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如果是外籍學生參加中國高考,寫出類似這樣的西式作文應該就不會感到奇怪了~~~
為什麼許多省份不敢在網上公布高考高分作文供人們欣賞?廣大學生、廣大群眾都能借鑑學習,多好的一個事,偏偏很多人害怕公開;放在太陽底下曬一曬更健康,對不對?是珠玉還是幻想文一曬便知,所謂真金不怕火煉。
這個事情往小處說是中西方文化思維的差異性,往大處說是中西方文化話語權的爭奪,目前這個話語權的爭奪貌似十分激烈。】
原標題: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熱議有人贊有人彈你給這篇作文打多少分?
因大量引用冷門的名人名言和冷僻字詞,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對外公布後,引發輿論爭議。
浙江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稱,上述文章經過3次打分,最終閱卷組決定給出滿分的成績。關於爭議,陳建新表示,儘管存在晦澀和難懂的情況,也不希望學生模仿,不過其仍然認為,這篇文章所獲得的分數「恰如其分」。
3日下午,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工作人員表示,已介入處理上述作文評分事宜。
讀懂這篇作文前先看看這些字你都認識嗎?
嚆矢濫觴孜孜矻矻
《生活在樹上》原文: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我們懷揣熱忱的靈魂天然被賦予對超越性的追求,不屑於古舊坐標的約束,鍾情於在別處的芬芳。但當這種期望流於對過去觀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虛無與達達主義時,便值得警惕了。與秩序的落差、錯位向來不能為越矩的行為張本。而縱然我們已有翔實的藍圖,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巔立下了自己的沉錨。
「我的生活故事始終內嵌在那些我由之獲得自身身份共同體的故事之中。」麥金太爾之言可謂切中了肯綮。人的社會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們欲上青雲也無時無刻不在因風借力。社會與家庭暫且被我們把握為一個薄脊的符號客體,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尚缺乏體驗與閱歷去支撐自己的認知。而這種偏見的傲慢更遠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義的道路上,對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與家庭與社會對接中塑型的動態過程。而我們的底料便是對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覺感與體認。生活在樹上的柯希莫為強盜送書,興修水利,又維繫自己的愛情。他的生活觀念是厚實的,也是實踐的。倘若我們在對過往借韋伯之言「祓魅」後,又對不斷膨脹的自我進行「賦魅」,那麼在丟失外界預期的同時,未嘗也不是丟了自我。
毫無疑問,從家庭與社會角度一覘的自我有偏狹過時的成分。但我們所應摒棄的不是對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價,其對批判投誠中的反智傾向。在尼採的觀念中,如果在成為獅子與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駱駝一樣背負前人遺產的過程,那其「永遠重複」洵不能成立。何況當礦工詩人陳年喜順從編輯的意願,選擇寫迎合讀者的都市小說,將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為橋段素材時,我們沒資格斥之以媚俗。
藍圖上的落差終歸只是理念上的區分,在實踐場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當我們追尋心之所向時,在途中涉足權力的玉墀,這究竟是伴隨著期望的泯滅還是期望的達成?在我們塑造生活的同時,生活也在澆鑄我們。既不可否認原生的家庭性與社會性,又承認自己的圖景有輕狂的失真,不妨讓體驗走在言語之前。用不被禁錮的頭腦去體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與風帆,並效維根斯坦之言,對無法言說之事保持沉默。
用在樹上的生活方式體現個體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卻又不拘泥於所謂「遺世獨立」的單向度形象。這便是卡爾維諾為我們提供的理想期望範式。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升上天空。
------
滿分作文因晦澀難懂引發熱議
2日,浙江《教學月刊》雜誌社通過官方微信,將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對外公開發布。文中稱,上述作文是今年浙江高考的滿分作文。
記者注意到,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題是半命題作文,要求考生圍繞一段主題為「人生坐標和現實變化」的材料,自行選擇角度寫作。
