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其中的蘇說的就是蘇州,由此可見蘇州的景色是非常迷人的,蘇州是屬於江蘇省的一個城市,在古代的時候有很多的名稱,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古城,雖然說現在蘇州市一個著名的旅遊城市,其實,蘇州在古代的時候就已經是一個文化名城了,有許許多多的歷史遺蹟在表明著這個城市的歷史,其中蘇州園林是最美的,可是本文小編來給大家說說蘇州那些已經成為了歷史的景點,這些景點的存在讓蘇州成了一個歷史名城,不過蘇州出了景色美,在吃上面也是非常具有講究的,尤其是蘇州的餛飩文化,更加是源遠流長,下麵皮卡中國的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蘇州是哪個省的,認識蘇州這個景美還是吃貨的天堂。
蘇州是哪個省的一、蘇州簡介蘇州是江蘇省的一個地級市。蘇州,中國城市,古稱吳、吳都、吳中、東吳、吳門,現簡稱蘇。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也是4個全國重點環境保護城市之一。
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為蘇州,以城西南的姑蘇山得名,沿稱至今。 蘇州是經國務院批准的較大的市,實際享受副省級城市待遇,是江蘇省的經濟、對外貿易、工商業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中心。
二、蘇州的曾用名兩千多年來,這座城市經歷各種變遷、沉澱,這過程中先後換過十個名字。
1、會稽郡,起始時間:公元前222年。因境內有上古時期的山名「會稽」而得名。
2、吳郡,起始時間:公元前129年。因古國名「吳」而得名。
3、吳州,起始時間:公元549年。因古國名「吳」而得名。
4、蘇州,起始時間:公元589年。取州西「姑蘇山」名。
5、平江府,起始時間:公元1113年。初為「平江李煜江南國」之意而命名「平江軍」,平江府由此而來。
6、平江路,起始時間:公元1276年。元制以路名各地,改取舊府名「平江」為路名
7、隆平府,起始時間:公元1356年。取「昌隆太平」之意。
8、蘇州府,起始時間:公元1367年。取舊名「蘇州」為府名。
9、蘇州市,起始時間:公元1912年。取舊名「蘇州」為市名。
10、蘇州地區,起始時間:公元1949年。取舊名「蘇州」為地區名。
三、蘇州的帝王菜譜都說蘇州的吃的多,這個當然是古來有之的,在古代的帝王中,有很多帝王喜歡蘇州的菜系,比如說乾隆,可以說是非常鍾愛蘇州的菜,乾隆每次下江南都會吃蘇州的菜,下麵皮卡中國小編就帶大家認識一下蘇州的那些帝王菜譜。
1、鹹菜豆瓣湯
乾隆在松鶴樓用膳,一道清湯,令乾隆胃口大開,便問堂倌,這是什麼湯,回話是「鹹菜豆瓣湯」。乾隆只記住了菜名,回宮後讓御廚做。御廚用雪菜和蠶豆瓣燒了一碗清湯,乾隆只喝了一口,就非常生氣地說:不是這樣的鹹菜豆瓣湯。御廚急了,專程跑到蘇州的松鶴樓來討教。
2、奧灶面
據民間傳言,當年乾隆微服下江南,在崑山玉峰山走得肚皮都癟了,於是跑到一家麵館裡面,點了碗紅油爆魚面,覺得味道鮮美無比。便對身邊的太監說,這東西這麼好吃,吃不到心裡要難過的,你去問問老闆娘這面是怎麼做的。
乾隆皇帝身邊的太監就像是一個不太負責任的翻譯,總之一來二去,也沒弄清個所以然來。這可不得了,皇上交代的事情如果做不好,那不是丟個工作就能完事兒的。於是他急中生智,便向皇帝吹起牛來:「紅油味道好,主要是面灶上的奧妙。」乾隆聽後哈哈大笑,「面灶奧妙,奧妙的面灶。」從此這裡的面就傳了開來,慢慢有了奧灶面的美稱。
3、松鼠鱖魚
相傳乾隆下江南,來到蘇州松鶴樓,見神臺上有一尾活蹦亂跳的鯉魚,便指名要廚師做給他吃。廚師欣聞皇帝駕到,不敢有絲毫怠慢。
廚師發現鯉魚的頭很像松鼠的頭,而且又想到本店招牌的第一個字就是個「松」字,頓時靈機一動,計上心來,決定將魚做成松鼠的形狀,以迴避宰殺神魚之罪。菜做好後,端給乾隆皇帝。乾隆細細品嘗,感到外脆裡嫩,酸甜可口,他讚不絕口,便重賞了廚師。自此以後,蘇州官府傳出乾隆來松鶴樓吃魚的事,這道松鼠魚就聞名於世了。
3、八寶豆腐羹
