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諾真是科學的殉道者嗎?基督教懲戒只是宗教異端而非消滅科學

2020-12-12 趣史談號外郎

在高中及以下的課本中,歐洲中世紀長久地保持著「黑暗時代」的形象,就算有稍許澄清,也少不了對「黑暗教會」的控訴。其中最令人髮指並讓我們幼小的心靈最為刻骨銘心的則是為科學殉道的布魯諾。在作文素材中這一經典事例頗有市場,在大眾心中,布魯諾早已成為捍衛真理、殉道科學的符號人物。然而隨著我們對中世紀的認知不斷加深,布魯諾的真實形象逐漸明晰起來。布魯諾之死,真的是教會為維護權威而打擊科學的迫害嗎?換而言之,他真的是捍衛科學的殉道者嗎?揭開這段歷史的真相後,我們才會發現,布魯諾之死背後並非是我們看到的科學與宗教的交鋒,而是宗教與宗教的較量。

一、教科書中的「黑暗時代」:歐洲中世紀

從14世紀開始,化復興時期的文化精英們充滿敵意地用「黑暗時代」來稱謂中世紀,此後18世紀這一固化印象又被啟蒙運動發揚光大。雖然現在中世紀的形象已經改觀,學者儘量以客觀的眼光看待它,但「黑暗時代」這個標籤顯然已經成為它的深刻烙印,並長久地作為一個不需要解說的心領神會詞彙。

具有戲劇性意味的是,「黑暗時代」為早期基督徒所首創,意指耶穌降生之前的人類時代,相似於「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黑夜」的意味。但這些基督徒萬萬沒有想到,千餘年之後,這個詞又被人文主義用來形容基督教取得統治地位的中世紀。

每一位頗具影響力的名人所發出的擲地有聲的抨擊,都在中世紀本身說不上光明的底色上,再加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又有很多深入人心的典型惡行,正好能夠證明這些論斷。比如口口相傳而來的喬爾丹諾·布魯諾一直以來都被劃在了科學的陣營裡,他的事例常常被拿來抨擊一下宗教的愚昧以及為此做出的慘絕人寰有害科學的惡行。布魯諾堅持了哥白尼日心說,是被宗教裁判所燒死的,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布魯諾、代表科學的哥白尼日心說和代表宗教的宗教裁判所之間的關係嗎?依照傳統的觀點看,「落後」的宗教勢力壓制了科學的真理,而布魯諾作為科學的先行者,成了這場鬥爭的犧牲品。基於這樣的推理過程,很容易升華到一個推論——科學是進步的,燒死布魯諾這個捍衛科學真理的英雄的罪魁禍首是阻礙科學的,這個兇手是宗教裁判所,而宗教裁判所背後的真正勢力宗教阻礙了科學的發展。

以上的邏輯根植於大眾的認識中,黑暗教會鉗制科學發展的結論仿佛毋庸置疑。但在還原歷史背景後,這些孤立的事實並非按我們的主觀臆斷串聯起來,可以看到,我們往往對歷史事實的矛盾衝突印象深刻,然而這並非真實的全貌,斷章取義式的例證更具說服力,但經不起推敲,甚至夾雜著誇張化、妖魔化的成分在內。

二 、近代科學產生的玄奧推手——赫爾墨斯傳統

近代科學的產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社會文化現象,以往被忽略一些社會文化因素(如法術、鍊金術、佔星術)在近代科學產生過程中也起到過不容忽視的影響。而往往存在為了推崇科學而曲解其他文化現象的情況。

赫爾墨斯傳統是古希臘哲學與古埃及、東方希伯萊、波斯等宗教文化因素融合的一種神秘主義法術傳統。其目的是要在神秘力量的指引下得到一種由神賜予的對宇宙永恆性問題的答案。赫爾墨斯主義受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的廣泛關注,很多人都以復興這一傳統為己任,對其加以信奉與膜拜,赫爾墨斯法術傳統的世界觀最先由費奇諾、皮科、阿格裡帕等人解釋,接著到了布魯諾那裡,又以哥白尼日心說為載體得以進一步體現。

三、布魯諾與赫爾墨斯傳統——科學家的另類形象:法術師

赫爾墨斯傳統這樣一個概念對我們來說神乎其神,(實際上它確實很玄),最重要的這樣的要素看起來和科學家布魯諾的形象風馬牛不相及,但事實上史學研究中發現了布魯諾與赫爾墨斯傳統千絲萬縷的羈絆。

