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日本人的自律有多嚴重,給各種垃圾分類,精緻到不能再精緻!

2021-01-08 張曉峰愛旅遊

日本是中國最喜歡的出國旅遊目的地之一,每年都有數百萬人去日本旅遊,其中一些人喜歡購物狂歡,這已經被日本媒體報導過了。一些遊客去日本看世界上最乾淨的國家,結果他們到了之後,看到日本到處乾淨衛生,多少觸動了他們的神經,感嘆日本有很多值得中國人學習的地方。

一個中國遊客去日本旅遊,看到日本的街道很乾淨,就感嘆日本人的素質確實比目前的中國人高,是的雖然有些人不認同,但這是真的!日本的街道雖然不是一塵不染,但地上基本沒有垃圾,他們的自律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日本有些商家會把門道打掃得很乾淨,看到這種認真的態度,相信在國內是很少見的!有的連自己的房間都沒有這麼幹淨,日本人逛街的時候,從來不會亂扔垃圾,而且因為街上垃圾桶很少,會自覺地把口袋或者背包裡的垃圾帶回家或者找到垃圾桶扔掉,永遠不會有「沒有垃圾,沒有清潔工能做什麼」的藉口。

有的店鋪派員工掃街,但是國內很多地方有的店鋪可以直接把店鋪裡的垃圾掃到街上,甚至懶得裝!因為他們認為清潔工第二天就會打掃乾淨!此外日本人對垃圾分類也非常詳細,可以分為各種類別,所以處理垃圾要容易得多。

在日本旅遊,住酒店是很自然的,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酒店有很多相似之處,就是很乾淨,廁所最有代表性!日本人似乎把注意衛生視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作,他們似乎已經把這樣的思想深深植入了日常習慣中,要養成這樣的習慣,中國人是在進步但也有遊客認為,如果中國人真的需要在這方面超越日本,估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此你怎麼看?

親愛的朋友們,今天就先介紹到這裡哦,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旅遊信息,請關注我,這裡有最令人興奮的景點和最奇怪的習俗,愛旅行的你一定不能錯過,可以在下面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有朋友喜歡這篇文章,請收藏轉發。

