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雞,也叫吐綬雞。於十五世紀末輸入到歐洲,引入中國的時間更晚。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火雞和一般家養雞有什麼區別?農村養殖前景如何?養一隻的成本和利潤能有多少?
一、火雞和一般家養雞有什麼區別?
火雞體型比一般雞大,可達10公斤以上.根據傳統,美國人會在感恩節及聖誕節烹調火雞.和其他雞形目鳥類相似,雌鳥較雄鳥小,顏色較不鮮豔.火雞翼展可達1.5-1.8米,是當地開放林地最大的鳥類,很難與其他種類搞混.火雞有兩種,分別是:分布於北美的野生火雞,和分布於中美洲的眼斑火雞.現代的家火雞是由墨西哥的原住民馴化當地的野生火雞而得來。
二、農村養殖前景如何?養一隻的成本和利潤能有多少?
火雞在國外很受歡迎,早已進行規模工廠化養殖。我國雖然引進時間不長,但因火雞生長快、個大、肉嫩味美、營養豐富、食草節糧,被列入「國家星火」開發致富項目,火雞養殖前景十分樂觀。
火雞是一種原產於北美洲的家禽,也是著名的傳統美國菜餚,而在距離北美洲萬裡之遙的歙縣仁裡村,村民程淑貞養殖了火雞千餘只,被鄉親們稱作火雞「達人」。
白色或黑色的羽毛,比一般土雞大一倍的身形,有的雄雞還能「開屏」,在程淑貞的養殖場裡見到了這些來自美洲的火雞。因為正值冬季,養殖場只留下幾十隻用於育種的火雞,這家名為「山裡人家」的養殖場,佔地30畝,規模並不大,卻是全市最大的火雞供應商。程淑貞告訴創業僕,她養的雞口感和品質較好,不用叫賣,通過預定就被搶購一空。
雖然現在的程淑貞是名副其實的火雞「達人」,5年前養殖場剛起步的時候,程淑貞也經歷了幾番波折。當時她在溫州打工,為了照顧生病的兒子,選擇回到仁裡老家。「我以前養過火雞,知道這種雞特別好養,耐寒、抗病、雜食。」程淑貞說,比起普通土雞,火雞肉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低,屬於營養價值高的肉類,而火雞肉在歙縣乃至黃山市場都尚屬稀缺食品,有廣闊的經營前景。
2010年,程淑貞投入10萬元積蓄,建了一個小型火雞養殖場。然而,一開始她就遇到了不小的挫折。因為經驗不足,程淑貞第一次進雞苗就買了1200多隻,由於路途遙遠,這批雞苗在運輸過程中折損不少,而剛運到的頭三天小雞就死了200多隻,這一下程淑貞就損失了近5000元。還沒開始養殖就遭遇虧損,程淑貞急得睡不著覺,她反思自己一次購買過多雞苗的行為,並通過和供應商的溝通、上網查詢,她一點點掌握了火雞養殖技巧,並積極加入創業者QQ群和全國各地的養殖戶交流經驗。程淑貞說,現在她還和一所大學專門研究火雞的學者進行技術交流,有時候還會上門求教,如今她的雞苗成活率基本達到95%以上,育苗率也能超過平均水平。
養殖場建立的第二年,程淑貞的特色養殖事業就逐漸步入正軌,她的成年火雞存量達到近千隻,兒子和丈夫也開始幫忙養火雞。程淑貞建立了一個火雞交易群,在網絡上叫賣。因為養殖環境好,飼料基本是純天然的,火雞很快被周邊地區的收購商搶購一空。這兩年,嘗到了甜頭的程淑貞又開始養殖孔雀,希望能夠擴大養殖場規模和種類,但由於周邊地形崎嶇,交通極其不便,運輸飼料和活雞都需要使用半人力的單輪車,擴大養殖規模的計劃被擱置了下來。如今的程淑貞希望能將火雞養殖推廣出去,帶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共同致富。「我的想法是,聯合更多的養殖戶,提高火雞的養殖量,這樣就可以減少運輸成本,將更多的生態火雞運輸到外省外縣去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