首先,最重要的證據是布魯諾學到的「記憶術」。布魯諾出版的記憶學著作《理念之蔭》和《喀爾刻之歌》,遠遠偏離了助記目的,更具神棍性質。布魯諾以動物的形象寄託著期待法王率領人們衝破現行基督教帶來的狹隘專制的宗教環境,迎來光明自由的宗教寬容的氛圍。如在布魯諾引用的助記圖像中,出現了土星上長著雄鹿頭顱的男子,手臂上落著正在吞噬毒蛇的貓頭鷹。——單純要記住這些助記圖像難度都非常之大,其本意大概不是服務於幫助記憶的。他出版的《三十個印章的解釋》和《印章的標誌》,進一步將記憶術看作是法術師的主要工具布魯諾對古埃及宗教的崇拜,通過記憶術這種內在個人化的赫爾墨斯式神秘主義的宗教體驗得以實現

其次,哥白尼日心說為他提供了突破口。哥白尼日心說延續了古埃及的太陽崇拜傳統,布魯諾注意到了哥白尼學說與赫爾墨斯傳統之間的緊密聯繫。對布魯諾而言,日心說有著更深層的哲學和法術宗教上的意味。布魯諾堅持日心說,是要將哥白尼的科學工作復歸到赫爾墨斯法術傳統中去。他將日心說解釋為一種神性的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法術宗教復興的標誌。布魯諾堅信:通過天上世界的改造可以改變地下世界。太陽的神聖之光居於宇宙中心,光耀萬物、驅散黑暗、迎來光明,與之相應的,地下世界中古埃及法術宗教將取代現行黑暗愚昧的宗教,實現復興。

布魯諾又進一步發展出了「無限宇宙中無數個世界」(平行世界)的學說認為,宇宙無論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是無限的。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陽也不是宇宙的中心,整個宇宙根本就沒有中心和界限。宇宙中有無數的太陽,而圍繞它們運行的是無數行星。布魯諾的宇宙無限理論進一步擴展到哲學層面就是「太一」,他又通過「太一」的概念,進一步闡發了「法術師可以依靠萬物間神秘的感應力來認識整個自然」的觀點。

四、布魯諾之死——為基督教所不容的身份是宗教「神棍」而非科學家

布魯諾絕對屬於基督教的異端。他把聖靈視作宇宙靈魂, 正是這一根本的神學原因使他的古埃及赫爾墨斯法術宗教成了一種實實在在不同於基督教的宗教。在對十字架的看法上,他一向認為是古埃及法術宗教的神聖標誌,它被基督教徒從古埃及人手中偷走了,而基督教的盜用削弱了、甚至改變了十字架本應具有的法術力量。他大膽違反基督教對法術的種種禁忌,甚至還千方百計地尋找各種法術。他反對教皇、僧侶、反對敬拜偶像,率性而為,對他們極盡冷嘲熱諷。他去過異端的國家,與異端有過親密接觸等等,而這些都是宗教裁判所百般忌諱的,就憑上述的種種罪狀就足以定他神學異端的罪行,處死他也不足為奇。

研究科學思想史的柯瓦雷在《從封閉世界倒無限宇宙》中也曾指出

「布魯諾的世界觀是活力論的、法術的…從任何意義上說,布魯諾的思想都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布魯諾的世界充滿著活力和魔力,他的行星,像柏拉圖或帕特瑞茨的行星一樣,是個有活力的存在物」。

當然,也不是說教會燒得好燒得對,而是在這一事件中我們固化的「正義感」並不佔那麼大比重。總體看來,布魯諾與「黑暗教會」犯衝,矛盾點主要在於其「神棍」的一面而非「科學家」的一面,歷史中的布魯諾更傾向於符合當時歷史與境下的法術師形象,他的思想、命運都圍繞著赫爾墨斯法術傳統而展開。布魯諾是一位具有強烈宗教改革傾向的激進的赫爾墨斯法術傳統的追隨者,是古埃及法術宗教的信仰者,是「太陽神」之子。

五、結語:布魯諾之死是兩種宗教間的交鋒結果

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與宗教問題並不像傳統的理解那樣簡單,在他們之間還摻雜著更為古老的法術傳統,這三者又與其他社會文化因素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滲透,共同構成了社會文化歷史。在這樣複雜的境地下,任何一種對當時發生的歷史事件的簡單化、片面化的理解都是有失偏頗的。文史不分家的大環境下,很多文學作品對歷史事件的春秋筆法,也使本身已經過「臉譜化」的形象更加走向極端。