相關焦點

  • 日本人的「下午茶」,都有哪些精緻分類?
    眾所知周,日本人喝下午茶的習慣由來已久。對於熱衷工作的日本人來說,在下午的時候,喝一杯咖啡,品一疊甜品,既能夠短暫的放鬆,緩解疲憊,又可以充足精力,更好地投入下午的工作。那麼問題來了,出現在日本人「下午茶」裡面的甜品,都有哪些精緻分類?一,雪塩ちんすこう,渾身雪白,甜點如其名。細細品嘗,加入雪鹽的金楚糕似甜非甜似鹹非鹹,味道很奇特。二,武者返し,熊本縣的特色甜品,用來當「下午茶」,再合適不過。
  • 穆昱:細緻到「嚴苛」的日本垃圾分類
    20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嚴重工業汙染使日本人意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因此,從70年代開始,日本用了40多年的時間將垃圾分類的方法逐步細化,從源頭上減少垃圾對環境的汙染並進一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日本的垃圾分類可謂「極致」,在很多外國人看來甚至到了「嚴苛」的地步。
  • 垃圾再生|日本垃圾分類的「一少一多」
    一說起日本的垃圾分類,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路上垃圾桶少」和「分類手續多」這兩個事實。的確,這一「少」和一「多」,基本概括了日本在處理生活垃圾上最主要的兩個原則。日本的垃圾處理制度有著獨特的發展軌跡,而在新的時代也面臨更多挑戰。了解日本垃圾處理的過去和現在,也許能為更多城市的垃圾處理提供新的思路。
  • 日本垃圾分類已成民眾自覺行為
    日本垃圾分類的成功,除了完備細緻的法律法規和各類指南手冊規範外,更重要的是垃圾分類投放已成為民眾的自覺行為,與吃飯、睡覺一樣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扔垃圾既分類又分時在日本扔垃圾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門技術活,比如一個飲料瓶,要先把瓶內的殘液倒掉並衝洗,然後擰下瓶蓋單獨處理,再撕掉標籤,最後才能作為資源垃圾處理。
  • 在日本扔垃圾:分類錯了會被「退貨」
    來日本後,我住在一棟十多層的公寓裡。房東是日本一個大公司,房租比較高,管理也不錯。但在我來的最初幾天,就因為垃圾問題受到了「驚嚇」。有天在樓下大堂,看到角落裡有一些裝在塑膠袋裡的報紙、書籍,袋子上貼著醒目的紙條,用嚴厲的口吻寫著「請不要把報紙書籍當可燃垃圾扔,請嚴格遵循垃圾分類。」原來,報紙和書籍是資源物品,不能圖省事往可燃垃圾裡一扔了之,必須用繩子捆好,在規定的日子裡送到資源回收點。我估計,可能是管理員或某個住客發現有人分類不妥後,從垃圾箱裡把垃圾提了出來,並寫留言「警告」所有人。
  • 上海垃圾分類 VS 日本垃圾分類
    你是什麼垃圾?」不知不覺中,逼瘋無數上海市民的垃圾分類已經實行了一周年。各種細緻的條條框框至今仍讓大家頭疼不已。暗自垂淚的時候,不由得想起隔壁日本,這個號稱世界上垃圾分類最嚴格的國家。日本和上海的垃圾分類比起來,究竟誰更「可怕」呢?1.
  • 日本主婦的日常收納妙招:學會分類,做好整理,房間更精緻
    每次提到收納整理,都是考驗主婦功底的時候,近些年隨著日式審美的流行,不少日本主婦布置的家居,收納整理的房間,也因此走紅。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一起學習日本主婦的日常收納妙招,學會分類,做好整理,讓房間更精緻。她們說:「精緻的房間,才是精緻生活的標配」。
  • 日本垃圾分類:執法嚴格 教育先行
    凡是到過日本的人不難發現,在日本繁華的街道上,除了便利店、自動販賣機周圍或者大型活動期間設置的臨時垃圾桶,其他地方很少能發現垃圾桶。更重要的是,即便如此,在日本的大街上幾乎看不到任何被隨意丟棄的垃圾。「乾淨」,也許是對於一個首次到日本旅遊的人最大的印象。
  • 我所見到的日本垃圾分類
    我心想,日本真是一個管理細緻的國家,連垃圾箱都擺放整齊劃一。正想著,忽然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看到一個老婦人從地鐵車廂裡走出來,手裡拎著一個白色塑膠袋,走到垃圾箱邊,將塑膠袋裡的垃圾分別扔進不同的垃圾箱裡,然後再把塑膠袋疊好,放進隨身的包裡。這一幕出乎我的意料,讓我大為感慨,我扭頭對母親說,看來在日本真的是分類扔垃圾的,咱們可不能亂扔了!
  • 簡單又精緻,日本普通人家的早餐,「食譜」公開了
    日本人的「精緻感」,從來都不是虛有其名,這一點從日本當地普通人的早餐食譜之中,就能夠得到充分的見證。能夠以認真的飲食精神,對待早餐的人,也是能夠賦予日常精緻的人。畢竟,早餐不將就,生活也會更加的講究。追求早餐的營養,並且在打造種類豐盛的營養早餐之中,通過這一份精緻的講究,成全了生活的「儀式感」。這也是為什麼,每次看日本人曬出來的早餐,都有一種被治癒的感覺。
  • 日本的垃圾分類教育,從幼兒園開始
