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有一支短小精悍的恐怖片預告在美國社交媒體上引起了廣泛關注。
「如果有一款手機app能夠準確預測你還能活多久,你想要下載嗎?」
如此有創意的設定搭配如同催命符一般滴答滴答響個不停的倒計時聲音,簡直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然而正所謂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正片著實讓人有些暴躁。
——《倒忌時》。
01
身為實習護士的主人公奎因某天聽同事們提起了一款非常有意思的手機應用。
一款能夠顯示人的剩餘壽命、死亡時間和死亡地點的「死亡應用」。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她也下載了這款應用,誰知上面卻顯示她的壽命只剩三天。
惡搞?反正奎因和大多數人一樣沒有當回事。
直到一個曾對她說過自己的女友因這款軟體而死的患者意外死去,他手機上的倒計時已然歸零。
提到以設定吸人眼球的類型片,想必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科幻片。
但其實近些年來設定對於恐怖驚悚片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明顯。
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影評人老師曾說過:恐怖片市場就像是一座不斷在搭建、日益精緻完善的迷宮,前人走的路越多,留給後人的路就越少。
事實的確如此。
隨著觀眾口味和需求的不斷提升,現如今恐怖片製造驚喜的難度越來越大。
尤其是對於恐怖片老油條來說,什麼血腥暴力,什麼一驚一乍,什麼兇宅鬼屋,什麼通靈招魂,早已見怪不怪甚至沒有感覺了。
當然了,諸如《招魂》一類能夠把俗套恐怖元素玩到極致的作品另當別論,更何況像這樣的佳作幾年難遇、屈指可數。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對於創作者來說,讓觀眾眼前一亮並迅速產生興趣和好奇的最好辦法就是新奇的設定。
正如本片中將惡魔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app死亡倒計時」。
其實這一概念並非本片首創,早在2015年的《超新約全書》裡就曾有過上帝女兒將人類的剩餘壽命和死亡時間發送到各自手機上的橋段。
剩餘壽命多的人高枕無憂,不管怎麼作死都安然無恙。
剩餘壽命少的人則提心弔膽,無論如何小心翼翼,時間一到都難逃一死。
不得不說,這種情緒刻畫得非常寫實。
如果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得知了自己的死亡時間何嘗不是如此?
雖說每個自然生命都有著不明確的起止點,但活在當下的體驗早已超越了對於死亡的恐懼,先活後死的現代精神也早已覆蓋了等待未知死亡的煎熬。
意外死亡、自然死亡和告訴你確切的死亡時間苦苦等待,哪一個更令人崩潰,顯而易見。
本片則將這種心理和情緒更為巧妙地表現了出來。
通過現代人的生活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的手機app展現人們對於死亡的好奇和對於命運的無力。
怪力亂神與現代科技相互結合、彼此碰撞,從表面概念由淺入深地滲透到觀眾自身,從而增強代入感,恐怖感自然而然就滋生了出來。
同時倒計時的設計給人一種極大的壓迫感。
無論你是否當真、如何躲避,倒計時歸零的那一刻死亡都會如期而至。
正應了那句話:閻王要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
頗有一種手機版《死神來了》的既視感。
02
死亡倒計時比較新奇,手機app無比親民,怎麼看都很有看頭吧?
然而本片可能是學習了我們網絡大電影的精髓,只有前十分鐘的引子最為精彩。
隨後的正片不但全程利用一驚一乍和音效營造低廉恐怖感,而且到處充斥著讓人一言難盡的套路,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
比如原生家庭的不幸。
奎因曾經由於叛逆,半夜和朋友聚會,害得出門尋找的媽媽出車禍去世。
年齡尚小的妹妹也因為家庭和叛逆期的緣故和她缺乏溝通、處處作對。
再比如職場問題。
心懷不軌的男醫生惡人先告狀,害得奎因失去工作,無處申冤。
還有明顯拿出來湊數的愛情元素。
中途蹦出來的男主飛一般地和奎因產生了感情,然後飛一般地領了盒飯。
反正就是雞湯、愛情、搞笑、時代問題、科技元素,通通來個大雜燴、一鍋燉。
導演和編劇想要解構的東西實在太多,使得劇情越發展越洩氣,本應最為精彩的高潮部分更是土崩瓦解。
只能說胃口太大,結果什麼都消化不了,什麼都想拍,到頭來什麼都拍不好。
與其如此,倒不如乾脆地一爽到底,像《死神來了》那樣利用精妙的巧合和讓人眼花繚亂的死亡方式另闢蹊徑。
也不至於把故事講得玄乎又笨拙,白白浪費了這麼吸人眼球的設定。
其實這也正是如今恐怖片行業的一大通病。
在市場和利益面前,恐怖片的內涵越來越體現在價格層面,而不是價值層面。
雖說創新已經成為了最昂貴的價值,可難道只要想出一個新穎又足夠吸人眼球的設定就萬事大吉了嗎?
顯然不。
如今很多恐怖片創作者一味追求創意和創新,千方百計地滿足觀眾所謂的獵奇心理,恰恰忽略了把故事本身講好、把恐怖感營造好同樣重要。
否則再好的點子終究也是白費功夫。
當然了,本片也沒有那麼一文不值。
它最大的貢獻就是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
不要輕易下載那些奇怪的手機app!
哪怕下載了也要認真閱讀用戶協議!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