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與生命賽跑的硬漢醫生 ——記上虞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2020-12-17 浙江在線

2020-08-21 19:50 |浙江新聞客戶端 上虞區融媒體中心 記者 劉金平 趙晶晶 文 記者 朱勝鈞 通訊員 王力湛 攝

「多虧了朱醫師,要不是他,我還不知自己得了腸癌。幸虧篩查及時,早期動了手術恢復很快。」昨日,嶺南鄉立功村村民王夫娥激動地說,「朱醫師自己也是個病人,還親自組織結直腸癌公益篩查,跑這麼遠為我們服務,我真的很感動。」

王夫娥口中的朱醫師就是上虞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朱新建。他患病9年來,始終不忘初心,堅守臨床一線,專注於早期胃癌篩查,項目取得重大突破後,他又向早期結直腸癌篩查發起了挑戰。

朱醫師在給病人進行胃鏡檢查


9年前身體已拉響警報

堅定執守交出優秀業績

2011年,朱新建被查出肝癌,手術切除後一個月,身體尚未完全恢復,他就重返崗位。坐門診,做胃、腸鏡,行ERCP(經十二指腸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ST(內鏡乳頭括約肌切開取石術)、 ESD(內鏡下黏膜剝離術)……很多時候,他穿著30多斤重的鉛衣,站在無影燈前工作,一幹就是大半天。

只是他動過手術後改變了原有的生活習慣,菸酒不沾,絕緣應酬,每天遊泳,積極鍛鍊,希望擁有健康體魄更好地為病患服務。他說:「國家培養一位好醫生不容易,我應竭盡所能為社會作貢獻。」 

東南沿海是胃癌高發區,年發病率在30-40人/10萬。而當時上虞區胃癌的早期診斷率才6%—8%,超過90%的患者到了腫瘤晚期才被發現。於是,朱新建高度關注起胃癌的早期篩查。

2015年,他帶領消化內科團隊在紹興市率先對早期胃癌的內鏡下診斷和治療進行探索研究,建立早期胃癌患者隨訪系統,通過大範圍篩查,以實現胃癌的早診早治。他率團隊走出去學習,並親自示教,激勵團隊成員轉變觀念,煉就火眼金睛,成為早癌剋星。

朱醫師給消化內科醫護人員講課


他說:「中晚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不超過30%,而早期胃癌治療後5年生存率超過90%。早期發現,不用開刀,通過微微創ESD手術就能根治。因此,發現一例早癌就等於挽救一條生命。」

蓋北鎮新河村的袁耀老人2015年在朱醫師這裡查出早期胃癌,術後5年情況良好。老人感激地說:「以前受胃病折磨,動過手術後,身體好了,胃也不難受了。」

從最初的一周發現一例到後來的一周發現數例,消化內科團隊就像挖雷高手,早癌的發現讓整個團隊始終處於興奮之中。2016年以來,即便已從副院長、科主任的位置上退下來,朱新建依然像「拼命三郎」一樣地奮戰在臨床一線。

經過5年艱苦努力,至2019年,上虞人民醫院早期胃癌診斷率從最初的6%-8%躍至54.79%,排名全省第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代表早期胃癌治療技術的ESD技術不斷完善提高,ESD病例數排名全省第四。2019年,消化內科門診人次更是達到11萬,住院人次近5700,完成胃、腸鏡檢查53000餘例,檢出早期胃癌470例。

「ESD技術雖然是日本首創,但上虞醫生已熟練掌握了這門技術。」讓朱新建欣慰的是,他帶領的這支團隊已成為精銳之師,尤其是年輕醫生的動手能力之強,讓他感受到青春的力量。

朱醫師帶消化內科醫生和護士進行查房


為醫者定當無畏

他選擇與生命賽跑

「他把事業看得比生命還重,把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他做得多,說得少,不計名利,樂於奉獻,這跟他從小受的教育有關。」上虞人民醫院院長趙之青如此評價朱新建。