有一次康熙皇帝到南方巡視時,暫住在蘇州曹寅的織造府衙門裡。這曹寅就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為了接駕,曹寅用重金從蘇州「得月樓」酒家請來了名廚張東宮,要求他做出清淡、爽口,有蘇州特色的菜。
4、萬三蹄
相傳朱元璋當了皇帝後,全國都避諱說豬(朱)。當時蘇州有個有錢人叫沈萬三,富可敵國,朱元璋想殺了他以彌補自己國庫空虛。所以故意到沈萬三家做客,想要找茬。
沈萬三以豬蹄膀招待朱元璋,朱元璋看到後故意為難沈萬三,問他這個怎麼吃啊,因為是整個蹄膀,沒有切開,如果沈萬三用刀,那朱元璋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治他的罪了(意為殺豬),而沈萬三卻靈機一動,從蹄膀中抽出一根細的骨頭來,以骨切肉,解了朱元璋的難題。也有了萬三蹄膀的傳統吃法。
朱元璋吃了覺得很好吃,就問沈萬三這道菜叫什麼名字啊,沈萬三一想總不能說是叫豬蹄膀呀,於是一拍自己的大腿說,這是萬三的蹄啊,於是萬三蹄由此得名。
5、貴妃雞
有一天,唐明皇與楊貴妃飲酒對歌,弄得神魂顛倒。楊貴妃痴迷神糊地叫道:「我要飛上天!」唐明皇因酒醉以為貴妃要吃「飛上天」,馬上讓太監命令御膳房做出來。聽了皇帝的聖諭,廚師們面面相覷:他們從來沒說過有「飛上天」這道菜。
在廚師中有位蘇州的名廚,叫「蘇空頭」,他想到雞翅膀肉最鮮嫩,把它拿來做「飛上天」肯定好吃。於是找來幾隻童子雞,斬下它們的翅膀,與香菇、淡菜、筍片、青椒一起燜燒,「飛上天」就算做成了。原文地址:http://www.pikacn.com/news/201612/5482.html
太監將「飛上天」端到貴妃面前,酒已醒的貴妃頓時眼亮起來。唐明皇也嘗了嘗,連聲讚嘆,忙問太監是什麼菜。太監趕忙說,這就是陛下剛才點的「飛上天」呀。唐明皇此時才想起酒醉時下過的聖旨,不免尷尬。這時,正津津有味地在品嘗「飛上天」的楊貴妃說:「此菜色豔、肉嫩、味香,都與我貴妃相似,乾脆就叫它『貴妃雞』吧!」唐明皇一聽,連聲稱好。
後來,蘇空頭告老還鄉,就把「貴妃雞」的燒制方法帶回蘇州,從此,「貴妃雞」不再專屬於宮廷,普通老百姓也可以自己做來嘗嘗。這道菜也就在蘇州地區世代流傳了。
四、蘇州的餛飩文化蘇州人愛吃餛飩,據說也是有歷史淵源的。相傳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吳王夫差有一天沒胃口什麼都不想吃,美女西施就進御廚房包出一種點心獻給吳王。夫差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此為何種點心,如此鮮美?」西施想:這昏君渾渾噩噩混沌不開。
便隨口應道:「餛飩。」後來這餛飩傳到民間,成了蘇州人家最尋常可見的小點心。今天皮卡中國小編就來給大家帶來了蘇州城裡不能錯過的十碗餛飩,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好吃!
1、熙盛源—紅湯辣餛飩
無錫熙盛源很有名氣,鳳凰街這家是第一家開到蘇州的,開業到現在生意一直是非常火爆。紅湯辣餛飩看上去雖然很嚇人,能辣死人的樣子,其實不是很辣,能入口,有芝麻,超香的,喜歡香辣的朋友不能錯過哦。
2、桃花源記—八仙雞湯餛飩
桃花源記在蘇州也很有名,開了許多分店。其中八仙雞湯餛飩非常好吃,餛飩的內陷很豐富,做的也挺考究,味道當然是不會差的。
3、鶴園茶樓—品餛飩
主打蘇氏小吃,他家一品餛飩味道非常不錯,內餡的味道是比較能接受的,餡很足,不輸專做餛飩的店。
4、吳盛興—菜肉餛飩
就在拙政園附近,他家的菜肉餛飩很好吃,菜肉餛飩個大飽滿,湯很清爽,還有一點紫菜,10個下去成年男子都感覺非常飽了。
5、鼎盛鮮—薺菜鮮肉餛飩
鼎盛鮮的薺菜鮮肉餛飩,真的是很驚豔,絲毫沒有誇張。湯很清澈乾淨,一碗共十個大餛飩,上面灑了一點乾絲和蔥花。餛飩是現包現煮,食材非常新鮮,裡面的鮮肉也蠻多,薺菜的翠綠讓人感覺很清爽。就不愛吃薺菜的人都會被它徵服。
6、籠祥記—魚尾小餛飩
籠祥記的魚尾小餛飩大家評價都還不錯,說湯底鮮,且肉飽滿。外加香蔥一小把,蛋皮絲和豆腐絲,有很純的老蘇州味道。
7、樂惠餛飩—泡泡小餛飩
樂惠餛飩的泡泡小餛飩非常贊,餛飩皮超級薄而且各個泡泡還有那麼點點肉,胡椒粉也是恰到好處,湯裡面放了豬油,辣椒醬也是鹹香口味的,感覺就是心中完美搭配!
