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以來,我就一直宅在家裡,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和各地的朋友們在網上聊天,談論著網絡上的各種趣聞軼事和是是非非……昨天和大家聊到了2019年的新網紅時,幾乎是一致認為去年上半年的「乞丐大師」無疑是去年最成功的新網紅。
流浪大師
這個「勵志故事」讓我想起了我的家鄉四川自貢。在20世紀6、70年代,自貢曾經也有一位和「乞丐大師」差不多的「知名人士」——「高級勞動力」。即便是在一個沒有網絡的年代,「高級勞動力」在當時的自貢市也是孺幼皆知的「名人」。
西秦會館
「高級勞動力」是姓胡還是姓王,我已經不記得了,因為當時大家都叫他「高級勞動力」,也就沒有人去留意他的名字。他身材瘦瘦的,高高的,戴著一副眼鏡。如果收拾一下,也有仙風道骨的韻味。他每天拉著一輛自製的「架架車」(就是兩個輪子中間夾一塊木板的那種,北方叫平板車),在自貢火車站附近以幫人搬運行李等為生。魯迅先生說孔乙己是唯一的「穿長衫而站著喝酒」的人,自貢的「高級勞動力」,估計也是自貢市唯一一個戴著眼鏡拉「架架車」的人。
恆候宮
據說他本是名牌大學的英語高才生,自貢市最著名的學校——蜀光中學的英語老師。因為家庭成分不好,自己又說了一些那個年代不該說的話,於是被打成右派,失去了工作。同時,老婆也和他劃清界限,與他離婚了。
蜀光中學
為了生活,也為了儘早成為「人民當中的一員」,成為一名「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他自己做了一輛「架架車」,去火車站附近幫人拉行李。
火車站
不過,雖然他想「成為人民當中的一員」,但他始終還是與其他拉駕車的不一樣:別人拉架車,休息時就是打牌喝酒;他卻看書看報,還經常幫鄰居的孩子們糾正一下他們的英語……有些出差來自貢的外地人見過他後,回去說:「還是人家自貢厲害,拉架架車的都懂得起外國話」。
彩燈公園
有一次,他拉了一位幹部模樣的外地人。這位「幹部」發現他雖然邋裡邋遢,卻又戴副眼鏡,而且言談舉止都透出讀書人的風範,於是就他們就邊走邊聊。當知道他是英語老師後,就開玩笑地說:「你雖然在拉架車,出勞動力,但你與其他拉架車的不同,屬於高級勞動力。」沒想到他竟接受了這個名詞,並立即要求這位幹部要多給他錢:「因為我是高級勞動力,所以收費就是要比別人高。」從此,「高級勞動力」就成了他的「專用詞」,並在自貢市傳開,成為自貢的「知名人士」。
平橋瀑布
上帝是公平的,他對每個人都給於了成功的機會,就看當事人是否能抓住這個機會。去年的「乞丐大師」就是抓住了網絡社會這個機遇,成功地從一名流浪者華麗轉身變成網紅。「高級勞動力」也曾經差點就回到三尺講臺,再次成為一名教書育人的教師。
鹽馬古道
那是七十年代末期,國家百廢待興,掀起了全民學習熱潮。改革開放初期,由於對外交流的需要,英語成為當年最熱門的學科,而當時最奇缺就是英語老師。這時,有個學校的校長來找到「高級勞動力」,想讓他去當英語老師,但暫時沒有編制,只能先按照民辦教師來對待。
鹽店街
固執的「高級勞動力」雖然拉了這麼多年架架車,但知識分子的臭毛病依然沒有改掉。他認為「名不正則言不順」,所以堅持要求必須解決了編制才能去當老師,於是此事最後不了了之。這也成為他最後一次與教師擦肩而過,終身以拉架車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