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超級間諜阿貝爾,手下叛變被抓,為救他拿美國飛行員換

2020-12-19 路之意

魯道夫伊凡諾維奇阿貝爾1902年出生於列寧格朝,年輕時曾是蘇聯紅軍中的一名無線電技術工程師。他生性聰穎,機智過人,富有事業進取心,而且具有語言方面的天賦。20歲的阿貝爾講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和德語,他說德語時完全跟一個德國人沒有什麼區別。因此,阿貝爾很快被蘇聯情報機關看中,並於1927年5月被招募為情報人員,從事對外諜報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阿貝爾奉命執行第一步潛伏計劃。他化名約翰利貝爾,以一名孤身德國人的身份遷居蘇聯立陶宛共和圖首都裡加,並加入了德國少數民族俱樂部。這個俱樂部是一個與蓋世太保有聯繫的秘密組織,目的是建立第五縱隊,阿貝爾經常在這裡發表一些親納粹的「愛國言論」,因而引起了納粹分子的注意。不久,阿貝爾隨同在裡加的大批德國人離開蘇聯遷往德國。他被編入駐波蘭的納粹佔領軍,分配在德軍最高統帥部軍事諜報局的一個部門裡開車。

德國入侵蘇聯後,阿貝爾所在部隊開赴東線與蘇軍作戰。在一次戰鬥中,他立功負傷,得到了納粹第一枚勳章,並取得了諜報局的初步信任。很快,他成了一名情報軍官,加入了納粹黨。此後,阿貝爾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諜報網,還吸引了一名有反納粹思想的黨衛軍保安局軍官。這個諜報組織不斷進行秘密活動,開展卓有成效的情報工作,而且進一步向第三帝國的核心情報機構滲透。

機會終於來了。1943年秋天,希姆萊的親信、德國國家保安總局第六處(國外政治情報處)處長瓦爾特·舒倫堡將軍向軍事諜報局要一名助手。條件必須是「純阿利安人,無任何親人,受過良好教育,精通外語,而且具有間諜才能的納粹黨員」。阿貝爾完全符合這些嚴格條件,他被推薦給了舒倫堡,並經受了種種生與死的考驗,得了希姆萊和舒倫堡的特殊信任,被授予黨衛軍旗隊長銜(相當於德國陸軍上校)。一份份情報通過阿貝爾諜報組送回了莫斯科。

1944年夏末,阿貝爾向蘇聯情報部門透露了德國人秘密派造特務小組深入蘇聯後方進行暗系和破壞活動的「旋風計劃,並以假亂真派手下一名特工冒名頂替這個小組的負責人,配合蘇軍消滅了納粹這支特種小隊。1945年春天,他設法弄清了希姆萊的代表沃爾夫將軍在瑞士伯爾尼同美國戰略情報局的杜勒斯進行秘密談判的事實真相。還得知德國空軍首腦戈林、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黨務部長鮑曼以及蓋世太保頭目繆勒都各自企圖與西方盟國搭上關係。阿貝爾將這一重要情況密報了莫斯科,同時在納粹各派系勢力之間製造矛盾,再加上蘇聯向盟國施加了政洽和外交壓力,因而使希姆萊等納粹頭目與西方單獨溝通和陰謀破了產。

不久,他又千方百計搞到了蓋世太保一批潛伏特務的名單和照片,用微型膠捲拍攝下來然後把原件交給了舒倫堡,進一步得到了他的器重。在此期間,阿貝爾同時獲得了兩枚高級勳章一一納粹鐵十字勳章和蘇聯英雄勳章,並晉升為紅軍上校。蘇軍攻入柏林前夕,他秘密返回了蘇聯。

