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體介紹:
在桑斯卡爾戰爭之後,U.C.0150年代之後的MS的狀況可以說是完全不同,殖民地之間連綿不斷的紛亂狀態,讓原本高科技化的小型MS製造與維修再也無法運作,特別是光束兵器難以維持,使得戰鬥的武裝改以實戰係為主力。在這樣的時勢下,漸漸受到矚目的,是U.C.0140年代領由於技術的轉變與積累,讓舊MS修復機的性能提升。
當然,就算是這個時代,性能最高的仍然是裝備狀態絕佳的桑斯卡爾或是神聖軍事同盟的勝利型。 不過,基於上述的理由,能夠維持萬全狀態的機體並不多。 由於光束兵器與光束護盾都無法像樣地使用,以實戰兵器互相射擊的戰場下,小型機的優勢也不再是那麼地絕對了。
另外,殖民地之間的戰鬥規模變小,於是也不再需要過強的火力這點,也是修復MS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船錨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下誕生的稀有機體。
這樣的機體都是經由大型工房獨家調整遇,並且幾乎都是「獨一無二」的產物,當然也不存在同型機或是型號,所以各個機體常常會有許多不明之處。
而關於「船錨」,在紀錄上,製造時期是在U.C.0155左右,由當時健在的「太陽發電王」安格爾·金下單以及名工奧茲·福蘭克親手打造的。
它不是以單一機體為底,而是由許多機體組合而成,人稱「混合拼裝」出的機體,而且長時間在戰場上不斷接受改修的船錨,已經沒有原本機體的原形,只能由它 高度18公尺左右的全長,勉強推測它的骨架是來自於舊式聯邦制量產機(正確的全高不明。另外也會隨著關節部位補給零件的狀況而有若干浮動)。 船錨稀有之處,在於它明明是如此徹底的混合機,卻有著高度的整備性與補給性,主要是因為他大多數具有特色的裝備,都是從MS以外的作業機體轉用而來的 。
背上的四條推進器,由於控制的基部與OS的性能極高,加上推進器本身也是市面上流通的物品,擁有湊不成對也能使用的通融性。
此外,它的武裝有左臂部的迴旋護盾、頭部的電熱刀,還有腳部利用火藥爆發力的打樁槍,全部都是礦物探掘殖民衛星「卡通肉」中一般作業機所使用的零件轉用而來的,這些機器的原始目的是透過狹窄的坑道採取堅固的礦物, 因此擁有相當強的硬度與收納性十足的變形機能。
而看穿這些裝備當做MS武裝非常有用,並且建構出足以實用化的系統之人奧茲·福蘭克這位人物,也有許多不明之處。
據說他是在SNRI被桑斯卡爾接收前便下野的人物(目前行蹤不明), 不過看背部的推進器設計,讓人難以否定他參與過「海盜高達」製作以及船錨使用了其中一部分技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