朱新建是一位「紅三代」,父母都是離休幹部,祖父朱慶雲更是上虞第一批共產黨員,後成為革命烈士。上一輩在他身上注入的紅色血液早已化作一種精神、一種信仰,激勵著他一直奮勇向前。他說:「以前我爺爺是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而奮鬥,現在我要擼起袖子拼命幹,為百姓的健康事業而奮鬥。」

朱新建是同齡人中的翹楚。大學時入黨,1984年從浙江醫科大學畢業分配到上虞人民醫院,從外科、B超醫師一路成長為消化內科主任、副院長,主任醫師,成為紹興市臨床醫學重點學科帶頭人、上虞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上虞區十大名醫,兼任浙江省消化內鏡分會常委,浙江省抗癌協會腫瘤內鏡分會常委、胃癌分會委員,省超聲學組委員,省ERCP學組委員,紹興市消化內鏡委員會主任委員、消化道早癌學組組長等職。

作為學科帶頭人,除了在日常診療中為患者提供最佳治療方案外,他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建設消化內科。在他的帶領下,科室開展了一系列新技術新項目,如開展各種消化道良惡性狹窄的擴張、支架置入術,內鏡下急性腸梗阻解除術,ERCP等各種胰膽管疾病診治,小腸鏡及超聲內鏡診治,PTCD治療膽道良惡性梗阻等等,多項技術獲省、市、區科技成果獎。2001年,上虞人民醫院消化內科被評為紹興市重點學科。

朱醫師與團隊進行業務討論


上虞人民醫院副院長俞棟大學畢業後就跟隨朱新建,是消化內科的後起之秀。他說:「朱院長是一個技術與管理兼具的全面型能手,他對工作的專注程度和樸實的生活態度,影響了一大批醫生。他牽頭組建了紹興市消化道早癌學組,將己所學毫無保留悉心傳授,提升了紹興市早期胃癌診斷率。」

消化內科原護士長餘美珍與朱新建搭檔23年,對她來說,他是摯友,亦是良師。「他是一個工作上追求極致的人。他常說,縣區級醫院同樣也能做到世界領先。平時他一直鑽研最新英文學術文獻,緊跟學科發展前沿,經常去京滬等地大醫院深造,汲取國內外前瞻理念和先進技術,並學以致用,是我們終身學習的榜樣。」

從醫近40年,朱新建始終站在病人的角度換位思考,小到連門診卡、科室預約卡、病人的腸鏡褲都親自設計。他認為,只有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醫患之間才能建立起有效的溝通和信任。

83歲的孫家齊老人因食道術後狹窄需反覆行內鏡檢查及擴張術,就診10年間,朱新建為他做了33次手術,病患之間建立了深厚感情。老人最近又入住消化內科,同在住院治療的朱新建不顧身體不適前去探望,一句「堅持下去」的叮囑,讓老人老淚縱橫。而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在堅持著與生命賽跑。

「他是一個很純粹的人,心胸開闊,沒有任何私心雜念,幹起事來就像個拼命三郎。但他追求的事業是造福一方的,我為他感到驕傲。」妻子孫少君這樣說。

朱醫師帶領消化內科團隊到嶺南立功村進行公益腸癌篩查


向早期腸癌發起挑戰

他要讓更多的人從中受益

今年初,朱新建開始致力於探索建立早期腸癌篩查新模式,為風險人群特別是偏遠山區百姓提供早診早治,旨為降低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讓更多百姓從中受益。

他帶領消化內科醫生走進缺醫少藥的山區鄉村進行早期結直腸癌公益篩查,目標通過兩年時間,初篩出20000例高危人群進行免費腸鏡檢查。目前,團隊已初步完成1500例目標人群的篩查,完成腸鏡診治500餘例,檢出早期腸癌4例,發現300多例腸息肉患者。

項目首站選在上虞最偏遠的嶺南鄉。朱新建率團隊三赴嶺南,跑遍7個行政村,開展項目宣傳、摸底調查和篩查登記。讓他興奮的是,參與篩查的百姓一次比一次多,腸鏡參與率達到80%以上。他說:「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國家有這麼高的參與率!腸癌篩查除了能發現病灶,還能喚醒百姓的健康意識!」