    日本是垃圾分類處理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 狹小的國土、有限的資源,讓日本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垃圾持久戰」。 今天,日本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們就要學習並逐步掌握各類垃圾的分類處理方法。
  • 日本人的一日三餐,為什麼食之精緻?
    日本人的一日三餐,為什麼食之精緻?每次一提到日本人的飲食,很多人都會想到他們對待食物和烹飪的態度十分講究。不僅追去食物的新鮮度,還追求營養搭配,以及造型審美。那麼問題來了,日本人的一日三餐,為什麼要食之精緻?第一點,是為了注重食物本身的味道。日本人的食之精細,在於追求清淡口感。
  • 日本小哥的日常生活私照火了:自律的人,活得有多爽?
    日本小哥的日常生活私照火了:自律的人,活得有多爽?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被一位日本小哥的日常生活私照圈粉了。如圖所示,憑藉自律的生活狀態,他的生活私照火了。同時,看了他的狀態,也告訴了我們:自律的人,活得有多爽。每天清晨醒來,先不要急著起床,而是慢慢睜開眼睛,冥想幾分鐘,緩緩起身。保持早起的時候,也是一種自律的體現。冥想之後,身體甦醒了過來,趁著早晨這股勁兒,練練瑜伽,做做運動,喚醒身體的活力。
  • 日本夫妻的斷舍離生活:2人1貓,小房子也能精緻舒適,羨慕
    有一對日本小夫妻,他們的房子不大,但由於每天都堅持斷舍離,保持高度的自律,所以家中依舊乾淨整潔,看起來十分精緻溫馨。對於生活,夫妻兩並沒有太多的欲望,家中除了必需的生活用品,幾乎沒有什麼多餘的雜物。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 不分類垃圾有哪些危害 垃圾如何分類
    每天都會產生許多垃圾,如果沒有及時做好分類,那麼往往會產生一些危害,而且這些危害可能是人類意想不到的,所以大家要懂得一些有效的環保措施,了解基本的垃圾分類方法。下面介紹的是不分類垃圾有哪些危害以及垃圾如何分類,希望能夠讓更多人重視垃圾分類的內容和知識點。
  • 關於日本的生活垃圾分類以及我們的問題
    要開展廣泛的教育引導工作,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有效的督促引導,讓更多人行動起來,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全社會人人動手,一起來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一起來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本文介紹了日本垃圾分類的它山之石,反思了當前國內垃圾分類特別是上海市的現狀和問題,可供參考。
  • 垃圾分類從頭疼到閉眼都會 秒懂垃圾分類絕招
    02 國內外垃圾分類對比由於各國實施的管理方法不同,我國的垃圾回收比率要遠低於發達國家,相較之下,中國的垃圾分類起步時間晚,並且細緻程度顯得有些薄弱。對垃圾分類的要求最為嚴格的就要數日本。目前日本各大城市都有垃圾分類指南,最大分類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資源類、粗大類,有害類,每個類目裡又細分為若干個子項目,可以說非常「處女座」了。
  • 日本人對待吃飯這件事,到底有多講究?網友:這才叫精緻生活!
    眾所周知,日本是全世界最長壽、肥胖率最低的國家,這離不開他們健康的飲食習慣。日本人吃飯不僅注重食材的新鮮度、烹飪時少鹽少油,就連裝飯菜的器皿都充滿美感,有種歲月靜好的感覺。對於日本人來說,吃飯不僅是為了填飽肚子,他們更希望吃得健康、吃得營養、吃得精緻。那麼你知道日本人對待吃飯這件事,到底能有多講究嗎?網友看後不禁感慨:這才是精緻生活該有的樣子。一、對待食材的認真日本人對食物新鮮度的要求非常高,就拿吃魚這件事來說,他們不能接受任何冷藏、冷凍的魚類。
  • 在日本,扔掉一件垃圾有多難?
    再加上水俁病等因環境問題引發的疾病,進一步讓社會意識到,環境與每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改變刻不容緩。而且,從機制上來說,垃圾處理是市町村等基層的責任。由於決策的公開,居民很清楚自己為垃圾處理支付的成本——而做好垃圾分類,就是為自己省錢。當然,改變無法一蹴而就。
  • 社區堆肥|印度班加羅爾(上):從垃圾圍城到垃圾分類
    這三個訴訟把班加羅爾市政府和居民都告到了卡納塔克邦高等法院,訴訟的理由是,作為垃圾生產者,居民沒有進行垃圾分類;作為垃圾管理者,市政府嚴重失職。訴訟要求所有居民和政府共同承擔垃圾管理的責任。早自2009年起,SWMRT就開始發動居民和環保組織嘗試社區堆肥,到2012年時已積累了一些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