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排球這項運動,很多球迷都把關注點都集中在場上的隊友和場下的教練員身上吧。其實在排球比賽中,裁判也是球場上的主角。目前根據國際排聯的規定,如有視頻挑戰的情況下,將會安排5名裁判,沒有視頻挑戰的情況下,則為4名裁判。
在今年的1月底,國際排聯公布了執裁東京奧運會的22名裁判名單,其中亞洲籍裁判共有6人,中國的國際級裁判劉江繼裡約奧運會後再次入圍。估計,很多球迷都想知道奧運會的裁判名單是如何圈定的吧。這裡,小編就簡單向大家介紹一下。
據了解,每年的1月末2月初,國際排聯就會確定該年度國際大賽的日程。隨後通常在2-3月,就會根據日程順序分配給當值裁判。這次之所以早早地放出裁判名單,是因為奧組委早早地確定了比賽的日期。
而能夠入圍奧運會的裁判,必須是國際級裁判,而在眾多的國際級裁判中,只有排名較高的裁判才能在奧運會中執裁。在這些國際裁判執裁的世聯賽分站賽、總決賽,世錦賽、世界盃和世俱杯上都會有專人對裁判工作進行打分。隨後上報給國際排聯的裁判組委會,在奧運會舉辦年,組委會對裁判名單進行提名,然後進行商討,圈定最終名單。當然也有入圍後慘遭替換的例子。
至於裁判參加奧運會有沒有報酬,在這裡可以告訴大家,是有的。根據韓國主裁姜珠熙接受韓國媒體採訪時透露,她在裡約奧運會期間,每日的裁判津貼和活動費為250美元(人民幣約合1750元),此外奧組委也會給裁判一些錢,作為機票、住宿、奧運會舉辦期間的交通費和夥食費等活動所需的費用,裡約奧組委給予的金額為200-3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1000-17000元)。也就是說,在裡約奧運會22天期間,約有5萬人民幣的收入。
很多人可能會羨慕這份工作,但其實這份並不容易。首先,裁判在比賽開始前就要上崗,包括檢查場地、網高等,在比賽中一站就要站2小時,比賽結束後還有一些瑣事要做。此外,國際級裁判的考核也非常嚴格,必須由各國排協進行推薦,然後通過口試、筆試等眾多考核項目,才能拿到國際排聯頒發的國際裁判資格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