此時的阿貝爾已精通英、法、德、意等數國語言。1947,他受莫斯科情報總部的派遣持美國公民安德烈·卡約蒂斯的護照由加拿大潛入美國,擔任了蘇聯駐美國情報站站長。控制著美國各種以及美洲的好幾個諜報網。以後的十年間,他換了許多名字,以不同的身份從事間諜活動,竊取了美國大量的機密情報,尤其是軍事情報。然而,一次小小的疏忽卻使蘇聯的諜報組織露出了破綻。

阿貝爾諜報網的一名成員無意中將一枚裝有微型膠捲的5美分硬幣花掉了。這枚硬幣從一位報童手中不慎掉在地上裂成兩半,他發現了裡面的微型膠捲,把它交給了警察,因此引起了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重視。

1957年5月,阿貝爾手下一名間諜叛逃,向美國警方供出了他。聯邦調查局的反間諜人員根據線索,尋蹤而至,在一家小旅店逮捕了化名為馬丁·柯林斯的阿貝爾。當時,他非常鎮靜,只說了一句:「是的,我是蘇聯上校魯道夫伊凡諾維奇阿貝爾。我為自己的國家從事情報活動這是我能告訴你們的全部情況。」在審訊期間,阿貝爾拒絕同聯邦調查局合作。四個月後,他被判處三十年監禁。

阿貝爾身陷囹圄,使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大為震驚。1960年5月,美國U-2高空偵察機在蘇聯上空進行間諜活動時被擊落。美方急於弄清飛機被擊落的真相,要求用阿貝爾換回活著的飛行員鮑爾斯,蘇方立即應允。1962年春,在東西柏林間一個交界處,雙方交換了各自的情報人員。阿貝爾在度過了五年鐵窗生活中,回到蘇聯被授予最高榮譽獎列寧勳章,並晉升為將軍。

