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尚尼亞是遊獵(safari)之旅的天堂,這裡有在平原上馳騁的角馬,在河流裡互相推搡的河馬,還有季節性地在遷徙之路上揚塵的龐大象群,以及掛在樹上蕩來蕩去的黑猩猩。
不過,讓遊人陶醉的不僅僅是野生動物,坦尚尼亞的印度洋海岸線才叫神奇,這裡有靜謐的小島、綿長的海灘以及幾百年來沉浸在斯瓦希裡文化中的寂靜海邊村莊。椰子樹在微風中搖曳,獨桅帆船在海面上航行,色彩繽紛的魚在碧藍的海水中掠過壯觀的珊瑚。
比這些都更加重要的是,坦尚尼亞人民才是坦尚尼亞最令人難忘的,他們的熱情、修養、高貴而美麗的文化都別具魅カ。當你來過這裡,就想再來一次,而大部分坦尚尼亞人會對你說「 karibu tena」(歡迎再來)。
[1]
因為坦尚尼亞是人類的動物園,上百萬的野生動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這裡。動畫片《獅子王》就是描述這裡萬物的生存,2019年,從坦尚尼亞歸來,正好《獅子王》真人版上映,製作了這段視頻:
短短十天,近距離看到、拍到了獅子、獵豹、花豹、鬣狗、黑背豺、大象、長頸鹿、犀牛、河馬、角馬、斑馬、疣豬、水牛、東非劍羚、水羚、湯姆遜瞪羚、烏幹達赤羚、黑斑羚、轉角牛羚、犬羚、驢、狒狒、草原猴、侏朦(black-tipped mongoose)、蹄兔等動物
看到和拍攝到的鳥類有:灰冠鶴、火烈鳥、埃及聖䴉{Sacred Ibis}、埃及雁、鞍嘴鶴、 白腹鴇(音,寶) {white-bellied bustard}、白腹灰蕉鵑、 白鷺、白頭牛文鳥 {White-headed Buffalo-Weaver}、白腰林鵙(音 局)伯勞{NORTHERN WHITE-CROWNED SHRIKE}、斑晨鶇 {Spotted morning thrush}、 斑鳩、斑胸鼠鳥{Speckled Mousebird}、斑魚狗、編織鳥{Speke's Weaver}、 蒼鷺{Grey Heron}、草鷺、 草尾維達鳥{STRAW-TAILED WHYDAH}、茶色雕 {Tawny Eagle}、錘頭鸛、 德氏彎嘴犀鳥 {Von der Decken's Hornbill}、短尾雕 {Bateleur}、非洲灰鶲{African Grey Flycatcher}、 非洲水雉 {長腳雉鴴(橫) AFRICAN JACANA}、非洲魚雕{African Fish Eagle}、 費氏牡丹鸚鵡 {Fischer's Lovebird}、 歌鷹{Dark Chanting-Goshawk}、褐短趾雕、褐黑腹鴇、 黑翅巧織雀{Black-winged Bishop}、黑翅長腳鷸(音 遇){black-winged stilt}、黑頭白繯、黑鳶{yellow-billed kite ;black kite}、紅黃擬鴷啄木鳥{Trachyphonus erythrocephalus)}、紅頸雲雀、紅彎嘴犀鳥{Red-billed Dwarf Hornbill}、紅胸蜂虎{cinnamon-chested bee-eater}、紅眼斑鳩{red-eyed dove}、紅嘴牛椋鳥、黃池鷺{SQUACCO HERON}、 黃嘴鸛{Yellow-Billed Stork}、黃嘴鴞xiao一聲、灰翅綠斑鴨{CAPE TEAL}、灰冠鶴{Balearica regulorum}、灰頸鷺鴇{KORI BUSRARD}、 灰鷺、灰頭翡翠 {grey-headed kingfisher}、 灰頭雀、 火烈鳥、金腰燕{LESSER STRIPIED SWALLOW}、慄頭麗椋鳥、 林地翡翠、林鷸 音:欲{Wood Sandpiper}、綠鷺、裸喉鷓鴣 {Kware}、秘書鳥{sagittarius。sagittarius}、冕麥雞{Crowned Lapwing}、某種梅花雀、強健扇尾鶯{Stout cisticola}、雙領斑走鴴(橫){DOUBLE-BANDED COURSER}、鵜鶘、條紋絲雀、禿鸛、禿鷲、鴕鳥、 網紋扇尾鶯{Stout Cistilola}、小蜂虎、雲雀、噪繯{HADADA IBIS}、針尾維達雀、珠雞{helmeted guineafowl}、紫胸佛法僧、棕蛇鷹{brown snake eagle[2]
