰爭中的失敗,25萬人因此犧牲。
這也導致亞歷山大一世在位時爭奪的所有土地,全部丟失。
康斯坦丁因此再次退位,繼續流亡海外,4個月後在西西里去世。
最終康斯坦丁的長子喬治二世繼位皇位。
不過沒多久韋尼澤洛斯又被希臘給邀請回來了,並且成功逼走了喬治二世。
「段子手」邱吉爾對亞歷山大一世的事情評論道:「一次猴子咬傷導致了25萬人的死亡。」(It was a monkey bite that caused the death of those 250,000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