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波的返鄉創業路——甘州:出城口煥然一新 城鄉發展注入新動能

2020-12-24 甘州在線

記者 劉楓 張曉飛 肖雪峰

近日,沿著張肅公路出城口,記者來到甘州區新墩鎮雙塔民俗街區,寬敞筆直的張肅公路上車來車往,錯落有致的綠化帶景觀鳥語花香,煥然一新的民俗街區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美得讓人窒息……

眼下,甘州區出城口改造成效日漸凸顯,為城市發展、旅遊經濟和城鄉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以前路又窄,車又多,人走到路上也沒有安全感,現在不僅馬路寬了,路邊還修起了民宿,我們的生活環境改善了,發家致富的路子也多了。」說起家鄉的變化,新墩鎮雙塔七社村民王虎打開了話匣子。

在新墩鎮雙塔民俗街區,一家清真農家樂人氣火爆,格外引人注目。就在幾個月前,該店的老闆田波夫婦結束了在外打拼十幾年的打工生涯回鄉創業,在家門口開起了農家樂。

今年31歲的田波是土生土長的新墩本地人,十幾年前,田波離開家鄉先後在蘭州、臨夏打工學藝,在外面闖出了一片天地。如今,看到家鄉巨大的變化,他帶著媳婦回家創業。

「現在家鄉的變化實在太大了,道路修好了,民俗街區也建得這麼漂亮,我們這一帶在城市的西大門,又經過七彩丹霞大景區,將來一定會成遊客的打卡地,與其在外打工,不如抓住機會回鄉創業。」說起自己回鄉創業的初衷,田東告訴記者。

「五一開業到現在,基本每天都預定爆滿。」田東說,他和媳婦自己都會餐飲,房子又是自己家的沒有房租,只要營業利潤就翻番。

田東只是雙塔民俗街區發展餐飲業的其中之一。據新墩鎮雙塔村黨支部書記陳偉介紹,短短幾個月,在雙塔村民俗街區開門營業餐館已經有7家,還有25家正在裝修,將於近期陸續開業。

「現在出城口改造好了,鄉村振興示範街區也打造好了,各項基礎設施都配套齊全了,有好多年輕人都選擇返鄉創業。」陳偉說。

張肅公路出城口作為甘州區八大出城口之一,不僅是城市的西大門,也是甘州區通往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的旅遊通道。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該路段頻現城市出城口交通擁堵、綠化單一、建築立面雜亂等問題。2018年,甘州區啟動實施對張肅公路出城口進行全面提升改造。同時,啟動了雙塔村美麗鄉村建設項目。

據新墩鎮副鎮長浦東介紹,張肅公路改造項目建設用地徵地拆遷工作涉及8個村、15個社、1個市場及集鎮,應徵收土地1892畝,拆遷1050戶718院28600㎡。至目前,718院房屋拆遷及1892畝土地徵收工作已全部完成。如今,出城口改造後的雙塔村民俗街區依託丹霞大景區旅遊產業發展,已經成為集旅遊接待、農商融合、休閒體驗、現代農業等功能為一體的宜居宜遊美麗鄉村。

和張肅公路出城口一樣,在國道312線東出口和西出口,記者看到,提升改造後的道路功能更加完善,綠化美化更加有品質,環境衛生乾淨整潔讓人眼前一亮。

2018年以來,甘州區將改造提升城市出城口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把城市出城口改造提升與城市總體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改造、景觀風貌、鄉村振興戰略、「一園三帶」項目等相結合,針對城市出城口道路破損、交通擁堵、建築立面雜亂等問題,圍繞建設「文化大道、暢通大道」,重點對城區312國道、張肅公路、張大公路、省道213線、國道227線等出城口道路、沿街建築立面等進行整治改造,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檔次。5個出城口改造共涉及4個鄉鎮19個村35個合作社,拆遷房屋、門店1563戶(間),拓建道路19.6公裡。至目前,出城口徵地拆遷和各項工程任務全部完成,並全面建成通車。

