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劉亞光
今年1月,書店網在美國的成立被業界稱為「圖書銷售歷史上的一次革命性時刻」。正如該網站的聯合創始人、作家安迪·亨特
(Andy Hunter)
告訴《衛報》的那樣,書店網可以允許很多地方獨立書店直接在網站上建立自己的銷售頁面,並使書店在每筆交易中獲得全部的淨利潤。同時,所有的客戶服務和運輸工作均由該網站及其分銷合作夥伴處理,並為書店和消費者提供少量的折扣。
安迪·亨特
作為在線圖書銷售市場的霸主,亞馬遜平臺已經對獨立書店的發展構成了越來越大的威脅。基於規模效應,亞馬遜往往能夠提供比獨立書店更便宜的圖書。美國廣播電臺採訪到的一名位於紐約布魯克林的女權主義書店主Kalima DeSuze就認為,即使她以比建議零售價低10%的價格出售圖書,也常常收到讀者來信認為她的書比亞馬遜貴很多。她去亞馬遜上搜索一些自己出售的書籍,發現他們「正以比自己的價格低40%的折扣銷售」,「這個折扣使我完全無法與之抗衡。全國各地的獨立書店都在感受亞馬遜的壓力,這讓我覺得即使我們聯合在一起,也無法與之競爭。」
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令獨立書店的處境雪上加霜。在疫情期間,亞馬遜的利潤翻了一番,並在全國範圍內增加了數千個工作崗位,但前往各個地方獨立書店的人流驟減,許多書店不得不暫時關停門店。於1991年開業的Wenlock Books是英國一家屢獲殊榮的獨立書店,今年就被迫關閉,店主認為除了有疫情的影響,亞馬遜不斷擠壓書店的生存空間也是重要的原因。DeSuze為了挽救自己的書店Cafe con Libros,也想方設法地為自己所在的社區提供亞馬遜無法提供的服務,比如提供涵蓋各個種族、階級、性別、性取向的分類更為細緻的圖書。但這樣的自救措施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在疫情的背景下,書店網的建立有了更為特殊的意義。亨特表示,自己在年初創立該網站後,原本還想進行一些調試再擴大規模,但獨立書店們的需求突然激增。他告訴《衛報》:「最初進駐我們網站的有250家書店,現在已有900多家書店註冊。我們2月份一個月銷售50,000美元的書籍,而到了6月,則一天就賣出了價值100萬美元的書籍。」截至目前,該平臺已為全美獨立書店的生存提供了超過750萬美元的資金支持。
美國獨立書店發起的對亞馬遜的抗議活動
亨特表示,該網站的員工每天起早貪黑地工作,但他們感到十分有意義。「每天我們都能收到來自各個獨立書店的消息,他們經常對我們說:感謝上帝,你們幫助我們擺脫了困境。我們因此得以支付房租和健康保險。」他也聲明該網站永遠不會出售給亞馬遜:「由於亞馬遜的發展,獨立書店陷入困境已有一段時日。疫情加劇了獨立書店的困境。但人們其實對他們本地的獨立書店都很有感情,很多具有百年歷史的書店本身也是本地社區的某種精神上的維繫,我們希望他們能生存下來。人們可以在本地的獨立書店聚集起來,這對於疫情中的世界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書店網頁面的設計力圖讓讀者能夠找回在實體書店中尋覓新書的體驗。每個進駐的書店都可以自己設計獨特的頁面,而不是把設計交給算法。客戶可以在網站的各類圖書分類中,看到專營該分類圖書的一些特色書店。
在美國試水後,亨特曾計劃於2021年或2022年在英國上線該網站,但是英國的獨立書店似乎已經等不及了。英國的作家、出版商和書店主紛紛要求他儘快進駐英國。本周一書店網在英國啟動,目前已有130多家英國書店籤約,預計到年底將會有200家進駐。
參考連結: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9/may/30/amazon-blamed-as-iconic-bookshops-announce-closure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0/nov/02/this-is-revolutionary-new-online-bookshop-unites-indies-to-rival-amazon
https://www.wbur.org/hereandnow/2020/10/23/local-bookstores-amazon-coronavirus
作者|劉亞光
編輯|張進
校對|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