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們知道,雖然組成世界的物質多不勝數,但基本元素卻非常少,幾乎所有的物質都是這些元素之間相互作用的產物,而這些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繫,而展示這些元素和其聯繫的表格便是元素周期表!
自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表元素周期表以來,經過科學家們的多年完善,元素周期表已經近乎完美。
元素周期表包含7個周期,16個族,一共有118種元素,不同的元素有著不同的特性。不僅如此,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數量也大不相同,其中個別元素甚至無法在自然界中找到!
有人曾經這樣計算:如果將元素周期表中的全部118種元素各買1克,大約需要多少錢?如果你覺得不需要太多錢就可以買到,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如果將元素周期表中的全部118種元素各買1克,需要的金錢甚至無法估量。
物以稀為貴,而元素也是如此!比如我們最常見的氫元素、氧元素等等,幾乎不用金錢來衡量,我們隨隨便便裝一些空氣,裡面就會存在大量的氫元素、氧元素等氣體元素,所以它們的價值幾乎為零!
除了氣體元素之外,金屬元素也是非常常見的元素,比如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鐵、銅和鋁,這三種元素的價值也非常小。通常都是以噸來衡量的。
稍微珍貴一點的元素則是昂貴的金屬元素和稀有金屬,我們所熟知的金、銀兩種元素在這裡面甚至排不上號!其中一些稀有金屬的珍貴程度遠超我們的想像,比如鈽元素,其1克的價值就到了3萬元,可謂是非常之高。
實際上,在元素周期表種,存在一些非常特殊的元素,它們就是放射性元素。比如我們所熟知的鈾元素(製造原子彈的材料)和鐳元素!放射性元素一般具有較高的價值,1克鐳元素的價值大約為20萬元。
但鐳元素如果與鉲元素相比,就顯得非常廉價了!鉲元素無論是從其實用性還是稀有程度上來講,都擁有非常高的價值,所以1克鉲元素的價值高達2億元!
那擁有如此高價值的鉲元素是否就是元素周期表中最貴的元素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元素周期表還有一些特別的存在,那就是人造元素。
顧名思義,人造元素就是人工製造出來的元素,這些元素在自然中並不存在,而是科學家們根據元素周期表本身的發展規律,在實驗室中通過非常苛刻的條件製作出來的!這些人造元素有一個共同特性,它們的價值無法衡量!
不僅如此,人造元素的存在時間一般非常短,比如
115號元素鏌-290,半衰期只有0.8秒;
118號元素OG-294,半衰期只有0.012秒。
這些元素從誕生到消失甚至沒有一眨眼的時間!所以說,人造元素不僅無法衡量其價值,更是無法保存,自然就無法購買了。
由此可見,想要用有限的金錢來將元素周期表中所有的元素都購買1克,這幾乎是不可能辦到的,即使世界首富估計傾家蕩產也買不到!
值得一提的是,元素周期表所展現的元素僅僅是構成我們世界的元素。事實上科學家還發現了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存在的元素——反元素(反物質)!
而反物質的價值更是達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目前為止,科學家們也只是在實驗室中合成出了幾個反氫元素,注意,是幾個原子!根據這些反氫原子的造價來推測,如果用金錢衡量反氫元素的價值,大約1克的反氫元素價值為62.5萬億美元!這個數字幾乎是2017、2018、2019年美國GDP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