季節建議:
3到5月,充沛的降雨給大地帶來一片鬱鬱蔥蔥的生機勃勃場面,在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鮮花盛開,這個時候物價低,遊客少,最宜於觀鳥。
6到8月,很多遊客在暑假奔著大遷徙而來,其實大遷徙不見的每天發生,發生時候,你也不見得能趕上。
9到10月,天氣乾燥,動物較多,不擁擠。
籤證辦理:
坦尚尼亞的籤證還是很方便的,淘寶有大把
但是特別注意的是,非洲旅行需要黃皮書。也就是黃熱病等疫苗的接種證明。而且不要在前往的前幾天才注射,我們在機場遇到非常嚴格盤查,一對情侶因為接種的時間太緊,被提溜走了,不知道最後如何。
不得不說,QD的疫苗接種部門服務非常非常差,沒有疫苗也沒有任何公告,啥時候有也一問三不知。最後我們是去濰坊接種的,服務態度特別好!
各地朋友都可以網上查到(地名)+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電話,注射疫苗之前可以先電話詢問是否有貨,以免跑空。憑有效證件(身份證、護照)一張2寸證件照辦理,價格192元,去往非洲及美洲的部分國家憑機票行程單及籤證政府補貼160元,全國統一規定,所以提前列印好行程單及籤證頁可能只需要花32元辦理。
入境交通:
中國和當地時差是5小時,也就是說中國晚上22點了,當地是17點,也就是下午五點。
經過比較路途時間等等因素,我們是通過成都中轉的衣索比亞航空的航班,9小時就可以到達中轉地:
成都——阿迪斯阿貝巴——吉力馬札羅機場
航班是大飛機,而且淡季座位很多我們都混上了「臥鋪」
航班每個座位上都放著一雙針織襪子、牙刷牙膏的小袋子,很貼心。
由於是向西南方向飛,在航班上看日出拍日出持續了倆小時!
在阿迪斯阿貝巴轉機非常方便,走不遠就到了。機場裡也有中國麵館等等諸多餐飲和比較土的購物商場。
在吉力馬札羅機場降落前後景色是很震撼的。幸運的話可以看到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和梅魯峰兩座火山。
而且和我5年前在肯亞的經歷不同,吉力馬札羅機場的海關人員沒有宰客要消費的毛病。
境內交通:
一般都是提前預定越野車,就是可以進入國家公園的那種。司機到機場直接來接機。
行李放在後備箱,但是會落很多土,建議選用結實耐用的箱子。
語言和貨幣:
當地的旅遊接待部門人員和司機,都懂英語,基本的英語會話略懂就可以。
美元通用,準備一些1元零錢美元用於行李員和打掃衛生的小費是必須的。
部分大酒店和旅行社接受信用卡,手續費通常是5%到10%
當地的紀念品多數很粗糙,不值得購買。水果什麼的,酒店自助餐就有,也沒有什麼必要非要買。
電話可以開啟國際漫遊,一般旅遊公司會提供移動Wi-Fi,但是除非是幾十萬的大生意,真沒有什麼必要非要在保護區裡刷微信。
房間裡一般Wi-Fi非常差,手機信號絕大多數時候不好。
衣物和必需品:
和非常多的人想當然的不同,儘管坦尚尼亞是非洲,也靠近赤道,但是因為海拔和季節不同,在5月,早晚還是比較冷。尤其是早晨進入保護區之前需要把車輛的觀光頂棚敞開,所以會比較冷。
建議:抓絨是必須的,長袖襯衣也非常必要,雖然中午炎熱,但是長袖襯衣可以保護你不會被曬傷。
很多賓館沒有拖鞋,建議拖鞋要帶一雙。洗漱用品也最好帶一些。
驅蚊劑、被蚊子咬了以後的止癢消炎藥物也非常必要。小凡帶了一種日本產的驅蚊手錶,效果也不錯。
部分地方灰塵非常大,口罩或者頭巾會讓你更舒適。