「出城口不僅是甘州區的城市門戶,更是張掖市域和各縣域交通的連接通道。」 甘州區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副局長秦瓊說,各出城口改造大大提升了甘州區的城市形象品質,樹立了全域旅遊的良好形象,同時為全區城鄉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相關焦點

  • 安慶嶽西:返鄉青年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在安徽省安慶市嶽西縣古坊鄉下坊村,群山和房屋環繞間,一片藍色頂棚引人注目,這是90後返鄉創業者祝文贊和村集體合辦的嶽西縣銳新鞋服有限公司的廠房。10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內,有人踩著縫紉機做鞋面,有人用手拉鞋幫、穿鞋帶, 一幅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
  • 西充拓寬農民工返鄉創業路徑,2800人已返鄉創業!農民工返鄉創業...
    摘要:義興鎮,返鄉後的張奇毅通過引進一家生態農業公司,在鹽水埡村集中流轉土地1000餘畝,栽種銀柏山翠李;青獅鎮,返鄉創業人員李家亮結合當地地質土壤重點發展青花椒1000餘畝;在多扶鎮,返鄉農民工李自強創辦農業公司,流轉土地5000多畝,大力發展種植充國香薯和柑橘。
  • 河北唐山:汽車產業為發展注入新動能
    目前,該開發區形成了集研發設計、模具製造、整車生產、專用車改裝、零部件製造等完整產業鏈,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12月16日,唐山亞特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裝配生產線上工作。目前,該開發區形成了集研發設計、模具製造、整車生產、專用車改裝、零部件製造等完整產業鏈,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12月16日,唐山亞特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裝配生產線上工作。
  • 238億元投資為新安發展注入新動能!
    眾多企業選擇新安這座全面開放的活力之城、美麗宜居的魅力之城、產業騰飛的動力之城、意氣風發的未來之城,紮根發展,風生水起。 8月23日下午,寶安區重大項目與產業空間資源對接會(新安專場)在灣區新技術新產品展示中心舉行,線上+線下同步推介新安的區位優勢、產業空間、營商環境、生活配套等。
  • 【問答】城口如何解「人才之渴」?如何靠林增收?
    新聞發布會現場 羅嘉 攝城鄉統籌發展網:剛才闞書記在介紹過程中,我注意到在扶貧路上有6名犧牲的扶貧幹部,確實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請闞書記介紹一下六名犧牲了的扶貧幹部的感人故事。實施「人才回引計劃」,引進各類優秀人才60人、創業團隊12個。②培育鄉村本土人才。突出「育人才、教技術、強產業」思路,加大政策扶持和激勵保障措施,大力發展「歸雁經濟」,打造市級農民工返鄉創業園2個,吸引420餘名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
  • 東方雨虹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為人才發展注入新動能
    作為建築建材系統服務商,東方雨虹始終將人才發展放在戰略要位,一方面通過立體式培訓體系搭建人才梯隊,另一方面加強與各高校、職業技術學校合作,為人才培育、人才發展注入新動能。校企合作不僅能夠辦好高校教育,同時也成為促進企業活力,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專門人才的重要途徑。
  • 城鄉協調 增添發展新動能(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城鄉協調 增添發展新動能(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人民日報  作者:董宏君 馬 湧 孫 超  2020-07-13 2018年起,喬口鎮因地制宜發展
  • 「拉麵之鄉」化隆回族青年另闢減貧新途徑 扶持青年返鄉創業
    文思睿 攝中新網青海海東11月22日電 題:「拉麵之鄉」化隆回族青年另闢減貧新途徑 扶持青年返鄉創業作者 文思睿土生土長的化隆「90後」回族青年高原,2014年畢業後,沒有選擇留在大學所在地西安工作,反而是毅然決然地回到家鄉,開始創業。
  • 澎湃新動能——株洲市加速新舊動能轉換促進高質量發展解碼(上)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株洲從清水塘破局做「減法」,向「中國動力谷」發力做「加法」。這個承載新中國工業榮光的老工業城市,正從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強烈陣痛中重獲「新生」,躍升為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新城,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中迸發出澎湃新動能。把握新方位——不看短期看長遠,為發展闖關,為未來蓄勢清水塘,曾是中國版「魯爾區」。
  • 逐夢黑土地——返鄉大學生創業助力鄉村振興