朱醫師在嶺南鄉進行公益腸癌篩查


科室工作本就繁忙,加上公益篩查項目的開展,連續兩個多月,工作量大的驚人。6月21日,他利用雙休日再次赴嶺南,恰逢暴雨,他徒步山路,連續工作了10多個小時。儘管身體乏力,他仍克服病痛,堅守崗位,直至7月1日確診腫瘤復發,7月2日停診接受住院治療。

治療期間,他仍然關心著剛剛起步的公益篩查項目,他對消化內科主任項利娟說:「明年我退休了,我相信再過10年、20年、30年,這仍是個可以挽救許多人生命的項目……如果有可能,我們還要向胰腺等癌症的早期篩查發起探索。」

「看到朱院長帶病忘我工作,我們既感動又心疼,我們更要做好力所能及的事。」項利娟表示,「朱院長已經帶領科室開上了癌症早期篩查治療的高速道,我們不能慢下來,更不能停下來,唯有一直向前,不斷前進,才不負醫者的初心和使命。」

朱醫師在嶺南鄉進行公益腸癌篩查

1598010604000

相關焦點

  • 上虞人民醫院舉辦紹興市第十一期消化道早癌網絡研討會
    ,近日,上虞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在線舉辦紹興市第十一期消化道早癌網絡研討會。  會議匯報了上虞地區關於浙江省上消化道早癌機會性篩查的結果。據介紹,2019年12月—2020年1月,上虞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在40天中,高質量地完成了1000例浙江省上消化道早癌機會性篩查任務,共檢出早期食管癌5例,進展期食管癌1例,早期胃癌8例,進展期胃癌7例,其中低級別瘤變(食管、賁門、胃)14例,重度萎縮、重度腸化100例。上消化道癌檢出率2.1%,上消化道早癌診斷率66.7%,早期癌及癌前病變內鏡微創治療率78.6%。
  • 湖南湘潭縣人民醫院主辦市醫學會第四屆消化內科專業委員會換屆...
    11月29日,由湖南省湘潭市醫學會主辦,湘潭縣人民醫院承辦的湘潭市醫學會第四屆消化內科專業委員會換屆選舉暨學術年會在湘潭縣人民醫院舉行。湘潭市醫學會領導曾建武、陳文浩等出席會議。會議由市醫學會陳文浩主持湘潭縣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左旭輝為活動致辭省醫學會消化病學專業委員會主任、湖南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楊瑜明教授講話市醫學會消化內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重災醫院,又一主任醫師感染新冠殉職!
    武漢市中心醫院主任醫師江學慶於3月1日殉職,他是最早一批感染的醫護人員,而第一、二代病毒毒性又是最強的,最初職業暴露下工作的醫護人員付出的代價也最為慘重。醫護人員用心血和生命守護著人民群眾的健康與生命,他們的身心健康一樣需要保護和關愛。 全國抗擊疫情一線的白衣戰士們,他們依舊在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與新型病毒進行最後的終結戰,保護關愛醫務人員是打贏防疫保衛戰、長久維護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 讓我們向所有醫務人員致敬!祝願每一位抗疫戰士早日凱旋!
  • 為上虞百姓帶來福音!浙大二院王建安教授專家工作站在上虞人民醫院...
    5月29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教授專家工作站籤約揭牌儀式在上虞人民醫院舉行。這是繼上虞人民醫院掛牌成為「浙大二院上虞分院」以來,雙方合作成立的第7個專家工作站。她說,區委區政府一直把發展醫療衛生事業作為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此次籤約成立王建安教授專家工作站,為上虞百姓帶來了福音。相信工作站的成立,必將推動高端醫療資源和前沿領域技術進入上虞,推動上虞心血管領域綜合實力的提升。同時,也希望上虞人民醫院牢牢抓住教授專家工作站成立機遇,認真學習專家精湛醫術和良好醫風,推動醫院各項工作取得更大發展,為打造健康上虞作出更大貢獻。
  • 絕不漏過任何一個疑似病例——記上虞人民醫院發熱門診
    上虞人民醫院作為新冠肺炎疫情全區定點救治醫院,自1月21日開啟24小時發熱門診至今已有1個半月。從那一天起,有一群最可愛的白衣戰士,放棄與家人的團聚機會,不顧個人安危,日夜堅守在這裡,打響了一場發熱門診的抗疫阻擊戰。責任使然,毅然選擇最危險崗位發熱門診醫師緊缺,不少內科醫師主動請纓,毅然選擇到最危險的崗位戰鬥。
  • 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特聘消化內科專家指導工作 助力提升綜合實力