由於在車上拍攝時候,需要上身探出車頂,所以個子比較小的朋友,不如穿一雙韓國的那種襪子,便於上下。
拍照的話,三腳架基本無用,施展不開。要接待的公司多準備幾個沙袋就行:
尤其是長焦這樣沉重的鏡頭,沙袋能幫助你穩定和省力
國家公園的選擇:
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護區: Ngorongoro Conservation Area,是最推薦的,也是門票最貴的。
記得在後面的形容詞前至少加一個強「最」字:驚人的,難以置信的,令人室息的……它們都適用於形容恩戈羅恩戈羅火自山ロ(火山口服務費每輛車每次進入每24小時US200)那令人驚嘆的、空靈的、蒼翠的景觀。寬19公裡、地表面積264平方公裡的恩戈羅恩戈羅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湖泊且完整的破火山口之一。其陡峭、完整的火山口壁高度為400~610米不等,火山口的底部為獅子、大象、水牛和鴕鳥等大型動物,以及角馬、大角斑羚、斑馬、小葦羚等平原食草動物提供了天然的草場、沼澤和金合歡樹林。你還很有可能會在這裡見到極度瀕危的黑犀牛,也確實有很多人正是為了這個原因而來。
Ngoitoktok Springs溫泉的野餐點周圍有很多河馬, Magadi湖在雨季吸引了很多火烈烏來淺灘棲息。簡而言之,這裡是非洲最佳景點之一,而且這個世界著名的自然奇觀理所當然地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
清晨是最適合觀賞野生動物的時間,如果破曉時分就出發,你會在大批人群湧入之前到達火山口。下午比上午人少。開門時間為6:00,關門時間為16:00,所有車輛都應該在18:00之前離開火山口。[1]
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護區位於坦尚尼亞共和國北部。197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保護區是一片遼闊的高原火山區,西接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東連馬尼亞臘湖國家公園,佔地80,944平方公裡。恩戈羅恩戈羅是世界第六大破火山口,大致成圓形,是邊緣保持完整的眾多破火山口之中最大一個。
於1957年在行政上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的範圍內劃出,成為獨立的自然保護區。區內有聞名遐邇的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奧杜瓦伊峽谷和已成深湖的恩帕卡艾火山口。
非洲人將其稱為恩戈羅恩戈羅,即「大洞」之意。恩戈羅恩戈羅破火山口是世界上最完整的火山口,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破火山口之一。如同鑲嵌在東非大裂谷帶上的一隻「大盆」。火山口寬度為14.5公裡,深度從610米到762米(另一資料:610米到720米),直徑約18公裡,底部直徑約16公裡,佔地總面積廣達264平方公裡。恩戈羅恩戈羅是一片非常獨特的自然保護區,集中了草原、森林、丘陵、湖泊、沼澤等各種生態地貌,無數種類的野生動物在這裡生存,逐漸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生態鏈系統。非洲語的意思就是「大洞」,這個保護區是一片遼闊的高原火山地帶,以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為中心,火山口最高點海拔2135米,直徑約18公裡,深 610米。
恩戈羅恩戈羅這個巨大的死火山口,相關的保護區的面積居然有80,000平方公裡!沒錯,是八萬!
