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導綜合外媒報導,在17日晚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上,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此外,新加坡的攤販文化、韓國的燃燈會等也被正式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12月17日報導,太極拳是基於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以中正圓活為運動特徵的傳統體育實踐。該遺產項目注重意念修煉與呼吸調整,通過習練達到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目的。該遺產項目形成於17世紀中葉中國中部的河南省,現已廣泛普及至全國其他地區。受道家、儒家思想和中醫理論的影響,太極拳已發展出多個流派。
河南焦作市民在公園練習太極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
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中國閩南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的禳災祈安儀式,是植根於濱海社區共同崇祀「代天巡狩王爺」(簡稱「王爺」)的民間信俗。王爺受上天委派定期赴人間各地巡查,拯疾扶危,御災捍患;而海上罹難者的亡魂(尊稱為「好兄弟」)四處漂泊,無所歸依。因而,人們定期舉行迎王、送王儀式,迎請王爺巡狩社區四境,帶走好兄弟。該遺產項目體現了人與海洋之間的可持續聯繫。
在馬來西亞舉行的送王船儀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
新加坡:攤販文化
另據路透社新加坡12月17日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周三晚間宣布,新加坡的攤販文化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新加坡的攤販中心建於上世紀70年代,目的是讓這個國家變得乾淨整潔,使街頭小販能有一個擺攤的固定場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說:「這些攤販中心充當著『社區餐廳』。擁有不同背景的人聚集在這裡,在早中晚用餐時分享就餐體驗。」
包括安東尼·布爾丹和戈登·拉姆齊在內的名廚都喜歡吃雞肉飯等攤販中心的美食。2018年上映的電影《摘金奇緣》顯示,在一個著名的夜市上,明星們興高採烈地大快朵頤;在一些攤位,甚至花不了幾美元就能享受到足以媲美米其林餐廳的飯菜。
韓國:燃燈會
據韓聯社首爾12月16日報導,韓國政府周三說,為慶賀佛祖釋迦牟尼誕辰而於春季舉辦的燃燈會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韓國每年都會在農曆四月初八佛祖的誕生日舉辦燃燈會,它象徵著點亮世界,使世界成為每個人的豐饒公平之地。韓國文化遺產廳於2012年將其指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韓國的這一傳統可以追溯到許多世紀前。描寫古代新羅王國的韓國古籍《三國史記》講述了王室成員到寺廟裡看蓮花燈籠的故事。
曾經的宗教儀式如今已演變為大眾喜聞樂見的節日。用紙張和竹子裝飾的燈籠點綴著全國各地的寺廟和街道,人們在這些地方遊玩賞燈。
此外,法新社蘇黎世12月16日報導,瑞士和法國機械鐘錶製作工藝今天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地位,這讓人們對這項在橫跨兩國的汝拉山區延續了數百年的藝術予以關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這項得到該組織認可的工藝處於「科學、藝術和技術的交界處」。
瑞士和法國去年聯合申請將它們已有數百年歷史的鐘表製造工藝列入該名單。它們的名單涵蓋了與機械鐘錶製作和藝術力學有關的技藝,這些技藝被用來製造手錶、鐘錶和其他測量及指示時間的物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這些構造雖然通常很隱蔽,但也是可見的,增添了這些物體的美學和詩意維度。」
北非:古斯古斯
又據法新社拉巴特12月16日報導,周三,北非地區的標誌性美食「古斯古斯」(Couscous)正式入選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項申請是馬格里布地區的四個國家聯合提交的。這道大眾美食的菜譜千變萬化。
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茅利塔尼亞和突尼西亞共同提交了關於「製作與食用古斯古斯的相關知識、訣竅和實踐操作」的文件材料,這種聯合提交申請的情況很少見。它們並沒有爭搶這道菜的起源地。古斯古斯以硬質小麥、大麥或玉米製成的粗面為主料,以蔬菜和肉為輔,並佐以豐富的香料。
參選材料中寫道,這四國「無論男女老少,無論來自鄉下還是城裡,又或者是僑居海外的移民」,都能通過這道象徵著「共同生活」的「標誌性菜餚」產生身份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