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鋒芒的善良,只會餵養出惡毒的人心!
到底是有多深的恨,才能賭上自己所剩無幾的性命也要讓讓那個人身敗名裂;就算將他殺死了還不夠,還要侮辱他死去的名聲,讓他永生永世都不能翻身。
後來讀完這本書我才知道,不是只有仇人才想一心置你於死地,朋友也會。
這本書就是東野圭吾四大傑作之一《惡意》
仍記得看完這本書的感覺,脊背一陣發涼,特別是那句「總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惡意》創作於1996年,那個時期的推理小說家們,絞盡腦汁只為了想一個殺人的動機。東野圭吾一直在思考,是先有動機才會殺人還是發生命案必須要有一個動機存在,緊抓「殺人動機」這一靈感,東野圭吾創作了《惡意》這本書。
這本書雖然沒有獲得獎項,但是被稱為「無冕之王」。被讀者們和媒體奉為東野圭吾的「巔峰之作」。與《白夜行》並稱兩生花——《白夜行》為愛粉身碎骨,《惡意》因恨萬劫不復。
在2007年的時候,日本著名的《讀賣新聞》將東野圭吾評價為"作家中的作家"。而東野圭吾作為一個高產的推理作家,也無愧這個稱號。
縱觀東野圭吾的小說,不難發現,對於人性的關注是他永恆的主題。東野圭吾曾在訪談中談到:「人性的獨白、社會的炎涼,這些是人類永遠需要關注的命題。」
《惡意》主要講述了著名作家日高邦彥在出國前夕被謀殺死在家中,發現者是日高邦彥的新婚妻子和好朋友。隨著加賀警官的調查,發現兇手就是他的好朋友野野口修。兇手對所犯罪行供認不諱,但是對殺人動機卻三緘其口。隨著加賀警官的深入調查,真相一點點浮出水面,殺人動機卻讓人感到後背發涼。
東野圭吾《惡意》最犀利10句話:這世間唯太陽和人心不能直視
1. 人性中的惡意:貪婪、嫉妒。真是十分可怕的負面能量,讓人寒毛凜凜。
2. 痛苦的時候要假裝快樂是很困難,但快樂的時候要假裝痛苦卻還好辦。
3. 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賭上自己所剩無幾的人生,也要貶低對方的人格。這是怎樣的一種心態啊?
4.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親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麼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瑣的過去還幫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幫我實現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
5. 我恨你搶先實現了我的理想,我恨你優越的生活,我恨當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
6. 簡單來說,現在的父母自己都不看書了,卻一味逼著小孩去讀。
7. 我第一次發現自己缺乏謀生能力的事實。
8. 但我敢說,不論如何醜惡的偏見,它的產生絕對不是歷史和地域的錯。
9. 你在寫那篇假筆記時就已經想到,必須打一開始就讓日高的殘酷形象根植在讀者——也就是警方的心裡,而你設想好的橋段就是貓被毒害的事件。
10. 但我知道這樣的恩德反而招致了怨恨。因為在他面前,你不可能沒有自卑感。
簡單質樸的語言是東野圭吾書的特點,同其他的作家一樣,他的作品是在不斷的訴說著人性的隱惡與自贖。有很多東野圭吾的粉絲們說:
認識了太多的作家,不是我偏心,只有東野圭吾的作品敢把人們生活中的惡寫出來,真正讀懂了就成了善。
若有一個契機能讓人們去直面心中的這種人性之惡,多數人都會被自己這份惡意震驚到;而《惡意》就是把這種隱藏在心底的恨意放大在讀者眼前,引起讀者對人性的反思。
我們在這個社會生存,就像在黑暗中前行,知人知面不知心,就算再大的太陽也無法驅散某些人內心的陰寒的想法,這些想法在日積月累中不斷凝聚,凝聚成殺人的兇器,這就所謂的惡意。
但我從來不相信這是人性自帶的缺點,只要努力,每個人都能成為光明。面對霸凌,反抗是唯一正確的路,不讓陰影常伴己身,是人生的必修課。
用東野的另一句話來講就是:你的任務,就是珍惜你自己的人生。而且還要比之前更加珍惜。
《惡意》這本書的情節遠比我敘述的更精彩,正如故事本身一樣,你看到的都是我想讓你看到的。這本書被評論界和眾多讀者視為東野圭吾的巔峰之作,與《白夜行》同享光輝與榮耀。
如果你沒看過,不妨一起看一看,看看人世間的惡意到底有大,人心可以有多壞?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思考,期待你新的想法。
全書只要38,也就是一頓午飯錢,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購買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