    百姓生活網訊(林子欣)4月24日下午,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簡稱:市六醫院)特聘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消化內科專家吳浩主任,來市六醫院消化內科指導工作。 吳主任首先聽取了消化內科運營基本情況;接著,由三名年輕醫生匯報了疑難病例;有不明原因的肝功能損害,輾轉多家醫院,病因不明,十分焦慮的患者;有小腸出血,多種基礎基本合併症的患者;還有肝硬化,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肝結節的患者。吳主任聽取匯報後,親自查看患者,並分別仔細的做出了治療方案,患者比較滿意,同時也使年輕醫生們受益匪淺。
  • 洪澤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榮獲「江蘇省五一巾幗標兵崗」稱號
    洪澤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榮獲「江蘇省五一巾幗標兵崗」稱號 2020-12-14 2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與時間賽跑 守護百姓「生命禁區」
    記省級重點學科嶽陽市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醫院重點學科的建設是增強醫院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之所在,是醫院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之所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醫療衛生事業的全面改革,醫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醫院必須提高以技術含量為主的醫療服務質量,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得到鞏固和發展。
  • ...字救人的江淮名醫——記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技術主任凌安生
    消化道癌症是威脅人們生命健康的「隱形殺手」。但癌症並非「不治之症」,早發現早診療,對於癌症患者意義重大。61歲的凌安生,是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技術主任、主任醫師,消化道癌早診早治篩查項目辦公室主任。5月18日,星期一,對於醫生來說,這是一周最忙碌的一天。早上7點多,凌安生在消化內科病房查房看診,隨後又趕往胃鏡中心,給病人做檢查。為了在有限的時間給更多人看病,凌安生動作快、語速快,忙起來幾乎一刻不歇。
  • 用「三步新」傳承醫者心——記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以下簡稱一附院消化內科)對內鏡中心實行了分時段預約、分區候診、診室前候診的管理理念,還把查房醫生組成了機動組,他們在安頓好病房的病人之後要馬不停蹄地支援門診醫生。沒有提前預約掛號的病人也大多能當天看病,不會走空。除了優化科室門診流程,他們還為急診患者提供了5條24小時不間斷的綠色通道。
  • 淮安市洪澤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榮獲「江蘇省五一巾幗標兵崗」稱號
    中國江蘇網訊為樹立先進典型凝聚榜樣力量,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宣傳全省女職工在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再出發新徵程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作出的巾幗貢獻,江蘇省總工會頒布2020 年江蘇省「五一巾幗獎」 集體和個人榮譽,淮安市洪澤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等
  • 順德區第三人民醫院胃腸病中心啟用
    2020年11月3日,順德區委機構編制辦公室發文,同意北滘醫院更名為佛山市順德區第三人民醫院,加掛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醫院牌子。  北滘醫院是北滘鎮公立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承擔著北滘近50萬人口的醫療衛生健康任務。啟用儀式上,北滘鎮鎮長王崇曦介紹,北滘大手筆投入,支持醫院開展系列修繕提升工程,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購置MRI、DSA等大型醫療設備,設立人才基金招才引智。
  • 一襲白衣懷日月——記聊城市光明眼科醫院院長、主任醫師陳景禮
