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Q版「年畫娃娃」搬上文創舞臺,讓非遺 「潮」起來!

2020-12-12 瀟湘晨報

內容提要:今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如何給古老非遺賦予新的文化元素,實現當代發展並成為年輕人追捧的「潮品」?天津市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張榮章老師和他的學生做出了初步探索。

天津北方網訊:今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如何給古老非遺賦予新的文化元素,實現當代發展並成為年輕人追捧的「潮品」?天津市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張榮章老師和他的學生做出了初步探索。

首創於明末,鼎盛於清朝的中國四大木版年畫之一的"楊柳青年畫",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已成為西青的名片、天津的名片,甚至中國的名片。一提到「楊柳青年畫」,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色彩豐富,或憨或嘎、或靜或動的大胖娃娃。這些代表著生命繁衍,寓意著美滿吉祥的娃娃,在張榮章手中變得表情更生動、動作更俏皮了。

「我父親曾任楊柳青畫社社長,我從小就在這個環境中長大,親眼見過明代的老版,看過老師傅們裱畫。近幾年學校提倡大學生搞文創,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楊柳青年畫。」張榮章說,「我和學校的文創團隊一起考察了很多地方,想帶著學生做一些原創的東西,與年輕人喜歡的影視、動漫、遊戲等現代文化手段相結合,比如把楊柳青年畫變成卡通畫,更符合現代年輕人的審美。」

《五子奪蓮》是楊柳青傳統木版年畫一個經典的作品,根據這幅年畫,張榮章創作了一個動漫版的楊柳青娃娃。

「我先把造型設計出來,用鉛筆勾勒出草圖,再指導學生通過電腦軟體給它填色,都是手把手做出來的。你看他的表情、動作、色彩,都是在原作的基礎上經過二次加工,動作更加生動、趣味,表情更加誇張,造型比原來更Q版(一種漫畫的變形誇張形式)。把它印製在掛盤、瓷碟瓷碗上,既實用又時尚,還具有藝術性,拉近了非遺文物和公眾的距離,讓傳承幾百年的文化遺產『活起來』『火起來』『潮起來』。」

