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歡有關十八、九世紀的英國題材的電影。《傲慢與偏見》、《成為簡·奧斯汀》都是我特別鍾愛的。
但這次看完凱拉我最喜歡的女演員之一演的《公爵夫人》,心裡久久不能平復。只為那個善良俏麗的喬治亞娜。
魯迅曾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你看」。秀外慧中、接受過高等教育、出身高貴又幽默風趣的喬治亞娜,她無疑是個美好的女性。然而「人們都說,整個英格蘭除了她的丈夫,沒有人不愛她」。可就是因為這個「除了」毀滅了這個美好的女人,造就了她一生的悲劇。
雖然整部作品並沒有刻意放大她的悲劇成份,但我想恐怕沒有人會在看完之後是笑著的。因為即便她俘虜了整個英格蘭所有男人和女人的喜愛,她卻不能讓自己的枕邊人青睞自己。之後她終於找到了那個深愛自己、自己又愛的男人,格雷,但因為世俗名譽、因為無法割捨的子女親情,她也只能選擇放棄,將這份愛深埋心底永不能見光。
我忍不住想如果她的丈夫,德文郡公爵只是一個遊戲女色的浪子,她的悲劇色彩也不會這麼濃烈。可是偏偏,這個在倫敦唯一不愛她的男人偏偏喜歡上了她的好友,貝斯夫人。丈夫與好友的苟合(請原諒我用了這個不太禮貌的詞,我痛恨背叛),無疑使這個善良樂觀的女子第一次真正感到崩潰。
「為什麼是她?!我從沒有幹涉過你的那些私情,但整個英格蘭有那麼多的女人,你為什麼偏偏爬到了她的身上?她是我這個婚姻當中唯一的安慰!」唯一的安慰也不能保留。
我一直堅信感情不可強求,可我此時多麼痛恨德文郡公爵為什麼沒有愛上他那受到人人喜愛的夫人。這一刻,我為喬治亞娜心痛到無以復加。而貝斯夫人,雖然她解釋說她這麼做是為了能夠見到與前夫所生的孩子,這全是因為母愛。我們或許能夠理解但真的很難苟同。正如喬治亞娜對她的回覆所說「母愛也是要有底線的!」沒有什麼是在背叛面前還能夠完全站立住腳跟的。在喬治亞娜的立場上,又有什麼是能夠合理解釋丈夫對婚姻的背叛、好友對友情的背叛的呢?
我思索是什麼造成了喬治亞娜的悲劇?
是交友不慎?丈夫的冷淡?亦或是最先建立在家族利益上的婚姻?那個時代背景下對女性更多的壓制?好像這些都是。但好像又都不全是。畢竟貝斯夫人對待好友也是付了真心的,德文郡公爵也能與貝斯夫人相處甚歡,那個時代亦不乏建立在家族利益上又幸福美滿的婚姻。
一個幸福的人生很容易明白,但一個不幸的生活的起始總是這樣說不清、道不明、理還亂。唯一可以從中看明白了的是:所有的標準定位、條條框框都可以摒棄,或許他要打從內心裡真正歡喜你才是選擇另一半的永恆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