布魯諾形象的傳統解讀在公眾所能接觸到的各種形式的大眾傳播領域裡,仍然佔據著主流話語的地位。這種對布魯諾的傳統的解讀很容易會讓公眾們誤解科學與宗教之間僅僅存在著尖銳的對立衝突,即很容易讓人們形成思維定勢,認為科學是進步的、追求真理的,而宗教則是愚昧迷信、反動的。

科學與宗教的關係問題是科學史和宗教史長期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在不同時期、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形成了不同的觀點和學說,很常見的即為「衝突說」,這也是布魯諾事件的一般性邏輯。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科學與宗教之間是對立關係、衝突關係,它們在本質上不具有相容性,而科學發展的歷史就是科學不斷對宗教發起挑戰並戰勝宗教的歷史。

「衝突說」所預言的科學取勝並未真的出現,而且也不能解釋為什麼有的時候宗教和科學能夠和諧共存等問題。因而「共存說」更合理一些,這一派認為科學與宗教是兩種文化現象,是人類把握世界的兩種不同的基本方式,它們都有各自的「世界圖景」,二者並行不悖。不管是在科學的小有成就面前沾沾自喜,還是在宗教無垠的精神世界裡虛懷若谷,都是涇渭分明的兩種選擇,沒有必要讓它們一較高下。科學揭示的是一種非人格的人與自然的關係,而宗教體現的則是一種具有人格的人與神的關係。至於歷史上發生的科學與宗教之間的衝突,不少都只能定性為「一種宗教信仰」與「一種科學觀念」之間的交鋒。

當然,宗教有時也會有阻礙科學發展的一面,尤其是並非代表宗教而是摻雜了多種因素的教會應受到譴責。但在這一事件中,布魯諾的宗教立場更為顯著,當宗教與宗教抗衡,才更有底氣一些。以科學的名義去攻擊宗教的小氣狹隘,就缺乏說服力了。

因此,我們要跳出將科學與宗教對立起來的狹隘觀,並基於全面的事實加以評判。一個超然、客觀、全面的立場並不容易做到,但歷史學家們必須時刻謹記,自身的使命是描述者、解釋者,而非引導者、煽動者,更做不了正義的法官。