相關焦點

  • 美國律師為蘇聯間諜打抱不平的故事,強推!值得好好品評的影片
    名字叫做《間諜之橋》。從名字大家就能看出來,這是一部有關間諜的電影。影片的主角詹姆斯是一個德高望重的金牌律師,他被邀請參與了一個特殊的案件,為一個蘇聯間諜辯護。在美國和蘇聯冷戰的敏感時期,全國上下都在密切關注著這個案件,他們都認為這個間諜應該別判為死刑。詹姆斯因為為美國人民的敵人做辯護,受到了來自法院以及人民的壓力。
  • 王牌特工阿貝爾,縱橫諜海30年,最後卻被一個酒鬼終結間諜生涯
    憑著過人的才藝和巧妙的交際能力,他很快就交了許多朋友,他在美國的工作也打開了局面,與蘇聯在美洲的潛伏間諜取得了無線電聯繫,建立了一個緊密高效的情報網,阿貝爾成了蘇聯情報機構在北美和南美的主要負責人,代號「馬克」。
  • 王牌特工阿貝爾,縱橫諜海30年,最終卻被一個酒鬼終結了間諜生涯
    憑著過人的才藝和巧妙的交際能力,他很快就交了許多朋友,他在美國的工作也打開了局面,與蘇聯在美洲的潛伏間諜取得了無線電聯繫,建立了一個緊密高效的情報網,阿貝爾成了蘇聯情報機構在北美和南美的主要負責人,代號「馬克」。
  • 蘇聯最牛的間諜大師:被譽「千面人」,最後卻因一枚硬幣暴露身份
    於是在1927年,阿貝爾被蘇聯國家政治保衛局(KGB的前身)選中,派到英國、挪威等地區執行情報任務。1939年底,德國悍然進攻波蘭,這讓蘇聯產生了危機感,決定派出間諜打入納粹內部,德語運用熟練的阿貝爾就被選中了,他偽裝成德國僑民進入了拉脫維亞的首都裡加,正式開啟他的傳奇之旅。
  • 蘇聯最成功的間諜大師:被譽為「千面人」,卻因一枚硬幣暴露身份
    1945年二戰勝利後,阿貝爾得以重回蘇聯,但由於他是當時蘇聯最成功的間諜,因此1946年阿貝爾又接到新命令,到美國潛伏。不過,阿貝爾最終卻因一枚5美分的硬幣暴露了身份。
  • 他被譽為金牌間諜,精通六國語言,美德拿沒辦法,卻栽在小孩手裡
    國際法規定,戰爭時不擊殺飛行員,因為一個飛行員的培養成本實在是太高了,就算是敵對國家,看見飛行員的損失都覺得格外心痛,然而除了飛行員,戰時還有一種職業的培養成本也很高,那就是特務間諜,一個特務除了身手要好,便於逃離現場以外,他們所要精通的學識和語言也非常多,因為只有精通的越多,才能獲得更多的有效訊息,俄國有一個堪稱是金牌間諜的人
  • 蘇聯史上最成功的間諜,精通六門語言立功無數,最後栽在小孩手裡
    在蘇聯歷史上,就曾一位非常出色的完美間諜,幾十年的假面人生讓他在間諜行業遊刃有餘,完成了無數危險的任務,卻不曾想到最後陰溝裡翻船,栽在一個13歲小孩的手裡。在此之後,他利用兩者之間的矛盾加以挑撥,將很多重要情報傳回蘇聯。其中包含一千餘名敵軍間諜易容前後的對比照片,正是有了這樣的絕密情報,蘇聯政府才得以將這些倒黴蛋逐一抓獲,保證了前線情報不被洩露。
  • 蘇聯傳奇間諜大師:被稱為「千面人」身份被一枚硬幣暴露
    交換的是蘇聯間諜阿貝爾和美國間諜鮑爾斯。其中,來自蘇聯的阿貝爾是當時頗具傳奇色彩的克格勃間諜,被美國人稱為"千人間諜"。那麼,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值得兩國為其如此大費周章,這我們還有從他的出生說起。魯道夫·艾貝爾原名威廉·奧古斯塔斯·費希爾。1903年7月11日,他出生在一個來自英國的俄羅斯流亡家庭。
  • 俄羅斯再延長拘押美國「間諜」惠蘭 後者稱俄想拿他換囚
    惠蘭現年49歲,曾經是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去年12月28日在莫斯科一家酒店內遭逮捕。俄羅斯聯邦安全局指認他從事間諜活動。惠蘭否認,說他赴俄是為參加朋友婚禮。一年來,惠蘭堅稱自己不是間諜、受俄方誣陷。他10月出席一場法庭聽證時說:「俄羅斯認為他們抓了正在執行間諜任務的詹姆斯·邦德,但實際綁架了正在休假的憨豆先生。」
  • 精通6國語言,立功無數的王牌間諜,是怎麼栽到一個小孩手裡的
    從某種程度上說,"千面人"就是間諜,一個間諜不僅要懂得偽裝,還要時刻注意身份的公開,只要暴露了哪怕一點點錯誤的地方,就會面臨危險。魯道夫·阿貝爾是蘇聯的"王牌間諜",人稱"千面人"、"間諜之王"。他從24歲開始間諜生涯,不僅幫助蘇聯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被派往美國建立情報網,搜集重要情報。
