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消費者報導
筷子在中國家庭以及餐飲經營場廣泛使用、不可或缺的餐具,但每天使用的筷子,您考慮過安全嗎?近期,內蒙古自治區消費者協會對市場上銷售的各種材質的筷子開展了比較試驗。
比較試驗結果顯示,20款產品中共有6款不達標,主要集中在密胺塑料筷子和合金筷等塑料材質上。其中,不鏽鋼筷子全部合格,合金筷有2款不合格,密胺塑料筷子有3款不合格,竹木筷有1款不合格。
測試產品
本次對比試驗,選取了竹木筷、密胺塑料筷、不鏽鋼筷以及合金筷等4種材質、共計20款筷子進行對比。
不鏽鋼筷子
塑料筷子
合金筷子
竹木筷子
測試項目
本次比較試驗從物理方面、材料化學安全方面、微生物安全方面、易用性方面共4個方面進行比較試驗。
比較試驗結果
本次比較試驗20款產品中共有6款產品不符合本次比較試驗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密胺塑料筷子和合金筷等塑料材質上。
以不同材質筷子分類統計,不鏽鋼筷子全部合格,合金筷有2款不合格,密胺塑料筷子有3款不合格,竹木筷有1款不合格。
1批次竹木筷存質量缺陷
測試結果顯示,5批次竹木筷產品中有1批次不符合感官(浸泡液)測試。
一般來講,竹木製品正常使用過程中存在的輕微脫色情況應來源於陽光照射或接觸氧化還原試劑後產生的漂白,浸泡脫色意味著樣品可能含有塗層或添加劑,與有機溶劑接觸後溶出。
竹木製品的測試項目是五氯苯酚等防腐劑遷移量和微生物殘留量,沒有也難以制定總遷移量和高錳酸鉀消耗量等限值來規管整體的有機物溶出風險,因此這一感官(浸泡液)不合格項目應當被視作一種質量缺陷。
3批次密胺塑料筷子不達標,或危害消費者健康
測試結果顯示,5批次密胺塑料筷子產品中出現了3批次的高錳酸鉀消耗量不合格及1批次的甲醛遷移量不合格。
這意味著產品中可能含有較多的溶劑殘留或聚合物單體殘留,這些化學物質可能在產品使用過程中轉移到人體內,危害消費者健康。
密胺塑料餐具這種不穩定的質量現狀意味著部分製造商在原料採購和生產工藝流程方面存在不足,需要投入精力進行質量控制,開展技術革新。
2批次合金筷感官測試不達標
測試結果顯示,5批次合金筷中有2批次樣品感官(浸泡液)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
感官(浸泡液)不合格意味著樣品表面存在缺陷,導致添加的色素析出,對用戶健康有未知的影響。
不鏽鋼筷子符合率100%
測試結果顯示,5批次不鏽鋼筷子全部符合標準要求。
綜合測評結果,傳統的竹木筷和不鏽鋼筷子表現出了更低的風險,按測試結果得分從高到低排序,本次比較試驗對抽檢產品作出以下推薦:
消費提示
1.竹筷是首選
竹筷無毒無害,而且非常環保,還可以選擇本色的木筷。但是,由於材質的原因,竹筷、木筷不容易清洗,而且吸水性、吸附性很強,經常會有淨洗劑的殘留,很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汙染,所以應注意經常消毒,保持清潔,避免竹木筷子發黴、長毛現象發生,還需定期更換。
2.儘量不購買塗彩漆的筷子
因為塗料中的重金屬鉛以及有機溶劑苯等物質具有致癌性,而且,隨著使用中的磨損,筷子上的塗料一旦脫落,隨食物進入人體,會嚴重危害人的健康。
3.不鏽鋼筷子要看清是否為食品級不鏽鋼
不鏽鋼等金屬筷子太重,而且導熱性強,進食過熱的食物時,容易燙傷嘴。還要看清是不是食品級的不鏽鋼,如果使用劣質不鏽鋼餐具或者以不恰當的方式使用不鏽鋼餐具,就有可能造成重金屬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4.一家人儘量不要混用筷子
因為混用的話,容易造成一些疾病的交叉傳染。研究表明,將近一半人的體內存在有導致胃病的幽門螺旋桿菌,而這些細菌大多是通過家庭傳播的,筷子就是重要的傳播介質之一。因此家裡的筷子最好做到專人專用。
5.不可繼續使用出現斑點的筷子
如果筷子上出現了非竹子或木頭本色的斑點,表示該筷子已發黴變質,不可繼續使用。筷子顯得潮溼,或者出現彎曲、變形,則表示已受潮或擱置時間太長,很可能已過了保質期。聞一聞,若有明顯的酸味,是受汙染或過期的標誌,不可繼續使用。此外,最好使用半年更換新的筷子
來源:消費者報導綜合內蒙古自治區消費者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