這個需要你旋轉一下液晶或者手機了:
俯瞰恩戈羅火山口:
塞倫蓋蒂:
在塞倫蓋蒂國家公園(0689062243,0767536125,028-2621515;www.tanzaniaparks.com/ serengeti.html;成人/兒童USs60/20;開放時間6:00~-18:00)的廣袤平原上,充滿神秘感融合了力與美的大自然包圍著你。這裡有世界上最壯觀的自然循環之一,自古以來,成千上萬隻有蹄類動物按照原始生存節奏的驅使,不斷遷移,去尋找新鮮的草地。其中最有名、數量最多的就是角馬(約有150萬隻),它們年一度的遷徙堪稱塞倫蓋蒂的招牌。在1~3月的雨季,角馬分散在塞倫蓋蒂的南部和恩龍羅恩戈羅自然保護區的西部。在降雨停止之後,大部分溪流都會迅速乾涸,這使得角馬們開始聚集在少數的幾塊綠地之上,在4月到來之前,它們便開始成群結隊地遷往西北方去尋找食物。到了5月末和7月初,它們開始跨越貫穿了公園西部走廊( Western Corridor)的格魯梅蒂河( Grumeti River),歷時大約一
周,河中鱷魚密布。通常在8月,它們會再次渡河,穿過另一條河,離開塞倫蓋蒂,到馬賽馬拉( Masai Mara,位於肯亞邊境)去尋找水源,場面更加壯觀,之後,會在11月回到南方迎接雨季。除了遷徒的角馬之外,你全年都可以在公園裡看到許多常年棲息在此的動物種群,它們雖然在規模上不及角馬群壯觀,但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在2月,每天都有超過8000隻小角馬出生,不過其中有40%都活不到4個月大。
除此之外,塞倫蓋蒂國家公園佔地14,763平方公裡,也因以獅子為首的食肉動物而聞名。除了獅子之外,這裡還有獵豹、花豹、鬣狗、豺等猛獸,它們以斑馬(大約20萬隻)、長頸鹿、水牛、湯姆森瞪羚與葛氏瞪羚、轉角牛羚、大角斑羚、狷羚、黑斑羚、山羚、霓羚等動物為食。[1]
當然是要去的,主要的抉擇在於打算住幾天,個人覺著最起碼要住三天才過癮:
我在這裡拍到了獅子、花豹和獵豹的母子照:
也拍到了獵豹母親帶著六個孩子,被鬣狗打劫的驚心動魄場景:
還有眾多的電影明星:
這是在酒店常見的蜘蛛俠的表哥姆萬紮飛龍
疣豬:
經常在酒店門口路過的蹄兔:
肯亞國鳥,紫胸佛法僧:
路邊很常見的,圖釘一樣眼睛的慄頭麗椋鳥
有著巨大囊袋的禿鸛:
PPT高手鞍嘴鸛:
和麻雀一樣遍地的編織鳥:
短尾雕:
阿魯沙國家公園英文名稱: Arusha National park
公園概況:阿魯沙位於坦尚尼亞北部,是坦尚尼亞和肯亞邊界往來的重要貿易樞紐、距離肯亞邊境只有不到200多公裡,該城市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寶石一坦桑藍的產地,鐵達尼號的海洋之星藍色寶石,大家都見過吧?那顆藍色寶石就產自這裡。阿魯沙國家公國的佔地面積約為137平方公裡,位於梅魯山山麓,一直延伸到阿魯沙市鎮邊緣,公園內的植被和野生生物隨地形的不同而不同,包括了從森林到沼澤等地貌。阿魯沙公園以400多種鳥類而聞名,有長居於此的鳥類,也有遷徙的候鳥,還有最有特色的黑白疣猴,其他常見的動物有狒狒、大象、水牛、長頸鹿、河馬,豹子、土狼、班馬和大片的羚羊。梅魯山的高度為海拔4575米,是這個公園的重要景觀,其山頂和東邊坡隸屬於梅魯保護區,與著名的吉力馬札羅山相比,這裡勝在無與倫比的景觀,尤其適合徒步旅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樹木繁茂的熱帶草原,這裡經常可看到水牛和長頸鹿,屢見不鮮,再向梅魯山攀登就是茂盛的森林布滿劍葉蘭和垂下的寄生藤,還可看到帶有巨型半邊蓮尖刺的石南樹叢。高山荒漠裡有永不凋謝的花朵,徒步旅行中可看到山羚留下的蹄印。太陽升起,撥開雲霧,陽光照射下的吉力馬札羅山峰頂,分外妖嬈。
