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合國糧食組織(FAO)統計,全世界每年因農田雜草危害帶來的損失達201億美元,我國每年因雜草危害造成的作物產量損失達10%以上。
我國有1400餘種雜草,其中嚴重危害的有130餘種。有農田雜草580種,惡性雜草15種,主要雜草31種。
以下簡要介紹稻田、麥田、玉米田、果園雜草以及防治方法。
稻 田
我國作為世界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水稻種植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產國,總產量居世界第一,播種面積居世界第二,同時水稻也是我國的第一大糧食作物。
由於稻田與旱田的生態環境和耕作栽培制度不同,形成了獨特的雜草群落,以溼生型與水生型為主,兼有沼生型和飄浮型等,雜草種群基本上分三大類,以稗草、芒稗為主的一年生禾本科雜草,以雨久花、鴨舌草等為主的一年生闊葉雜草,以一年生與多年生莎草科雜草。總體而言,北方稻區以闊葉雜草為主,南方稻區以禾本科雜草為多。
水稻直播栽培是水稻不育秧、不插秧,把種子直接播到水稻生長的本田的一種栽培方式。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推進,農村勞動力日益短缺,直播稻有它獨特的優點,具有分櫱發生早、生育期短、可有效降低勞動強度和成本、避免水稻紋枯病暴發及適合推行大規模機械化等優點,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一些適合直播稻種植的高產抗倒伏水稻品種的選育,及高效安全除草劑的推廣與應用,水稻直播栽培技術又開始煥發出新的生命,尤其是在江蘇、浙江、上海、安徽等南方稻區己成為水稻的主導栽培方式之一。
根據水分管理方法的不同分為水直播和旱直播。由於前期管理措施有差異,直播稻的生態環境差異較大,雜草種類、發生特點也有有所不同。
表1 長江中下遊直播田稻田雜草發生種類及特點
稻 田 雜 草 防 除
雜草預防和雜草控制,貫穿整個水稻生育期。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
農業措施:加強種子檢疫,切斷種子帶草的途徑;提高整地質量,保證出苗率和整齊度;合理施肥,提高秧苗的水肥競爭力;水漿管理,根據土壤封閉處理和莖葉處理的特點,以及雜草的旱生或喜溼的特性,科學調控水水漿。
綠色防除:是指採取各種農業生態措施來控制雜草的發生,化感作用控制雜草是綠色防控領域的重要內容,秸稈覆蓋也可顯著抑制雜草的發生,也有成功的實例用稻田養魚、養鴨來控制雜草。
化學防除:是稻田雜草防治的主要方式。水稻直播田雜草防除主要套用傳統人工移栽稻田雜草化學防除的「一封、二殺、三補」策略。稻田除草劑按照其防除的雜草靶標,可將除草劑單劑分為防除禾本科雜草除草劑、防除闊葉雜草和莎草科雜草除草劑及水稻田廣譜性除草劑三類。主要包括醯胺類(丁草胺、丙草胺、苯噻醯草胺)、磺醯胺類(五氟磺草胺)二苯醚類(乙氧氟草醚)、四唑啉酮類(四唑醯草胺)、硫代氨基甲酸酯類(禾草丹)、二硝基苯胺類(二甲戊靈、氟樂靈、)喹啉羧酸類(二氯喹啉酸)、羧酸酯類(氰氟草酯、噁唑醯草胺)有機磷類(莎稗磷)磺醯脲類(苄嘧磺隆、吡嘧磺隆、醚磺隆等)和雜環類(噁草酮、異惡草松)等。
麥 田
小麥是我國第二大糧食作物,是世界小麥生產和消費大國,產出主要用於國內消費,出口較少。根據中華糧網數據顯示,今年1-9月份,小麥進口量累計為606噸,同比增長168.1%。今年來,中國小麥消費總量中進口小麥約佔2%~3%,主要是以高端優質小麥為主,用來調劑品種餘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元消費需求。我國目前小麥總體種植面積呈逐年減少趨勢,因此實現小麥的穩產、增產對我國的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2019年我國小麥播種面積為23727千公頃,相比2018年減少了539千公頃。我國草害面積在佔種植面積的30%,其中嚴重草害佔10%左右。麥田雜草通過有小麥爭奪水肥、侵佔生態空間以及傳播病蟲害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小麥的產量和品質。據報導,麥田雜草有100餘種,一一年生和越年生雜草為主,少有兩年生和多年生雜草。
表2麥田常見雜草
雖然我國小麥種植區主要雜草種類相近,但是由於種植結構、地理環境以及用藥習慣不同使得各地區的優勢雜草的種類也有差異。
表3河南等8省麥田主要雜草種類
麥 田 雜 草 防 治
由於各地區麥田雜草的優勢種群存在差異,以及抗藥性雜草種群的增加加重了雜草防除的工作,因此我們在防除雜草的策略上應堅持因地制宜採取綜合防治的方法,常用的有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
農業防治:精選種子、培育壯苗、合理輪作、深耕除草、及時消滅田間地頭雜草、人工除草等。
化學防除:是保障小麥生產的重要措施。自 1956 年引進 2,4-D以來,小麥田除草劑的使用歷史已達近 60 年,莖葉處理劑現已形成了包括苯氧羧酸類(2 甲 4 氯鈉、2,4-D丁酯等)、二苯醚類(乙羧氟草醚)、芳氧苯氧丙酸酯類(精噁唑禾草靈、炔草酯)、磺醯脲類(苯磺隆、苄嘧磺隆、噻吩磺隆)、磺醯胺類(啶磺草胺、雙氟磺草胺、唑嘧磺草胺)、三唑啉酮類(唑草酮)、吡啶羧酸類(使它隆)、取代脲類(異丙隆)、雜環類(辛醯溴苯腈)等類別的化防體系。