相關焦點

  • 「書摘」屠孝實|《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科學與宗教...
    本文發表於1922年,時值非基聲浪高漲之時,屠孝實應哲學社之邀針對當時的熱點「宗教與科學」的問題發表了一番演講,闡發他對於宗教之理解,以及宗教與科學並不衝突的看法。1921 年羅素曾經在中國少年學會做過一次演講,提出宗教是殺人的利器;宗教迷信神權是科學的障礙,此番言論構成了日後非宗教同盟宣言的一個依據。屠孝實針對羅素對宗教的這兩點指責逐一加以批駁。
  • 異端塞爾維特與宗教裁判所的火刑
    圖為中世紀的火刑  塞維爾特參與了新教改革,依據醫學知識對基督教的三位一體神學提出新的看法。法國天主教當局判定他為宗教異端,他逃亡日內瓦。  塞爾維特接受宗教審判  1553年2月16日,塞爾維特在法國被指控為異端。指控人是加爾文的一個朋友,是一個在日內瓦避難的富商。法國宗教裁判所訊問塞爾維特和《基督教的復興》一書的印刷人,但是他們兩人否認指控,後因缺乏證據而被釋放。宗教裁判所要求指控人提供證據。
  • 闢謠:很多科學家晚年都會信仰宗教?愛因斯坦和牛頓晚年都信神?
    我們都知道在現代科學起源地的歐洲,那時候全是基督教信仰的國家,民眾從小到大都接觸宗教,耳濡目染,相信宗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相反不信宗教才比較另類,我們很少聽到那時代有這種另類。我國屬於無神論國家,從小到大接受的是唯物論的教育,民眾大多不相信宗教,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相信宗教的反倒成為了另類。
  • 人類是經過火刑架飛向宇宙的 | 布魯諾逝世420年
    喬爾丹諾·布魯諾中世紀,在通史的卷帙裡不過佔薄薄的幾十頁,實際上卻綿亙了數百年。這期間,一切科學、哲學、藝術,都成了神學的婢女,整個社會瀰漫著一種森涼的可怕的氣氛。作為時代的象徵物,宗教法庭出現了。這頭專事搏噬「異端思想」的巨獸,其活動開始由地方教會進行,爾後便設立了中央集權的教皇異端裁判所。在歐洲,到處布置著眼睛、暗探和偽造者。他們的生存方式,惟靠告發那些據說是抨擊教會或對教義持有懷疑態度的人們。只要一旦成為嫌疑犯,就得接受各種酷刑,直至終身監禁或燒死。後來的宗教改革家迫害異己,一律用的火與劍。他們努力剷除思想不同的人,手段的殘酷絲毫不遜於他們的祖宗和兄弟,正統的教廷分子。
  • 文藝復興時就被「清洗」的純潔派,為何偏偏在宗教改革時「復活」?
    起初的天主教只是將新教標記為異端進行武力鎮壓並未將新教與純潔派放到一起。但隨著宗教戰爭推進,新教不斷反攻勝利,使得天主教徒意識到武力打壓不夠,還需要王室貴族的加入和支持徹底打倒新教。於是天主教將純潔派的歷史搬出來放到如今與新教對立的局勢下,用來警醒王室。
  • 這部荒誕科幻劇,讓人聯想到宗教家庭
    在他們的星球上,把雌性都看成是殘疾者,必須要消滅它們。總之,莫克蘭星人不允許在他們的世界出現「女人」這種存在,必須要求全體皆為男性成員。柏圖斯提出要對女兒進行變性手術克萊爾說,柏圖斯先生,您真是扯淡了,好好的一個女孩,為什麼非要手術變性為男孩呢?你這不是在女嬰不知情的情況的擅作主張嗎?
  • 佛教與基督教、天主教那個更接近科學?佛教怎樣看待其他宗教?
    基督教的基本組織被稱為教會,基督教認為教會是全體在世和已死基督徒的總體,基督教的洗禮是得救之人的見證,與赦罪無關,基督教的洗禮是見證,現在的我不再是我,而是與耶穌基督的生命聯合,與他同死、同復活。而佛教是真正從科學的角度來闡釋宇宙真理,緣起性空就是最殊勝的真理,而且佛教講因果、講輪迴、講實修,人的命運不是任何神能改變的,需要靠自己的業力所決定,種善業得善果,種惡業得惡果。而且佛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影響甚深,也即所謂的儒釋道。
  • 「書摘」亦鏡|《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重要文獻彙編》與陳獨秀先生...
    陳先生你道不是嗎。說「基督教教會自古至今所作的罪惡,真是堆積如山,說起來令人不得不悲憤而且戰慄!」這誠無怪先生會發這種感嘆!我們讀教會史,也同是會發這種感嘆!……懲辦之法有兩種:其人不棄其所謂異端而復歸入羅馬教者,即行處死,一也。不能抵受嚴刑,情願棄其所謂異端而復入羅馬教者,亦必系獄至死,二也。所用之死刑,或用火焚燒,或凌遲碎剮。在法蘭西、西班牙,因國家極力保護教會——羅馬教會——故死人多。德國英國,因國家非全保護教會,故死人少。……此等窮兇極惡之舉動,因教會之故,害人無算。到世界末日,吾不知其何辭以對我慈悲之救主也!」
  • 基督教是怎樣反對異端的?不止是戰爭,要從寫信開始說起
    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基督教是怎樣反對異端的?提到這個話題,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中世紀永遠看不到希望的十字軍東徵,其實這是個誤解。十字軍東徵表面上看起來簡單粗暴,充分展現了基督教面對異端的激烈態度,但是,宗教戰爭遠遠不止軍事衝突那麼簡單,更多的是不流血的衝突,而且,在對異端的打擊中,針對不同宗教的鬥爭只是其中最容易區分和鑑別的,真正讓基督教大費周章的,是對內部不同思想的鬥爭。