    在這裡,陳景禮師從世界胃腸病學會(OMGE)會員,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分會常務委員,軍隊消化內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央保健局聘任專家,北京市醫療事故鑑定專家,解放軍總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程留芳教授等。他如饑似渴地學習各類消化內科知識,不斷探索消化內科前沿醫學,精研老師的各類專著,上下求索,諮詢印證。
  • 守護生命,他們與死神賽跑——記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黨支部
    2月21日早上7點,急促的警報聲打破城市的寧靜,一輛120救護車飛速衝向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車上一對母子生命垂危!3月3日,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黨支部書記、急診科副主任朱保鋒回憶起那一幕時一臉平靜。「與死神賽跑,是急診科的常態。春節期間本來就是急診搶救工作高峰期,今年又遇到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平均每天要搶救30多名病人……」已連續戰鬥30多天,朱保鋒的眼睛裡布滿了血絲,「和我們在湖北前線抗擊疫情的同事比起來,這點辛苦不算什麼。」
  • 「隔在患者與死神間的那堵牆」——記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重症...
    新華社南京9月17日電題:「隔在患者與死神間的那堵牆」——記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重症醫療隊新華社記者 邱冰清健康所系,性命相託。一張張值班表,一份份出院病歷,一次次會診報告,記錄著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重症醫療隊200多名隊員在武漢抗疫的日日夜夜;他們奔走在一個個重症監護室,值守在一張張病床前,爭分奪秒地搶救一個個重症患者的生命,用極限付出詮釋醫務工作者的神聖職責與使命。
  •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用「三步新」傳承醫者心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以下簡稱一附院消化內科)對內鏡中心實行了分時段預約、分區候診、診室前候診的管理理念,還把查房醫生組成了機動組,他們在安頓好病房的病人之後要馬不停蹄地支援門診醫生。沒有提前預約掛號的病人也大多能當天看病,不會走空。除了優化科室門診流程,他們還為急診患者提供了5條24小時不間斷的綠色通道。
  • 北京知名消化內科專家來烏海市第三人民醫院坐診
    北京知名消化內科專家來烏海市第三人民醫院坐診 2020-12-15 1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古稀仍守醫路無悔——記我國著名消化內科專家沈鼎明教授
    他將根扎在巴渝大地,全力奮戰在消化內科臨床一線,從只有一根胃鏡的胃鏡室開始了艱難的建科之路……時光荏苒,60多年過去,當年的青春年少已成韶華白首,但甘灑青春為家國的赤子之心從未改變……人物名片》》沈鼎明,我國著名消化內科專家1932年生於上海市,1955年畢業於上海第二醫學院,曾任上海第一醫學院華山醫院住院醫師及助教
  • 上虞人民醫院成功搶救一例胃擠入胸腔患者
    日前,上虞人民醫院急診室送來一名中年女性,患者頭胸腹多處疼痛,胸悶氣急明顯,呈現急性病面容,神情煩躁且伴瀕死感。急診醫師迅速評估其生命體徵,並詢問病史。據悉,患者早餐飽腹後不小心從二樓摔下,考慮到可能出現多發傷,醫師迅速為其安排了頭部、頸椎和胸腹部CT。檢查提示,患者枕骨骨折、肋骨骨折、胸椎多處爆裂性骨折、雙側髖臼骨折、左胸腔佔位,膈疝或胸腔胃不能排除,雙肺挫傷伴積血。
  • 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緊跟醫學前沿 開展內鏡下診療技術
    紅安網消息 紅安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是黃岡市甲類臨床重點專科,2017年被評為省級重點專科,科室在全市率先開展多項內鏡下診療技術,使得消化疾病的治療更加高效、快捷、安全和無創化。70歲的張先生因結腸息肉曾於2019年到省人民醫院做過手術,今年8月底複查發現息肉增多。針對張先生病情,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迅速制定診療方案,採用胃腸道息肉切除術、內鏡下氬離子凝固術和鈦夾止血術,短短5天時間張先生就康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