要理解《生活在樹上》一文並不容易。記者看到,文中大量引用哲學家的名言,並夾雜冷僻字詞。「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文章開頭寫道。上述文章引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聲音認為,《生活在樹上》超出普通高中畢業生的理解範圍,用詞典雅,是一篇佳作;另有不少人指出,文章實際內容空洞,沒有主題思想,偏離人生主題,且令人費解。
3日下午,《生活在樹上》一文已被《教學月刊》雜誌社刪除。雜誌社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其文章來源是作文閱卷組,原計劃持續發布滿分作文系列,但因為考慮到浙江高考招生工作正在進行,以及一些技術原因,決定將文章刪除,「以後是否繼續更新現在不確定。」
浙江省招生教育考試院官方網站上,浙江省語文科目評卷組組長樓含松介紹稱,語文科目試題主觀性較強,按照流程,評卷組先進行試評,統一評分標準並制訂細則,其他教師學習後進行試評和討論,其中主觀性最強的作文試評達到2天。
閱卷組長表示得分「恰如其分」
按照浙江省高考作文的評分規則,每一篇作文需要兩位老師評分,如果出現分差較大,則會由第三位閱卷老師介入。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介紹,在閱卷期間,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生活在樹上》一文39分,第二位閱卷老師給到55分。按照規則,作文將由第三位閱卷老師再次評判,第三位閱卷老師同樣給出55分。在最終的覆審中,作文審查組給《生活在樹上》打出60分的滿分成績。
陳建新表示,在自己幾十年高考作文閱卷生涯中,《生活在樹上》是一篇「極少能碰到的考場作文,文字老到,思維深刻,整個文字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廢話」。
在陳建新看來,與許多考生生硬引用不同,《生活在樹上》所有的引證,並非為充門面或填充字數。關於文章晦澀和難懂的質疑,陳建新毫不避諱,並表示不希望學生模仿。不過其仍然認為,這篇文章所獲得的分數「恰如其分」。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消息,今年浙江省高考和選考評卷量達到167萬餘份,共有2700餘名教師被選調參與高考評卷,被選調的老師均為有較高本學科業務水平的大學教師,或教齡3年及以上、具有中學一級教師及以上職稱的在職在編高中現任教師。
【各方學者看法不一】
「應該鼓勵」
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的資深傳媒人朱學東在微博評論稱,「高考作文考什麼?我想無非就是主題,圍繞主題展開的邏輯演繹,遣詞造句能力等等。這篇滿分作文,在這三方面是夠格的,無論是主題、邏輯和文字表達。」朱學東稱,「不是說每個人都要這樣學,但是出現了,罕見,更應該鼓勵。這個意義上,給滿分,我也不反對。」
「辭不配位」
作家馬伯庸在微博評論稱,很難用「滿分作文」或者「爛作文」來簡單評價。他稱,文章用了一大堆生僻詞、生僻典故以及祓魅與賦魅、實踐場域的分野、理想期望範式等學術語句。「讓人驚訝的是,這些生僻詞、生僻典故和生僻表達都用對了地方。」但馬伯庸認為,問題在於,沒這個必要。作文裡要表達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實、樸素的詞句來組織,信息一點不會損失。4個字來總結就是:辭不配位。這位作者有閱讀量、有知識面,也有表達能力,戰術上選擇也沒問題,未來必有前途。只是在戰略上,千萬不要覺得這麼寫是一條好的出路。
【網友們也爭論不休】
「寫得不錯,內容深刻」
@云云:看起來很不錯,實際上什麼都沒看懂,但是至少擺脫了一般高考作文的框架。
@祈:值得回味的文意,值得細查的字意,把漢字的博大精深演繹!
@SSSouth:別人先自己能寫到這個高度再來批判他吧。
「不知所云,咬文嚼字」
@只是上上而已:好像每個字我都認識,連在一起說的是啥?
@天邊有朵云:每句話好像都有道理,但讀完之後感覺很空泛,就是在咬文嚼字。
@謝謝你的愛1999:堆砌概念,不知所云。
(來源: 舜網-濟南時報,綜合新京報、澎湃新聞、瀟湘晨報、新浪微博等)
【甲骨密碼公眾號5本內部著作接受訂購】
1●《新編甲骨文破譯案例解析》提高大中小學生邏輯推理、辯證思維能力,提高對甲骨文的識別破譯能力,提升智力的思維訓練教案;
2●《多功能漢字甲骨文破譯字典》大中小學考試、象形識字速記、古文破譯通用字典,開發智力,通過象形甲骨文輔助大中小學生快速識字,並作為古文破譯訓練進階工具書;
3●《山海經傳奇之決戰崑崙》被遺忘的傳說:女媧創世記,中國第一本把山海經神話故事科幻化的小說,也是傳統文化、神話、科幻、系統化啟蒙讀本;
4●《走上精英之路》具備怎樣的人生觀、金錢觀、世界觀才能取得成就?中高考選拔內訓讀本,通過一個全球華人精英選拔賽的真實故事演繹怎樣進行獨立思考、歸納總結、怎樣訓練才能提高批判與創新的思維能力;
5●《金庸武俠人物姓名隱藏的命運密碼》姓名吉兇、為什麼甲骨文測字的準確度最高?甲骨文愛好者通俗讀物。
【見你所未見,聞你所未聞,"甲骨密碼"微信公眾號:jiagum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