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自今年9月中下旬開始,解放軍軍機每日不間斷進入臺灣「西南空域」演練,進入11月後,次數仍未減少。面對這種情況,臺軍疲態盡顯,顯得力不從心。
11月19日,據島內親綠媒體《自由時報》報導,以往臺軍針對解放軍軍機前來一直宣稱所謂的「全程掌握、霸氣驅離」,其實早已在一個半月前改變了應對模式。
臺灣防務部門副負責人張哲平更是在接受質詢時透露了一種「以慢制慢」的「策略」:即臺軍的慢速機應對解放軍的慢速機,以減少耗費成本,避免落入「消耗戰陷阱」。
臺灣親綠媒體《自由時報》報導截圖
據報導,臺防務部門負責人嚴德發曾在10月7日表示,為應對解放軍,臺海軍今年所付出的成本為312億元新臺幣。據此,民眾黨「立委」蔡壁如19日質詢臺防務部門副負責人張哲平,詢問臺軍對於持續的「消耗戰」將如何應對。
張哲平先是表示,臺軍一直都在觀察相關情況。他稱,平常前來臺灣「西南空域」的解放軍軍機多為慢速機的輔戰機種,滯空時間長,若出動戰機,臺軍可能需要2架乃至4架來應對1架解放軍慢速機,甚至將使用更高的資源去應對。
出於這種理由,張哲平聲稱,臺空軍在一個半月以前改變了「策略」,若是解放軍慢速機前來,臺軍則以C-130運輸機或P-3C反潛機等慢速機應對,雙方耗費等同成本,也沒有如外界所說的落入「消耗戰陷阱」。
對於臺防務部門相關人士如此說法,在相關的報導評論區中,島內的一些網民並不買帳。
比如,有一類人的觀點較為偏激。
還有人則認為這種想法十分「智障」,即便如此,臺軍也根本沒有實力和解放軍搞「消耗戰」。
此外,還有網民發出疑問,臺軍的「對空搜索雷達」可以先進到辨別解放軍飛來的是什麼機種嗎?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9月中下旬起,解放軍軍機幾乎每日不斷地前往臺海周邊空域「打卡」;而另一邊,臺空軍則事故不斷,20天內接連發生了兩起事故。
10月29日,臺空軍一架F-5E戰鬥機墜機,飛行員朱冠甍落海後搶救無效死亡。
11月17日,臺空軍主力部隊「第26作戰隊」隊長蔣正志駕駛的F-16戰鬥機,在當天晚間起飛2分鐘後突然失聯,截至發稿前仍下落不明。
本次事故中失蹤的第5戰術戰鬥機聯隊26中隊6672號F-16戰機 圖源:臺軍
對此,一位臺灣退役上校居然怪起了大陸,稱這兩起的事故的原因「可能和解放軍頻繁來臺灣空域,導致臺灣空軍負擔加重有關」。不過,臺灣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認為,初步可排除人為因素,是機械故障所致。
對於解放軍軍機出現在臺海一事,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春暉空軍大校曾就海空兵力戰備巡航發表談話表示,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軍隊戰備巡航完全正當合法,是針對當前臺海安全形勢和維護國家主權需要採取的必要行動。戰區部隊有決心、有能力挫敗一切「臺獨」分裂活動,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堅決維護臺海地區和平穩定。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