  • 俄羅斯主動曝光英雄間諜,直到退休未被發現,白宮一身冷汗
    白宮聽到這個消息,驚出一身冷汗,原來俄羅斯的間諜早已滲透進了美國關鍵部門,而美國卻渾然不知。大國之間,尤其是美國和俄羅斯之間互派特工,前去獲得情報,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俄羅斯的前身蘇聯早在1921年就派出「非法移民」潛入美國。最著名的「非法移民」,就是理察·佐爾格。
  • 蘇聯特工精通6國語言,蟄伏四年贏德國信任,最後因13歲小孩暴露
    過去一個世紀,世界上紛亂紛爭,各國相互猜忌,尤其是蘇聯和美國,更處於一場激烈的爭霸中,不僅如此,其他大國之間還會上演利益爭奪,可以說,只要是相對實力較強的國家,當時都是以利益為主導,通訊不夠方便,而蘇聯為了掌握各國第一手情報,在許多國家安插了間諜。
  • 蘇聯最悲催的諜報大師:因日本女友的一個小失誤,他身份暴露被絞死
    但做間諜的,一般很少能夠善終,即便最善於隱蔽的「諜王」,也有馬失前蹄暴露身份的時候,比如咱們之前說到的蘇聯「千面人」阿貝爾,就因為一枚5美分硬幣暴露身份,幸運的是阿貝爾被蘇聯換回
  • 上尉飛行員駕機叛變,投降日本人,最終換來三槍正法!
    據史料記載:1941年9月27日,國民政府空軍第一大隊奉命轟炸湘北日軍,該隊上尉分隊長張惕勤,挾持轟炸員湯厚漣、通訊員梁文華,駕駛一架蘇制SB-2型快速轟炸機趁機叛變,飛往宜昌投降日軍。圖片:當時汪偽報紙刊登的這次飛行員叛變事件。張惕勤是安徽合肥人,畢業於空軍軍官學校,他駕機投降,讓汪偽跟打了雞血一樣興奮,汪精衛親自在南京接見了張惕勤,恬不知恥地誇獎張惕勤的「義舉」。汪偽更是拿著這件事情大做文章,甚至以「得道多助」這樣不知羞恥的標題,來稱讚張惕勤的漢奸行為。
  • 間諜真實事件改編的6部電影,《慕尼黑》上榜,全看過的絕對服你
    五、《間諜之橋》1960年,美國正在與蘇聯進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場戰爭不需要全副武裝的士兵而是與情報有關。攜帶有大量的秘密情報的美國間諜飛行員加裡·鮑爾斯(奧斯汀·斯託維爾飾)被任命執行一項秘密任務,然而他駕駛的美軍新型偵察機U2「黑寡婦」最終在蘇聯上空被擊落,加裡·鮑爾斯被俘。與此同時,美軍也抓到了一名蘇聯間諜阿貝爾(馬克·裡朗斯飾),雙方有意交換被俘人員。
  • 以色列與蘇聯的飛行員哪個更強?在埃及上空激戰過一次,結局慘烈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 中東歷次戰爭中,阿拉伯國家的飛行員曾屢次敗在以色列空軍的手下。有人說是因為阿拉伯飛行員的素質比較低,訓練不夠造成戰績低下。這些國家的飛行員駕駛的是蘇聯製造的戰鬥機,而以色列飛行員駕駛的多是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製造的戰機。
  • 電影007真的存在,看看美國CIA、蘇聯克格勃鮮為人知的間諜裝備
    今天的間諜戰都轉到電腦網路上了,再回顧冷戰時代的間諜暗器,竟也生出一種懷舊的好感,好像電影007裡面的詹姆斯·邦德真的存在那樣。雖然用今天的高科技來衡量,這些暗器顯得頗為誇張,只能當作電影道具來看,事實上很多動詞確實事實存在過,都是合格的殺人武器,都經過真實流血事件的驗證,以下是華盛頓國際間諜博物館的部分收藏。
  • 美國聯邦調查局認證的「西半球最重要的德國間諜」,他到底幹了什麼?
    貝克爾親手拉起了間諜隊伍,分析美國報刊和技術雜誌收集情報,利用短波發射機接收來自美國的情報,調查南美地區貨運評估大西洋英軍補給線,然後,這些信息再統一轉發柏林。
  • 蘇聯傳奇間諜潛伏以色列26年 未拿一分錢報酬 只為報答救命之恩
    間諜是一個神秘的職業,他們往往拿著豐厚的報酬。但是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是一個例外,他潛伏以色列絕密機構26年,給蘇聯傳遞了大量的情報,卻沒有拿一分錢報酬,這背後到底有什麼故事呢?這位特工叫做馬庫斯·克林伯格,是以色列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間諜。克林伯格出生在波蘭,是一個猶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