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近視,笨重的眼鏡可能一直以來是你的一大困擾,而換用隱形眼鏡後,用眼衛生和眼睛乾澀也讓你頭疼不已。
或許,你也曾因為上面的原因,被地鐵上、街上的近視雷射矯正手術宣傳所吸引吧?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畢竟,誰喜歡忘戴眼鏡出門便無法看電影,運動時被眼鏡束手束腳,親吻時還要尷尬取下眼鏡?它先進、便捷,短短10分鐘的近視矯正手術後,這一切應該便不會再是困擾!
但,真的是這樣嗎?
有些人也許並沒有享受到快樂,反而陷入麻煩。
一、撲朔迷離的真相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當地時間12月13日早上,美國FOX新聞網宣布該電視臺35歲氣象女主播 Jessica Starr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離世之前,Starr在社交媒體上吐露,自己飽受近視雷射矯正手術後康復不力的痛苦。
今年10月, Starr曾接受了準分子雷射近視矯正手術(LASIK),並在臉書上訴說恢復緩慢、手術導致的乾眼症非常嚴重。11月份她重返工作,但當天又發出視頻稱,自己仍在飽受併發症折磨,非常難過,希望能得到大家的鼓勵。沒想到……一個月後便傳來噩耗。
雖然,關於 Jessica 輕生的更多信息尚未公布,但人們推測,近期的LASIK手術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個月內給她帶來了不小的打擊。
同樣令人遺憾的是,今年11月,56歲的加拿大百萬富翁 Paul Fitzpatrick 也不幸輕生,遺書中他表示,20多年前的PRK雷射近視矯正手術後,他深受頭疼折磨。 「我的眼睛感覺在腦袋裡燃燒。」
二、兇手是雷射近視矯正手術嗎?
兩位輕生者都經歷了雷射近視矯正手術,人們也紛紛把事件的矛頭指向了這項手術,它的疑點真的很大。
不過,雷射近視矯正術的歷史已有數十年,以較為人知的LASIK為例,據《紐約時報》報導,自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FDA)2000 年批准後,約有 950 萬美國人接受了這項手術。如果強因果關係真的存在,LASIK理應被叫停了。事實上,FDA 對術後併發症的事件進行調查和研究後,並未禁止這項手術。
我們也都知道,導致自殺的原因非常多,直接說成因果關係,或許還是太草率了。
「我不認為她的自殺與準分子雷射角膜手術有關係,自殺的原因有很多,很難說與 LASIK 手術有關,將兩者聯繫在一起也許並不恰當。」原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眼科主任醫師趙家良教授這樣認為。
既然還無法給準分子雷射手術定罪,不如還是先將這位「疑犯」的呈堂證供一一審視,抽絲剝繭一番吧。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三、光的旅行
或許大家也曾有過這樣的體會吧,看視頻時覺得畫面太糊了,就會把畫質從低清切換到高清。但對於近視來說,卻調不了「畫面清晰度」,造成這一切的,正是因為光的旅行,出了點偏差。
要看到一樣東西,它必須要被光線照到,經反射後的光線進入到我們的眼球裡,才會有然後。
在正常的眼球中,光的旅行路線是這樣:
平行光線進入 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 傳給大腦判讀
在近視的眼球中,光則來了一場說結束就結束的旅行:
平行光線進入 光線聚焦在視網膜前 形成模糊的影像
近視看遠處模糊,正是因為平行光線進入眼球後,光線都聚焦於視網膜之前。就好像男朋友給你照相時,沒有對準焦距就按下了快門。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也還有更高清的視野
之所以普遍採用雷射手術來矯正,是因為導致光線聚焦於視網膜前方的原因很多,但像眼球前後徑過長這些原因,要改變,工程量太大了,伴隨的風險也很高,目前並沒有這樣的手術。
所以,科學們找到了一個比較容易處理又安全的方法,對,就是改變角膜。
角膜是光線進入眼球時,最先穿過的部分。眼睛最前端的清澈部分,就是它。你可以想像它是眼睛的鏡頭或者擋風鏡,平時我們看到的眼珠子顏色,就是透過它看到的虹膜的色澤。
「目前的雷射矯正近視手術有好幾種。其手術原理還是大致一樣,就是打薄眼睛角膜中間的那層基質層,從而改變屈光力達到正常視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的郭純剛主任醫師表示。
而處於 Starr 事件漩渦中心的 LASIK,其具體手術方式如下:
1.利用雷射在角膜上平整切割開一片角膜瓣,再將角膜瓣掀開;
2.以準分子雷射消氣化融掉部分角膜基質層的厚度;
3.完成後把角膜瓣蓋上。
那麼,手術切開的那道口子,這是否和 Starr 抱怨的乾眼症相關呢?
四、眼淚,是一些人想要的體會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目前,的確有許多人這樣認為。乾眼症是LASIK準分子雷射矯正術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
不過,由於術後乾眼症目前沒有統一的診斷標準,現在仍然缺乏確切的發病率統計。
北京協和醫院眼科主任醫師趙家良教授表示,「出現乾眼症的比例各地報導不一樣,過去會有10%,輕微症狀會達到20%。而這些人當中,90~95%的病人都會康復。」 也有數據表明,大部分人乾眼症的症狀,也以術後一周較為明顯,一般六個月內就會緩解。
至於出現這一症狀的原因,主流的觀點認為,這很有可能是因為手術在製作角膜瓣和雷射切削中央部基質組織時,會損傷角膜的感受神經末梢。
這些神經非常敏感,當接受到外界刺激時,能產生反射性眨眼、增加淚液分泌。譬如當有沙子進了眼,你便會不自主地閉上眼睛,並不斷眨眼分泌出眼淚,衝走沙子。所以神經分布的豐富與否,影響到了眼淚的分泌。
雖然眼淚只佔全身體液的很小一部分,它們的減少卻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每天,我們會分泌0.75-1.1g的淚液,每隔4-5秒就會眨一次眼,將淚液覆蓋在眼球表面,形成淚膜。除了潤滑角膜和結膜,由於眼角膜表面沒有血管,眼淚還要給眼角膜細胞提供營養和氧氣。眼淚們啊,其實並不永遠是脆弱的象徵,它們營養並保護著角膜細胞,非常重要。
所以,雖然理論上,手術切斷的大部分角膜神經末梢,六個月後就會長出,眼睛乾燥的症狀會持續好轉,但是,如果最近在打算接受手術,仍然需要考慮得更清楚。
譬如,了解術後更容易出現乾眼症的因素有哪些?
準分子雷射手術會引起乾眼症嗎?
譬如,了解各種不同的雷射手術的利弊。就像,比較新的全飛秒雷射(SMILE)不需要切開角膜瓣,大大減少了乾眼症的風險,那麼,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呢?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選擇正規的醫院,進行詳細的眼科檢查和心理評估,仔細聽醫生解釋可能出現的問題,認真閱讀手術知情同意書,並選擇適合自己的手術。
一項曾針對2008-2015年發表的97篇(67,893 雙眼睛)包含LASIK手術臨床數據的研究顯示,最終有1.2%的患者術後不滿意。
手術都存在併發症,1.2%,其實這個數字已經很小了,但數字背後的每一個人,可能都經歷了不小的打擊。我們希望這個數字未來能越來越小,受併發症困擾的人能越來越少。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