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的六月,
有如火的驕陽,
也有暴躁的雷雨,
更有絕美的「鳳眼果」
悄然爬上枝頭......
攝影 劉潔貞
1
驚現百年鳳眼果
近日,
畫家戈老告訴小編,
特呈島上的鳳眼果成熟了,
花紅果黑,
相互襯託,
甚是好看!
小編們趕緊上島,
一睹鳳眼果的芳容。

攝影 林國偉


在特呈島溫泉度假村和八音山上,
種有一大片的百年鳳眼果樹。
濃密翠綠樹枝上,粉紅色的花朵,
紅彤彤的鳳眼果掛滿枝頭,
映紅了夏日湛藍的天空。

一群群嗡嗡作響的蜜蜂,
一隊隊吱吱喳喳的小鳥,
還有不知名的、千姿百態的昆蟲
在爭先恐後地採摘花粉和果實,
成為夏季一道靚麗的風景。

今年,
特呈島鳳眼花、果相互映襯,
相得益彰,尤為絢麗,不容錯過。

2
早有行家上島來
湛江人鮮聽鳳眼果,更不知其為何物,但是一些敏銳、有情懷、慧眼識珠的作家、
藝術家、美食家和遊客早已有所準備,捷足先登,為鳳眼果而到特呈島採風,拍攝、寫生、寫作、品嘗美食,不亦樂乎。


湛江著名畫家柯國強為鳳眼果潑墨揮毫
創作了新作《鳳眼果》



3
亦真亦假話蘋婆
蘋婆,又名頻婆,此名出自梵語。古典注:「頻婆是梵語及巴利語bimba音譯,原義『身影』,意譯為『相思樹』」,「頻婆,此雲相思果,色丹且潤。」據說,古印度有頻婆樹,花開得很夢幻,是梧桐科常綠喬木,據《廣東風物誌》載:「蘋婆,廣東中部和南部栽培很廣,隨處可見」。每逢七乞巧節,姑娘們都用蘋婆果供奉「七姐」,故蘋婆又稱「七姐果」。
——蘋婆果、花、葉
攝影 何如洲
蘋婆果實成熟開裂後,外觀如同一隻狹長的眼睛,因而得名「鳳眼果」。此說最早見於清代《植物名實圖考》,蓋其鮮紅修長的果實成熟時迸綻裂開,露出裡面的紫黑色種子,形狀猶如鳳凰張目。一切隨緣,是蘋婆的花語,寓意簡單卻又深遠。

——假蘋婆花葉
假蘋婆 (學名:Sterculia lanceolata Cav.)是梧桐科蘋婆屬植物,喬木,小枝幼時被毛。 蘋婆和假蘋婆都同屬梧桐科蘋婆屬,常綠喬木,不論外型果實和葉子都很相似,人們也習慣叫它鳳眼果、七姐果,都可以食用,味道也十分相似。
因為蘋婆果少,所以往往用假蘋婆果代替。



真假蘋婆雖然相似,
但是仔細觀察倒是區別甚多:
*葉:蘋婆葉闊矩圓形至矩圓狀橢圓形,比假蘋婆闊得多,更濃密。假蘋婆的葉橢圓狀矩圓形,近披針形。
*花:蘋婆花呈奶黃色,5裂,單性或雙性,雌雄同株,像細小燈籠;假蘋婆花淡紅或淡粉紅色,五瓣,星型。
*果:蘋婆果每莢1至3粒籽,大小如板慄果,比假蘋婆籽大得多;假蘋婆果每莢5至7粒籽,大如花生米。




4
亦花亦果真神奇
真假蘋婆的花都很小,
顏色也不鮮麗,
藏在翠綠的葉子之間,
更是難以引人注目。

人們倒是錯把假蘋婆果莢成熟時當作花期,
準確而言,
假萍婆是沒有花瓣的,是它開裂的萼片。
夏天蓇葖的果自萼片中生長,僅有五粒,
呈掌形放射狀,未成熟時果綠色,
成熟則是鮮紅色。

當你駐足細看假蘋婆果實時,便會覺得像是一顆顆橙紅色的五角星裡面長了果實。
遠看就像一個個炸開的紅色果子,
鮮紅的莢果如大紅燈籠高掛,
露出一顆顆黑珍珠般的種子,
煞是好看;
近看又似一隻只大瓢蟲在枝頭上張開翅膀,
乘涼偷閒。



5
亦藥亦食顯功效

蘋婆樹
冠濃密,葉子常綠,
樹形美觀,不易落葉,
是很好的景觀樹種。
葉子性甘,溫,有溫胃,殺蟲功效,
用於蟲積腹痛,翻胃吐食,疝痛,
果莢性平,淡,用於中耳炎,血痢,
疝氣,外用痔瘡。
種仁可食用,可蒸,可煮,宜烤,
糖蜜及紅燒等。

風味與板慄相同,
其味微甜而香、肉爽多汁,
口感比板慄更甚一籌。
鳳眼果燜雞,鳳眼果燒肉等,
被列入「嶺南名菜」
鳳眼果具有很高的食療和藥療價值,
為藥食同源之品。
特別適合南方氣候食用。

假蘋婆樹冠渾圓,枝葉茂密,
是生態風景林的好樹種,
莖皮纖維可作麻袋的原料,
也可造紙、人造棉、編制繩等;
種子富含澱粉、脂肪,可食用,榨油。
假蘋婆果仁味道和食法都與蘋婆相差無幾。

特呈溫泉度假村的大廚,
就地取材,開發了鳳眼果雞丁,
素扣鳳眼果,鳳眼果湯,
鳳眼果乾果等食品,
很有創意,十分可口。
6
亦仙亦凡共一果


每逢七夕佳節,
天上仙凡鵲橋相會之時,
人間也甚為熱鬧,
「擺貢案,拜七姐」。
七夕貢案,獨具匠心,
融匯雕刻、刺繡、繪畫等
傳統工藝手法,
祈求愛情忠貞、家庭和睦。
貢案擺設分茶酒齋飯、龍獅賀節、
五穀豐登和鵲橋相會四個部分,
均為純手工製作的作品。
由於真假蘋波結果的時間
與中國七姐誕相近,
人們也習慣叫它七姐果。
因此,
在琳琅滿目的貢案中,
必有一盤不起眼卻又不可或缺的擺盤,
那便是蘋婆。



神奇的特呈島期待你的到來!
來源:魅力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