亮點:阿魯沙公園是坦尚尼亞國家公園中難得的可以下車徒步的公園,公園會為徒步的遊客配備嚮導和持槍護衛。
塔蘭吉雷國家公園: Tarangire National Park:
公園概況:塔蘭吉雷國家公園正好位於馬尼亞拉湖國家公園的東南側,該公園和周邊的塔蘭吉雷保護區共同構成的一個更大的生態系統。塔蘭吉雷國家公園的北部入口,距離阿魯沙鎮西南大約100公裡處,處於東非大裂谷的底部,佔地2600平方公裡,大部分是河流衝擊所形成的草原,塔蘭吉雷河橫穿而過,公園南部的馬賽領地上則是大片的金合歡樹林。在公園內驅車遊獵可以看到斑馬、角馬、狷羚、大角斑羚、水羚、長頸鹿、水牛等各種野生動物,景致優美,別樣感受
亮點:塔蘭吉雷也有很多的大象,半夜在酒店裡還能聽見獅子的咆哮,更突出的特點是這裡有成片成片的猴麵包樹林立於此,讓您感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草原景象,季節交替時還可以看到大群的遷徙烏類在此聚集。
會給遊客留下很深印象的是其中的大象和猴麵包樹
《獅子王》重要配角,德氏彎嘴犀鳥 (Von der Decken's Hornbill)
馬尼亞拉湖國家公園英文名稱: Lake Manyara National Park
公園概況:馬尼亞拉湖是位於東非大裂谷底部的一個鹼性湖,這裡更多的是灌木叢,空氣清新,陰涼溼潤,有食鹽、天然鹼、鳥糞層等資源。馬尼亞拉湖在阿魯沙西南96公裡、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東面10公裡處,南北長48公裡,東西寬16公裡,面 積325平方公裡,這裡有「飛禽樂園」之稱有火烈鳥、錘頭鸛、埃及鵝、魚狗和鵜鶘等350種鳥類。有的時候,火烈鳥雲集湖區,綿延數公裡,十分鮮豔。馬尼亞拉湖地區還有著不同的植被區,因此,這裡也是各種猴類的天堂,可以見到很多狒狒、草原猴,這裡有非洲數量最多的狒狒群體。在開闊的草地上,生活著約400頭野牛,以及大象、獅子、長頸鹿、豹、犀牛等。1960年闢為野生動物園。
亮點:馬尼亞拉並不大,整個公園遊玩大約需要3個小時,亮點是各種水禽
馬賽村的遊覽一般是可選擇的,但是個人建議慎重選擇,因為馬賽村條件非常差,現在接待遊客多了,也多了很多套路,比如讓你去參觀孩子的「學校」
非常非常髒,我這個在西藏經常混身是土,吃飯從來不洗手的人,都感覺有點膈應。
非洲不僅是野生動物的天堂,也是我們觀賞星空的好去處:
攝影器材的建議:
高速連拍,對焦快的相機為好。
首選1DXII、尼康D5、索尼a9;如果是尼康D、佳能7DII也湊合
鏡頭以200-400mm變焦為好,太長焦的鏡頭由於白天的熱氣擾流並不好用。
記得帶超廣角大光圈鏡頭、三腳架來拍星空!
一天可能會拍2000張左右,存儲卡要多帶,車上有220V電源,可以帶充電器。
參考
^abclonely plant (孤獨星球)的《東非》
^Dave Richards 所著 Wild Life of East Africa
^百度
建議閱讀書籍
6月7日第60期初級班報名請諮詢小凡微信
更多攝影技巧歡迎關注平老虎攝影微信公眾號,掃一掃關注我,設置星標找我更容易,回復關鍵詞獲得技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