    新華社哈爾濱1月7日電題:逐夢黑土地——返鄉大學生創業助力鄉村振興新華社記者王建清晨的陽光照射在皚皚白雪上,35歲的王翯駕駛麵包車,走村入戶收購農產品。「小王來了,到屋裡坐會兒。」黑龍江省寧安市三陵鄉脫貧群眾胡玲和王翯打招呼,從屋裡拎出一籃笨雞蛋。
  • 鄉村振興|返鄉闖路 養兔致富
    鄉村振興|返鄉闖路 養兔致富 2020-05-17 02: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錦山鎮洪洲村:農業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為農村經濟注入新動能
    旅遊業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近年來,錦山鎮洪洲村依託地理優勢,採用多元化方案,開發利用旅遊資源,優化農村旅遊產業發展模式,通過農業與文化旅遊的融合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 江蘇南京鼓樓區小市街道商會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一屆商會的特色是在商會裡成立了招商中心,並聘請會長、副會長為招商大使,以此來助推地區經濟發展。希望商會今後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優化、推動自身建設等方面要有更大作為。」小市街道黨工委書記梁平說。商會秘書長趙德前表示:「商會將繼續做好相關服務工作,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為鼓樓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 方塘讀書會|返鄉是一場價值重建
    這裡記錄的,是我從2009年起,一邊返鄉創業,一邊遊學世界,所做的和所看見的事。上篇主題是「從故鄉出發」,我講自己的創業經歷。下篇主題是「從世界回來」,我講自己的遊學經歷。但是,因為辦了五屆論壇,我們這些遠在海南島的返鄉青年社群串聯起來了,又跟全國各地的返鄉青年串聯起來了,互為榜樣,相互鼓舞,讓孤獨難行的返鄉路變得明亮而溫暖了許多。我相信,返鄉青年會一點一滴做出改變的。這是一場由下而上的再造故鄉行動,也是這個國家的青年價值觀的重建現場。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不再以金錢掛帥,而是努力去尋找新的人生價值。
  • 江蘇自貿試驗區建設一周年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一年間,江蘇自貿試驗區建設主動扛起國家賦予的職責使命,積極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率先在變化變局中勇闖新路,對標國內一流國際公認自貿試驗區定位,聚焦「打造開放型經濟發展先行區、實體經濟創新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堅定不移用高水平開放之姿擁抱世界,深化制度創新,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 這一「谷」力量,為綠色發展注入「新動能」
    為促進環境產業發展,蜀山區先後出臺《蜀山區加快環境產業發展實施意見》《促進環境產業發展政策》《支持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環境產業合作示範園區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成立平臺公司、制定「151」環境科學研究與產業發展體系,每年投入5000萬元專項資金,設立6600萬元天使基金以及首期2億元規模的「戰新貸」金融產品,用「真金白銀」助力企業發展。
  • 九大產業集群為聊城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近年來,山東省聊城市堅定不移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以重點項目帶動工程為抓手,加快打造九大產業集群,既堅持做強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綠色化工、紡織服裝、文化旅遊、高效農業五大傳統產業集群,又注重發力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醫養健康四大新興產業集群,產業布局日臻完善,發展勢頭迅猛強勁,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 青島留德博士後返鄉創業 造出刀具「削鐵如泥」
    「削鐵如泥」,這些刀打破國際壟斷留德博士後喬竹輝返鄉創業研製出國際領先水平的超硬、高韌硬質合金刀具
  • 李德壽:返鄉創業 從沙發起步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政府對農民工返鄉創業優惠政策的出臺,激發了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開始選擇返鄉自主創業。2016年,返鄉農民工李德壽回到家鄉湖北省黃崗市羅田縣白蓮河鄉李家垸村,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李德壽告訴我們「在外面打工工資低,自己也不夠用,想幫助家族無能為力。後面還是決定自己創業,因為我自己也在家具廠幹過多年,回來之後就開了這個沙發廠,走上了創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