  • 1920年代,非基督教運動的影響——上個世紀反對基督教的運動
    如果說新文化運動促使中國信徒和教會思考他們存在的問題,那麼非基督教運動迫使他們考慮這些問題。徐慶譽認為:「世間事要有反對而後才有研究;要有批評,而後才有真理。從前國人對於宗教,都抱一種「不聞不問」的態度,究竟宗教是什麼?他們也不管。即使信仰宗教的人,也是莫名其妙的信仰。加上許多冒牌的教徒,以奉教為手段,以營私為目的,於是吃教者,與借教為護符者,種種流弊,不一而足。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九十一:美國的基督教新教1
    基督教之九十一:美國的基督教新教1 加爾文主義和宗教復興運動的衰退 美國內戰結束之後,在美國的基督教新教中佔主導地位的仍然主要是與從英國傳來的那些教派,如循道宗教會、長老會、公理會、浸禮會
  • 為何很多科學家晚年信奉宗教?是科學的探索還是另有玄機?
    首先,愛因斯坦曾經不止一次明確表示過自己不信仰任何宗教,更不相信所謂的人格化的上帝,而他所使用的上帝一詞指的也是物理規律「斯賓諾莎的上帝」,而非宗教中的上帝。愛因斯坦雖然因為出身猶太家族 ,從懂事起便不斷的被家人灌輸宗教思想,不過在他很小的時候便覺得聖經中所描述的故事同其他神話故事一般,屬於無稽之談。而錢學森則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馬克思主義者,想想馬克思主義對待宗教的態度就能明白錢學森絕不可能信仰宗教。他只不過是對人體科學的興趣較大而已,即便其中有不少錢學森認為是真實的實驗被證實是假的。
  • 怎樣分辨異端和邪教?
    異端、邪教等等詞彙,充斥了各大媒體、微信群、朋友圈。然而有些人感到疑惑,異端與邪教這兩個詞究竟有什麼區別呢?異端屬於神學概念,而邪教則為社會學範疇。異端是從基督信仰神學角度出發,認為那些在基要真理上存在偏差的教義。
  • 古希臘神廟的毀滅,承載了基督教的輝煌,也伴隨宗教改革而遠去
    神話僅僅是古人對未知事物的形象化描述而已,在沒有具體的神學體系之前,它顯得十分單薄,僅僅只是對一類現象的描述而已,但在神學中則表現的不僅僅是神話更多的是它的哲學體系與方法論的探討。文藝復興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恢復古希臘哲學對神學的思考體系,並從單一的神學中將自然哲學以及科學等進行一一分離,最終將科學的方法論從神學的思考體系中進行分離,由此形成了以自然哲學為母體的科學方法論。
  • 早期的基督教曾因處理叛教者陷入分裂,這個人的出現扭轉了局面
    違反皇帝的旨意,將會被立即處死,作為羅馬早期影響最大的基督教教會,心知肚明這條政令是衝著誰來的。基督教信仰世間唯一的神——上帝,除此以外,他們不準任何教徒向除上帝以外的神或人獻祭,包括羅馬皇帝。在羅馬帝國管轄範圍內,對於皇帝卻毫無敬意,甚至連走個過場都不願意,這就是羅馬皇帝會對基督教充滿敵意的原因。不管怎麼說,基督教徒在此時都面臨非常危險的境地。很多教會的主教都「勇敢」地選擇了殉道,但更多的基督教徒在親友的勸說下,在生命受到威脅時,驚慌失措地遵從了羅馬皇帝的旨意,有的人則私下裡購買獻祭證書,以逃避審查。
  • 公元4世紀,基督教迎來重大轉變,與神學無關
    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公元4世紀,是基督教迎來重大轉變的時期。羅馬帝國經歷了嚴重的瘟疫後,人們把對未知的疫病的恐懼,逐漸轉移到宗教方面,受到帝國「重點照顧」的基督教成了所有人,包括皇室的恐慌根源,他們開始害怕是因為自己對於神的不尊重,才導致了災禍的來臨,因此,羅馬帝國對於基督教,從原來的迫害和猜疑,變成了信任和支持。
  • 出道仙之 宗教的「科學」與「迷信」
    首先我來了解一下何為科學,何為迷信?百度百科:有人說宗教是迷信,是假的,是騙人的,甚至騙錢的?信仰宗教的人都是傻子,二百五!原因不外乎看不見,摸不著的統統都是假的,不存在的!人們的思維局限性,認為只有自己親眼所見的才是真實存在的!
  • 為什麼在歐洲是異端的宗教派系,在美國卻成了改革派,受到歡迎?
    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為什麼在歐洲被稱為異端的基督教派系,在美國卻成了改革派,受到廣泛的歡迎?美國自有史以來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執念,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其他領域,都想要超越歐洲,理由是歐洲代表了過去的腐朽,宗教也是如此。
  • 宗教對人類文明發展有用嗎?宗教不過是由於恐懼而發生的病症
    的確,有些方濟各會修士曾企圖傳布使徒貧窮的教義,但是教皇譴責他們,他們的教義被宣告為異端。或者,再考慮一下諸如「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這種經文,並且問自己:這種經文對宗教裁判所和三K黨究竟有什麼影響。 基督教如此,佛教也不例外。佛陀和藹開明;他臨終時還嘲笑他的門徒認為他是不死的。但是,佛教的法師卻主張愚民政策,而且專橫跋扈,極其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