張榮章說,還有《歡慶有魚》《平安富貴》《琴棋書畫》《歡天嘉地》《福童迎春》,這些都是年畫的內容,經過二次創作,賦予它新的藝術生命。

從前年開始,張榮章帶著學生做了團扇、布玩具,去年以楊柳青年畫為素材,利用動漫開發了一些瓷盤、瓷碟、瓷碗,今年一批新的馬克杯即將出爐。

到目前為止,張榮章老師及文創團隊和學校的實訓基地「河北省邯鄲磁州窯異品坊陶瓷工作室」合作,一共設計製作了20多種文創產品。

現在,他正計劃帶著學生做一部動畫片《中國的節》,將涉及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我想,如果這一屆學生完成不了,那我就帶領兩屆、三屆的學生一起完成,發揮『愚公移山』的精神,無論如何也要把它做出來。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非遺、傳承非遺。」看得出來,張榮章很有信心。(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來源:北方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網媒暖津 我為中小企業代言」楊柳青木版年畫的潮風尚新生活
    2019年,貝克漢姆訪問天津,一幅精美的楊柳青木版年畫《歡天喜地》送到這位國際球星的手中。楊柳青畫社出版的圖書《After…之後》在德國萊比錫書展上獲得「世界最美的書」稱號,《楊柳青木版年畫》一書入選「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
  • 純手工製作,國家級非遺佛山木版年畫復活,變身「國潮IP」
    這張年畫,出自佛山馮氏世家木版年畫百年老鋪,一位年輕的非遺傳承人劉鍾萍之手。 佛山木版年畫始於宋元,盛於明清,歷經過700年風雨興衰後成為了首批國家級「非遺」。這些要經過20多道工序、純手工製作、有著「萬年紅」之稱的木版年畫,過去曾是家家戶戶爭相採購的「年貨」,並遠銷海內外;也一度因為被嫌棄「俗氣」而生存艱難。
  • 年畫裡的新年|年畫|木版年畫|胖娃娃|春節
    年畫《四季平安》。年畫《雙喜臨門》。市民選購年畫。以年畫《六子爭頭》為主題的文創產品。汪銳現場演示傳統木版年畫的製作。記者 李向紅 見習記者 王梓萌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身邊的年味越來越濃。他告訴記者,「木版年畫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民俗信仰的最好體現,涵蓋了福、祿、壽、禧、財、吉、和、安、雅、全十大要素,是表現中華文化的載體之一。」繪得萬象一片新 畫就人間五穀豐年畫起源於民間過年時張貼門神和桃符的習俗。史料記載,漢代春節就有在門上畫門神的習俗,至隋唐五代出現了手繪的年畫樣式。
  • 他四歲就成了「年畫娃娃」,每年掙一百萬元養家
    他四歲就成了「年畫娃娃」,每年掙一百萬元養家,他八歲早逝前仍被迫工作他能看到孩子們的表演有天分,但他不會耽誤他的文化課。娛樂圈曾經有這樣一個童星,他4歲時變成了「年畫娃娃」,站在舞臺上,在舞臺上表演,他也獲得了很高的人氣,當時,大家都看到他很喜歡他,這才正式開始了他的商業演出。
  • 傳承民間瑰寶 非遺新造物「東莞千角燈」文創產品開售
    「燈蓋之上飛龍騰躍,煥發活力生機,燈體點綴吉祥年畫,寓意百子千孫……」一款外型精緻、採用全黃銅金屬鑄造,高度復刻東莞國家級非遺項目千角燈原型的「千角燈3D金屬拼圖」非遺文創產品,從1月8日起正式通過線上線下銷售,讓千角燈以帶得走的藝術品形式走進生活。
  • 十餘年收藏5000多件年畫 他把民居改建成藝術館
    藝術館主人李煉,58歲,曾是一名記者,他給藝術館取名原年民藝館,也是一家公益性的年畫主題藝術館。記者看到,在這套三居室內,客廳即「展廳」,牆壁上掛滿了他收藏的年畫,四個展櫃裡也是各地珍貴年畫,其中不乏《天地全神》、《天仙送子》、《關公像》等大家熟悉的年畫人物。
  • 中國年畫·美好生活|「激活·衍生」——木版年畫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行
    ,將「激活」、「衍生」作為年畫研究時代性和非遺傳承活態性的學術主題,探索跨學科年畫研討的學術新格局。與會學者和專業人士對年畫來龍去脈的深入剖析,對文化交流與年畫演變關係的仔細梳理,對傳統形態融入當代生活的豐富探索和實踐,都值得在更大範圍讓更多傳承者了解和分享。他談到,年畫重回春節是年畫振興的重要標誌。經過這幾年的倡導和實踐,年畫正在以傳統印記融入當代審美的形態回到春節,重新走進千家萬戶。
  • 「年畫娃娃」鄧鳴賀8歲離世,生前一直做父母搖錢樹,網友稱:童子命
    「年畫娃娃」鄧鳴賀8歲離世,生前一直做父母搖錢樹,網友稱:童子命 「年畫娃娃」鄧鳴賀8歲離世,生前做父母搖錢樹,被網友稱童子命 在娛樂圈中,有很多的童星,比如張一山,楊紫,關曉彤,吳磊,張子楓等等,這些童星在很小的時候就出來拍戲了,他們的起點也是非常高,在同齡人還在媽媽懷中撒嬌的時候
  • 「年畫娃娃」生命停留在8歲:父母的利慾薰心,終究害了孩子
    還記得,那個在2012年的春晚舞臺,作為"龍寶寶"亮相的鄧鳴賀的嗎?為長得可愛機靈,而且和大家掛的年畫上面的喜慶娃娃長得很像,所以大家都稱呼他為"年畫娃娃"。這個真人版的年畫娃娃其實還是個有戲曲天賦的孩子,從三歲起他就開始對戲曲感興趣,並且開始登上許多大舞臺,而且也逐漸有著越來越大的名氣,隨後也成為火遍全國的"真人版年畫娃娃"。鄧鳴賀的走紅對他來說無疑是個悲劇,因為在這之後,他的父母開始讓他接各種商業活動,為兒子安排了許多行程,卻忘了,他還只是一個只有幾歲娃娃。
  • 90後女孩將非遺文化產品化,讓其「飛入尋常...
