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一部充滿著神奇色彩的著作,內容無奇不有,無所不包,尤其是裡面對於各種奇珍異獸的描寫,讓讀者覺得甚是神奇,同時也會感嘆古人的想像力。
但其實裡面記載的眾多怪異神並非是古人異想天開,近年來世界各地陸續有研究發現,《山海經》中的異獸存在於世界各地,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尋一下。
《山海經》原文:有獸焉,其狀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飛,其名曰飛鼠。
有這樣一種野獸,身體像兔子,卻長著老鼠的頭,藉助它背上的毛飛行,名叫飛鼠。
生存在亞洲東南部的"鼯鼠",正好符合。
《山海經》原文: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遊於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
文鰩魚的形狀像鯉魚,它長有魚身和鳥翅,白頭紅嘴,身上有蒼色斑紋,常在夜間飛翔。叫聲像鸞雞。
飛魚與《山海經》裡的描述十分吻合。
《山海經》原文:其狀如鴞,青羽赤喙,人舌能言。
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貓頭鷹,卻長著青色的羽毛和紅色的嘴,像人一樣的舌頭能學人說話。
這不就是鸚鵡嗎?
《山海經》原文: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
山中還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猿猴但長著一雙白色的耳朵,既能匍匐爬行,又能像人一樣直立行走。
與滇金絲猴十分吻合。
《山海經》原文:其狀如菟而鳥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曰犰狳。
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兔子卻長著鳥的嘴,鷂鷹的眼睛和蛇的尾巴,一看見人就躺下裝死,名稱是犰狳。
犰狳又稱"鎧鼠",是生活在中美和南美熱帶森林、草原、半荒漠及溫暖的平地和森林的一種瀕危物種。一旦遇到危險,犰狳便會全身捲縮,這就是"見人則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