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的方法,看似消極,卻往往能起到積極的效果,就像打一場持久戰,誰的耐力久,誰就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日本礦山大王古河市兵衛曾受僱於高利貸者,當收款員。有一天晚上,他到客戶那兒催討欠款,對方毫不理踩,並且乾脆熄燈就寢,一點兒都不把古河放在眼裡。古河卻毫無離去的意思,忍飢挨餓,一直等到天亮。第二天一早,客戶起床準備出門時,看到仍然站在那裡的古河,古河並沒有顯出一點憤怒之色,臉上仍然堆滿笑容。對方被古河的耐性所感動,態度為之改變,恭恭敬敬地把錢付給他。他的這種認真隨和又富有耐性的工作精神和誠懇的待人態度,讓老闆大為欣賞,沒過多久,老闆就介紹他去財主古河家做養子。之後,他便進入豪商小野組服務。因工作表現突出,幾年後就被提升為經理。
宋朝宰相趙普在輔佐朝政時,只要是自己認定的事情,就是與皇帝意見相左,也敢於一直堅持,皇帝也拿他沒有辦法,最後都會答應他的請求。有一次,趙普向太祖推薦一位官更,太祖沒有允諾。越普沒有灰心,第二天臨朝又向太祖提出這項人事任命事項,請太祖裁定,太祖還是沒有答應。趙普仍不死心,第三天又提出來。他連續三天反覆地提,太祖終於動了氣,將奏摺當場撕碎扔在了地上。
但趙普默默地將那些撕碎的紙片一一撿起,回家後再仔細粘好。第四天上朝,話也不說,將粘好的奏摺舉過頭頂,立在太祖面前不說話,一動也不動,神情固執,好像太祖不答應,他就會一直堅持下去。太祖沒有了耐心,也暗暗被他的堅韌折服,只好答應了趙普的請求。
求人辦事不可淺嘗輒止,要軟磨硬泡,既能滿足對方的虛榮心,又能顯示自己的決心和誠意,「磨」到最後,讓對方不勝其煩時,事情興許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