    一位來自澳門的90後女孩,愛上了祖國傳統文化的那份美好,將佛山木版年畫、中式團扇、玻璃燈工等非遺藝術巧妙嫁接,變成了更時尚有趣的文創產品,讓千年的工藝鮮活起來,她是如何創新的呢?在澳門土生土長的郭美欣,2013年畢業於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和大多數人一樣,畢業後的她按部就班地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主要從事商貿方面的工作。
  • 「年畫娃娃」生命停留在8歲:父母的利慾薰心,終究害了自己兒子
    還記得,那個在2012年的春晚舞臺,作為"龍寶寶"亮相的鄧鳴賀的嗎?為長得可愛機靈,而且和大家掛的年畫上面的喜慶娃娃長得很像,所以大家都稱呼他為"年畫娃娃"。
  • 從「活」起來到「潮」起來!文創產品成為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載體
    記者在北京、廣東、新疆等地調研發現,一些文博單位在文創開發上的嘗試與創新取得較好的效果,文創正在成為傳統文化傳播的新抓手,吸引年輕一代更好地參與傳統文化的傳播中來。然而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文創開發還存在機制束縛、創意不足以及文化解讀偏差的問題,文創活力有待進一步激發。
  • 「年畫娃娃」鄧鳴賀8歲離世,全因母親一句話,網友稱:童子命
    他們對待表演如一而終,從未發生改變,只能說他們都是幸運的,而「年畫娃娃」卻是極其不幸的。你是否還記得春晚舞臺上有一個頂著「桃心頭」,身穿紅肚兜,仿佛就是是從畫中走出的「年畫娃娃」,他就是鄧鳴賀。年紀尚小的他就能有此天賦,在舞臺上展示自己的光芒,同齡的孩童還在享受童年的樂趣,而鄧鳴賀則已經站在舞臺上,不管臺下有多少觀眾他都不會怯場。成為了縣城中的「神童」,很多人為了看鄧鳴賀的表演不遠千裡趕來。
  • 「年畫娃娃」鄧鳴賀8歲離世,生前做父母搖錢樹,網友稱:童子命
    「年畫娃娃」鄧鳴賀8歲離世,生前做父母搖錢樹,網友稱:童子命一年復一年,時間飛逝,每當新的一年來臨之際,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燈籠高高掛,而年畫娃娃也會被貼在家裡最顯眼的地方。畢竟看到這個紅撲撲的笑臉,代表著喜慶、吉祥,看到他就忍不住想要親一口。
  • 當年火遍全國的「年畫娃娃」,已去世8年,唯一的妹妹現狀如何?
    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有一種叫年畫的傳統,這是一種為增添節日喜慶在過年時製作和張貼在室內的畫兒。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遠古時期的自然崇拜觀念和神靈信仰觀念,到了北宋,年畫題材中開始出現娃娃。這種題材的在民間年畫中佔很大的比例,可見其受人們歡迎的程度,而在前些年有一個現實中的年畫娃娃紅遍了大半個中國。他就是鄧鳴賀,生於2006年,其外形十分可愛。用老一輩的話來說就是,長了一幅中國傳統認為的福娃長相,看起來就有福氣。又很有表演天賦,演什麼像什麼,四歲進入藝術學校幼兒班學習時便表現出了這點。小小年紀上臺之後一點都不緊張,反而人越多越放得開,不管舞臺多大都是這樣。
  • 直播預告|「我的非遺故事」版畫專場
    中國傳統木版年畫,其中的圖案代表百姓對吉祥如意的祈願,多為門神、娃娃、年獸圖樣。點擊小圖查看中國手藝網原創年畫特輯 【行走的年畫地圖】版畫,是時下悄然流行起來的畫種,製作的整個過程帶有思維上的挑戰與趣味。時下越來越多的創作者用各式各樣的版畫技法投入創作。
  • 還記得紅遍中國的「年畫娃娃」嗎?他已去世5年,妹妹現狀如何?
    每當到了過年的時候,家裡除了貼對聯之外最重要的粘貼年畫了,年畫在漫長的歲月中,已經隨著年節的風俗演變而形成了一種中國民間的象徵性裝飾藝術,中國早期的年畫都與驅兇避邪、祈福迎祥這兩個主題有著很大的關係。到了北宋之後,年畫漸漸的和人們的生活連接在了一起,比如說娃娃就是很常見的一個元素。 如今在我們的窗戶上,門上所貼的無不是這種帶有兒娃娃腔的年畫,一般娃娃的手上還會抱有一條大肥魚,孕育著年年有餘的意思。而娃娃的蘊意就更直接了,正是添子添福。而在中國傳統上。有錢剩餘,兒孫滿堂便是最美好的一件事了。
  • 上海圖書館3年開發近百精品文創,明年新館還要搏「出圈」
    2020年11月20日,上海圖書館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現場,舉行「上海圖書館IP資源暨東館開館文創開發項目發布會」。澎湃新聞記者在現場獲悉,上圖文創3年開發近百款文創精品,明年上圖東館開館,還將利用深厚的文創寶藏,再搏精品出圈。
  • 還記得當初的「年畫娃娃」嗎?8年前倒在春晚,唯一妹妹繼承衣缽
    鄧鳴賀曾經是給全國人民帶來「福氣」的年畫娃娃,春晚的舞臺上,他蹦蹦跳跳地將歡樂和祝福傳遞到每一個家庭。但就是這樣一個開朗活潑的娃娃,卻已經離開這個世界8年了,他唯一的妹妹,也已經失去了自己的親哥哥有8年之久。
  • 當初紅遍大半中國的「年畫娃娃」,已逝去8年,唯一妹妹近況如何
    與此同時,有很多孩子年紀輕輕便少年成名,曾經就有一位年畫娃娃,他的歌謠紅遍大江南北,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畫娃娃」的聲音不僅喜氣,還代表了團圓的意味,容易讓人想起,更是讓人難忘。當初「年畫娃娃」更是火遍了大半個中國,但他卻不幸離開了我們。如今,「年畫娃娃」已經去世8年,他唯一的妹妹近況又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