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筆墨春秋戰國 江蘇觀鳥會」
在必應上搜圖片,無意中點進了Big Year的英文詞條,讀來深深中毒久久難忘,翻譯成中文讓大家也中中毒
簡 介
觀鳥大年主要指觀鳥者之間非正式的一種觀鳥競賽,內容是比較誰能在一年以內在一個特定的範圍內通過目視或聽聲音的方式辨識出更多的鳥種。觀鳥大年的地理範圍既可以是美國或加拿大的一個州或省,也可以是整個世界、美國內陸的48個州或者美國鳥類學會官方規定的區域(ABA區域),它包括美國大陸的49個州、 加拿大、法國島嶼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加上距海岸線200英裡的海域,如果和海岸對面的國家的距離不到400英裡,那其認可的海域是二者距離的一半。百慕達群島,巴哈馬群島,夏威夷和格陵蘭島不在ABA的範圍內。
全球觀鳥大年的記錄保持者Noah Strycker
歷 史
1934年,羅傑·託瑞·彼得森(Roger Tory Peterson)出版了第一本現代的野外(觀鳥)指南,這本書的廣泛發表真正意義上變革了觀鳥活動。當然,在那個時代大多數的觀鳥者並不會經常進行大範 圍的觀鳥旅行。已知最早的個人野外觀鳥大年記錄由一個叫蓋·愛默生(Guy Emerson)的旅行商人完成,他按照北美不同地區的最佳觀鳥季來安排自己的商務旅行。他最好的一年是1939年,那一年他看到了497種鳥。直到 1952年,這個記錄才被一個叫鮑勃·斯瑪特(BobSmart)的觀鳥者打破,他看到了510種鳥。
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觀鳥活動的鳥人Roger Tory Peterson
1953年, 羅傑·託瑞·彼得森和詹姆斯·費希爾 (James Fisher)進行了一場長達30000英裡公路旅行去參觀北美的各個荒野。1955年,他們發表了記錄他們旅行的圖書和紀錄片,都叫做《野性美國》 ( Wild America)。在這本書的一個腳註中彼得森提到:「我的大年」在1953年是572。這個記錄在1956年被的25歲的英國人斯圖爾特·斯基 (Stuart Keith)刷新,他沿著彼得森和費希爾的足跡,列出了598種鳥。斯基的記錄保持了15年。1971年,18歲的賓夕法尼亞高中生泰德·派克(Ted Parker)在他高中的最後一個學期大範圍的記錄了北美西海岸的鳥類。那年9月,派克入學了圖森市的亞利桑那大學,在那裡,他發現幾十個美國西南部和太平洋海岸的特有種。最後,他帶著627種鳥的記錄結束了他的大年。
1973年,肯恩·考夫曼(Kenn Kaufman) 和另一個觀鳥者弗洛伊德·默多克( Floyd Murdoch)像派克的記錄發起挑戰。根據《金鳥大道》(Kingbird Highway)的記錄,他們都大幅打破了的舊的紀錄。默多克在新描述ABA地區(本質上就是墨西哥以北的北美地區)目擊到了669種鳥類,在那個區域考 夫曼則看到了666種。考夫曼建立了一個671種的全新紀錄(但是其中5種鳥目擊於位置特殊的下加利福尼亞州)。默多克的記錄被詹姆·M·艾德曼 (James M. Vardaman)在1979年打破,根據艾德曼在他的遊記《呼叫鳥人》(Call Collect, Ask for Birdman)中的記錄,他看到了699種鳥同時旅行了161332英裡(其中137145英裡飛行,20305英裡乘車,3337英裡乘船,160騎 自行車和385英裡徒步)。本頓·巴沙姆(Benton Basham)在1983年超越了艾德曼,他看到
了710種鳥。
1987年,又出現了兩位競爭者同時挑戰觀鳥大年的情況,史蒂夫·佩裡(Steve Perry)帶著711的記錄結束了他的大年,而桑迪·克米特(Sandy Komito)創造了一個721的全新記錄。1992年,比爾·裡戴爾(Bill Rydell) 認真的挑戰了這個記錄,但他的記錄最終停留在了714。
1998年同時出現了三位觀鳥大年強勁挑戰者,他們分別是記錄保持者桑迪·克米特,艾爾·拉凡登(Al Levantin)和格雷格·米勒(Greg Miller)。他們在同一年向克米特之前創造的721的記錄發起了挑戰。最終克米特保住了自己的榮譽,他提交了一份745(+3)的鳥單,最終委員會承 認了他修訂後的748的記錄。這三人成為了馬克·歐布馬西克(Mark Obmascik)的非虛構小說《觀鳥大年》(The Big Year)的原型,二十世紀福克斯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觀鳥大年》於2011年上映。
北美觀鳥大年的傳奇挑戰者Sandy Komito(電影觀鳥大年中肯尼·博斯蒂克的原型)和如今的北美觀鳥大年記錄保持者Neil Hayward
20世紀
2005年,琳恩·巴柏(Lynn Barber)進行了一次得克塞斯州的觀鳥大年,並且記錄到了522種鳥。2008年,她挑戰了ABA區域的觀鳥大年,記錄到723種鳥。
同一年在英國,兩個綠色騎行觀鳥者,英國諾福克的克裡斯·米爾斯(Chris Mills)和漢普郡的西蒙·伍利(Simon Woolley)展開了一場觀鳥競賽,他們約定這一年他們觀鳥途中只以自行車為交通工具,後來他們成為了英國「綠色觀鳥大年」( Green Year)的記錄保持者。那一次,克裡斯米爾斯以251的記錄贏得了比賽。
從2007年夏天開始,少年馬爾科姆·布思羅伊德(Malkolm Boothroyd)和他的父母計劃花一整年騎行一萬英裡去尋找400種鳥,這趟旅程的特殊性在於他們決定在途中不使用任何化石燃料。他們從家鄉育空地區出發,沿著太平洋海,從阿肯色州繞回德克薩斯,趕上那裡的春季遷徙,然後向西前往佛羅裡達。他們把這種嘗試成為「遷徙年」(bird day),而非「大年」(big day)。最終他們的行程超過一萬三千英裡,記錄到了538種鳥,為鳥類保護工作募集到程超過一萬三千英裡,記錄到了538種鳥,為鳥類保護工作募了超過25000美元。