另外還應加強農民培訓和技術指導以及要加強對麥田雜草演變的監測,及時掌握雜草分布的新動態、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玉 米 田
玉米不僅是世界上產量最高的穀類糧食作物,又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在世界範圍內,玉米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僅次於水稻和小麥。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2016年全國玉米產量2.2億噸,高出稻穀4.5個百分點。在我國,玉米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已經超過水稻和小麥。我國每年玉米草害面積大667萬公頃,其中嚴重為害佔20%。玉米田雜草為害嚴重,與作物爭奪水肥、陽光和空間、改變田間小氣候,直接或間接造成的病蟲害影響玉米產量。據世界各國報導統計,玉米田雜草發生雜草有200多種,其中一年生禾本科和闊葉雜草是最重要且最常見的。
表4 玉米田主要雜草
為害嚴重的主要有馬唐、稗草、狗尾草、藜、馬齒莧、蒼耳、鐵莧菜、反枝莧等。
玉 米 田 雜 草 防 治
農業除草:精選玉米種子,配合合理的種植制度如輪作倒茬,以及精細的農田管理如進行深翻耕作,可以免除雜草危害。玉米可與大豆、花生輪流種植,深耕可以改變雜草生長的生態環境達到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雜草。
機械除草法:人工拔草、除草。
化學除草:是目前雜草防除的重要措施,具有省工省時、方便快捷、成本低、效果好等特點。1995年之前,是我國玉米田除草劑的苗前土壤封閉時代,玉米田主要使用的除草劑是乙草胺、莠去津單劑及二者的桶混;2000年,「煙嘧磺隆」開始在我國推廣,標誌著玉米田除草劑苗後時代的開始;2006年,硝磺草酮及其復配製劑也開始大規模推廣應用。日前,我國登記的玉米田除草劑有上百種,涉及多類作用機制的,如 ALS 抑制劑、ACCase 抑制劑、激素類、PSⅡ抑制劑等。我國使用面積較大的玉米田除草劑品種有乙草胺、甲草胺、異丙草胺、莠去津、撲草津、2甲 4 氯鈉鹽、2,4-D 丁酯、噻吩磺隆、煙嘧磺隆、硝磺草酮等,還有很多混用組合如乙草胺+莠去津、煙嘧磺隆+丁草胺+莠去津、硝磺酮+煙嘧磺隆+莠去津等來擴大殺草譜。玉米田化學除草劑注意事項:施用要及時、注意施藥間隔期避免影響下茬作物、根據不同的除草劑類型輪換施用、嚴格控制藥量。
果 田
有研究發現果樹早衰原因中有90%是雜草引起的,果園雜草一直是影響果樹生長和水果產品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國是水果大國,隨著我國果樹產業的發展,果園雜草防控顯得尤為的重要。
我國各地氣候差異巨大,雜草為害廣泛且種類複雜多樣,因此對雜草的防控方式並不統一。我國果園雜草種類主要有:
表5 果樹雜草種類
其中,為害廣泛且突出的有馬唐、狗尾草、稗草、牛筋草、看麥娘、野燕麥、蘆葦、薺菜、茅草、蒼耳、牽牛花、刺兒菜、藜、馬齒莧等,這些雜草普遍吸收水肥能力強、生長迅速、繁殖能力強、抗逆性強等特點。
雜草的為害:與果樹競爭土壤營養、競爭陽光並且改變果園小氣候比如溫度和溼度的增加,而又是病蟲害的宿主和傳播媒介,因此果園內雜草的數量、面積、密度和高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果樹的生長發育及果實產量和品質,而且也有誘發病蟲害的發生。
果園雜草常見的防控措施:耕作除草、化學除草、地膜覆蓋、生物除草、火焰除草、生草覆蓋。
耕作除草:使用人工或者機械對雜草進行防除。在人力成本較低的地區使用人工除草較為廣泛,在現代化果園,使用機械除草則較為普遍,存在的缺點是無法徹底清除雜草、翻土太淺無法根除雜草,太深會破壞果樹表面根系。
化學除草:目前來看,化學除草應用的廣泛、普遍。相對於耕作除草,化學除草省工省時。但長期使用或使用不當,會對果樹和果園生態造成破壞。應運而生的是有機除草劑。
地膜覆蓋:是指在地面上鋪設塑料薄膜已達到防除雜草的目的,據報導,防除效果可達72.29%~94.98%。一般使用的是黑地膜和白地膜,由於地膜的穩定性和不易降解性,會給環境造成汙染,出現了可降解膜,包括光降解膜、生物降解膜、生物雙降解膜。
生物除草:是一種比較生態化的控草方式,包括傳統方法比如利用專性寄生的昆蟲對雜草產生作用、利用病原真菌防除雜草,和生物除草劑法即利用大規模生產的生物病原製劑來進行大面積的噴灑。
火焰除草:是一種比較新的除草方式,原理是利用高溫使雜草水分快速蒸發,從而破壞雜草的細胞結構,使其失活,達到快速防除雜草的目的。控草效果的持續性較短,且對經驗和技巧的要求較高,目前國內用這種控草方式極少。
生草覆蓋:是一種比較先進的除草方式,原理是通過種植特定草種植物,在果園土壤表面形成一個蔭蔽的空間,同時在與雜草的競爭中佔據優勢,致使雜草無法正常生長以達到控草的效果,這種方法在歐美日本等達國家應用比較廣泛,在國內應用比較少。
陳亞麗 農業大戶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