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到異世界的話,你會選擇去哪?」
穿越在當下,已經不稀奇,尤其在日漫領域,每月都有各式各樣的異世界番推出。
拼世界構架、拼人物設定、拼出場設置,亂花漸入迷人眼。
但沒有什麼新意,更像是通過獵奇來快速包裝的商品。
因為這個原因,我對穿越題材一直謹慎且不喜歡。
也不是沒有好的,像《土撥鼠之日》那樣,藉助「一日囚」的創意,道出人性本意的才是好電影。
但《刺殺小說家》例外。
為什麼例外?因為作者是雙雪濤。
雙雪濤是什麼人?2011年以前,是朝九晚五的銀行職員。
2011年以後,他嶄露頭角,是當下中文文壇風頭最勁的青年作家。
作家這個詞已經爛大街,但雙雪濤不一樣。
如果其他通俗小說家的目標是金庸、JK羅琳,那麼雙雪濤努力的目標就是村上春樹、馬爾克斯。
他甚至是80後一代,最有可能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之一。
我第一次聽到他的名字也是在2016年,省裡的一次文學交流活動上。
要深刻地理解雙雪濤有多牛逼,其實先要說一本雜誌有多牛逼。
《收穫》。
《收穫》是什麼雜誌?中國最頂級的文學期刊。
要深刻理解《收穫》的檔次,要看看它做了什麼。
我搜索了下名單,幾乎上世紀所有大家能夠叫出名字的作家,都在《收穫》上發表過文章。
餘華的《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牛逼嗎?首發在《收穫》。
莫言的《蛙》牛逼嗎?首發在《收穫》。
王朔牛逼嗎?處女作發在《收穫》,「激動得睡不著」。
你問是哪一篇?
就是《動物兇猛》(《陽光燦爛的日子》原著)。
《收穫》的前任主編是巴金,是中國嚴肅文學作家夢寐以求的最高殿堂。
一位從事出版界的朋友和我說,中國的作家只分兩類,一類是上過《收穫》的,一類是沒有上過《收穫》的。
前任主編是巴金,創辦人也是他。風雨飄搖大半個世紀,依然是中國最高的文學殿堂。
很多作家寫了一輩子,不過是想要在《收穫》上發一篇。是人生終極目標。
而這個終極目標,是雙雪濤的起點。
而雙雪濤2019年一年,就在《收穫》上刊登了4篇小說。
「簡直像是在《收穫》上做連載。」
(這裡多嘴一句,《收穫》也連載小說,只不過最近十年,都是黃永玉。)
頂級流量、頂級資源、頂級文學期刊認可。
這就是雙雪濤。
《刺殺小說家》就是出自雙雪濤之手。
「一位作家被刺殺,原因是他的作品正在影響世界。」
一句話的故事設定,保留了原著的原汁原味。
拍出過《繡春刀》的路陽和雷佳音二度聯手,自信滿滿:「比小說還好看。」
為什麼?東北懸疑混搭奇幻穿越。加上路陽的細節控,氣質拿捏地死死的。
元素太多,會太亂?
不會,因為東北懸疑是雙雪濤的拿手好戲。
生於瀋陽,讀的政法專業,要論在小說裡用東北場景故布疑陣,放眼中國,也沒有幾個寫的過雙雪濤。
他的另一篇小說,《平原上的摩西》,反覆切換十幾個視角,寫的是一樁幾十年前的謀殺案。
而《刺殺小說家》裡,也是如此,小說家虛構的世界和小說家所在的「現實」反覆交錯,讓故事反覆推進。
而「曾經是銀行職員,現在是在寫小說」的人物設定,和雙雪濤本人也一模一樣。
但細究下去,會發現小說和《盜夢空間》一樣,有著多重現實的反覆邏輯。
董子健+雷佳音的組合也讓電影有了演技上的保證。
聊完電影,我們再來聊一聊文學。
因為作為和雙雪濤一樣在嚴肅文學苦苦掙扎的人,越發清醒地認識到一個事實:
「電影有多好,取決於文學有多好。」
1994年被稱為中國電影的夢幻之年。
《陽光燦爛的日子》、《活著》、《大紅燈籠高高掛》、《紅高粱》,幾乎目不暇接。
但是這種巔峰並不是突如其來,在這背後的是中國嚴肅文學從1980年代開始到1990年代的文藝復興。
到目前為止,中國最有影響力、最好的嚴肅小說都誕生於那個年代。無論是《活著》還是《妻妾成群》,是《紅高粱》還是《動物兇猛》,又或者是異軍突起的《棋王》、萬人空巷的《平凡的世界》。
作家和詩人,在那個年代,享受的是萬眾矚目的追捧。蘇童寫完《妻妾成群》,收到各地的讀者來信要用麻袋裝起。
但是隨後的文學沒落,卻也造成了中國電影的疲軟無力。
不然看看《影》、看看《無極》、看看《私人訂製》,沒有了文學作為電影深度的基石,中國的導演們都好像一夜之間沒有了章法。除了美輪美奐的畫面和投資之外,中國電影陷入了堆製作、堆演員的怪圈。
好事是,事情正在發生變化。賈樟柯開始拍文學紀錄片,許鞍華找來王安憶作為《第一爐香》的顧問,深耕十幾年的科幻大神劉慈欣火出圈,雙雪濤和班宇這樣的傳統作家,變成影視改編的新寵兒。
為什麼文學對電影那麼重要?很簡單,因為好電影是需要「觸及人靈魂深處」。
這種深度,人設搞不定、製作搞不定、人設搞不定,只有文學能夠達成這樣的深度。
對這部電影,我謹慎卻樂觀地期待著。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