2010年,北卡爾羅萊納州教堂山的鳥人克裡斯•希特(Chris Hitt )出發在美國48個州(不包括阿拉斯加,夏威夷和加拿大)尋找儘可能多的鳥類,他成為了第一個在48個州區域看到700+種鳥的觀鳥者,最後他記錄到了 704種。同年,維吉尼亞鳥友鮑勃·阿克(Bob Ake) 創造了歷史第二多的大年記錄,一共731個鳥種記錄。在沒有1998年那樣獨特的天氣影響下,這同樣是一個卓越的創舉。同樣是這年,約翰·斯帕爾 (John Spahr)以704的記錄結束了他ABA是這年,約翰·斯帕爾 (John Spahr)以704的記錄結束區域的觀鳥大年。
科羅拉多州鳥人約翰·范德普爾(John Vanderpoel)在2011年開始了他的大年,那一年裡,他在11月前便看到了700種鳥,他被認為是桑迪·克米特的記錄的有力挑戰者,同時有報導 稱他是歷史上最快看到第700種鳥的觀鳥者。然而最終範德普爾只看到了744種鳥,離克米特的記錄只差1種。
2013年,麻薩諸塞州的觀鳥者尼爾·海沃德(Neil Hayward)完成了他在ABA區域的觀鳥大年。8月9日,他便看到了他的第700種鳥,比2011年約翰·范德普爾的速度還快了整整兩個星期。最終他 帶著747種附加3種(棕頸林秧雞、歐亞紅尾鴝和雀鷹)的記錄結束了那一年,最後棕頸林秧雞和歐亞紅尾鴝被國家鳥類協會(ABA)接受,創造了749的全 新ABA大年記錄。後來雀鷹的記錄也被阿拉斯加的(鳥類)名錄委員會認可。他的書籍《隨波逐鳥》(Lost Among the Birds)記錄他那一年的故事。
2014年見證了世界上第一個州際的綠色觀鳥大年,完成者是多裡安·安德森(Dorian Anderson),這是一種把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的大年玩法。安德森在這一年進行了各種極端的嘗試,他獨自環繞美國騎行了17830英裡,使用自制的能源,在途中他拒絕乘坐任何機動交通工具,甚至輪渡,為此他有時不得不沿著河流騎行數百英裡。途中他曾經經歷了一次車禍,耽誤了很長時間,但是他的冒險沒有給他帶來嚴重的傷害,這已經算是一個小小的奇蹟。在這樣的情況,安德森在美國的公路上看到了617種鳥,如果在美國首次發現的紅腳旋蜜雀被ABA認 可,他的記錄會是718。不僅如此,他在他的途中還為鳥類棲息地的保護工作募集到了49000美元的資金,這甚至是超越觀鳥本身的一個成就。
2015年,俄勒岡州鳥人諾亞·史塞克(Noah Strycker)進行了一次全球的觀鳥大年,他的目標是在一年之內看到至少5000種鳥,這個數字基本上是全球全部鳥種的一半。2015年9月16日, 他在斯裡蘭卡看到了他的第342種鳥斯裡蘭卡蟆口鴟,同時打破了由艾倫•戴維斯(Alan Davies)和露絲·米勒(Ruth Miller)在2008年創造的全球觀鳥大年記錄4341。最終他創造了全新的全球觀鳥大年記錄:6042。
(附關於觀鳥大年的書籍)
《Wild America》 (1955) by Roger Tory Peterson & James Fisher
《Call Collect, Ask for Birdman 》(1980) by James M. Vardaman
《Looking for the Wild 》(1986) by Lyn Hancock
《The Loonatic Journals 》(1987) by Steven Perry
《Birding's Indiana Jones: A Chaser's Diary 》(1990) by Sandy Komito
《The Feather Quest 》(1992) by Pete Dunne
《A Year for the Birds 》(1995) by William B. Rydell, Jr.
《Kingbird Highway: The Story of a Natural Obsession That Got a Little Out of Hand 》(1997) by Kenn Kaufman
《I Came, I Saw, I Counted 》(1999) by Sandy Komito
《Chasing Birds Across Texas: A Birding Big Year 》(2003) by Mark T. Adams
《The Big Year: A Tale of Man, Nature, and Fowl Obsession 》(2004) by Mark Obmascik (later the basis for a 2011 comedy film distributed by 20th Century Fox)
《Return to Wild America: A Yearlong Search for the Continent's Natural Soul 》(2005) by Scott Weidensaul
《The Big Twitch (2005) by Sean Dooley 》(an Australian "Big Year")
《The Biggest Twitch: Around the World in 4,000 Birds 》(2010) by Alan Davies and Ruth Miller
《Extreme Birder: One Woman's Big Year》(2011) by Lynn E. Barber
《Lost Among the Birds: Accidentally Finding Myself in One Very Big Year 》(2016) by Neil Hayward
長按上圖識別二維碼
關注微信公眾號 江蘇觀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