8、矮腳樓餛飩—開洋餛飩
矮腳樓算是蘇州比較有名的餛飩店了,很多人評價都很好。開洋餛飩很好吃,開洋很多,開洋味比較重,喜歡開洋的人肯定都會喜歡。
9、黃天源—雞絲餛飩
黃天源的雞絲餛飩非常贊,剛剛獲得茅盾文學獎的蘇州作家蘇童曾在小說中也提起過雞絲餛飩。 「小三寶在吃的問題上執迷不悟,早晨他往市中心去,對老婦人說他去大公園打太極拳,其實打太極拳是個幌子,小三寶天天去老字號黃天源吃早點,有一次讓一個鄰居撞見了,看見小三寶面前放著一碗雞絲餛飩、一隻炒肉糰子,還有一塊白糖玫瑰方糕,小三寶當時不免有些慌張……」
不過黃天源在幾次改造後,表面上看上去只是個糕團店,其實總店最裡面還隱藏著一個黃天源麵館,和總店連在一起,收銀臺在總店最裡面的東北角,然後有個內部走廊連到東邊的麵館的大廳,可謂別有洞天,到那裡就可以吃上雞絲餛飩了。
10、綠楊餛飩—三鮮餛飩
綠楊餛飩店也是老字號了,在蘇州相當有名,他家的大三鮮餛飩還是很贊的,餡料很足,吃上幾個就飽了,餛飩的清湯也很贊。不過綠楊餛飩店開的分店很多,品質良莠不齊,推薦去觀前的總店。
11、黃天源雞絲餛飩
觀前的黃天源其實別有洞天,每次在觀前經過黃天源,總是隨隨便便買幾樣糕點就走,其實最裡面還藏著一個黃天源麵館。裡面有個內部走廊連到東邊的麵館的大廳,到那裡就可以吃上雞絲餛飩了。
曾被蘇童寫進書裡的雞絲餛飩,蘇州作家蘇童曾在《吃客》裡這樣描述雞絲餛飩:「小三寶天天去老字號黃天源吃早點,有一次讓一個鄰居撞見了,看見小三寶面前放著一碗雞絲餛飩、一隻炒肉糰子,還有一塊白糖玫瑰方糕……」
相比泡泡餛飩,雞絲餛飩個頭大很多,肉餡也飽滿十足。但同樣不少的是小蔥點綴的湯底,再撒上一些金黃的雞蛋絲,吃起來很過癮。
12、鼎盛鮮丨薺菜鮮肉餛飩
蘇州人偏愛泡泡小餛飩,卻也被這一碗最普通的薺菜鮮肉餛飩養叼了嘴。一到飯點,鼎盛鮮裡坐滿了蘇州人,個個點滿一桌,吃的不亦樂乎。任何一家餛飩店,幾乎都能看到薺菜鮮肉餡的影子。這不過是一碗最普通的餛飩,卻讓很多人專門來吃。餛飩皮很厚,卻依然遮不住綠瑩瑩的薺菜。不是春天,卻還能吃到這麼新鮮的薺菜,不是冬天最暖心的事麼?
13、鶴園茶樓雞湯小餛飩
想要吃一家人均只有55元的蘇幫菜館,蘇州實在是不多。但平江路上的這家,不是老字號,蘇幫菜味道卻也是被很多人安利過的。雖然是主打蘇氏小吃,但他家雞湯小餛飩味道也不錯。小巧精緻配以青花瓷,光是這賣相就能迷倒一眾迷妹。聞得見的鮮香,雞湯也是淡淡的很清香,撒在上面的雞蛋絲做以點綴。
五、蘇州的古城門隨著年代的發展,蘇州城門也多有變化,有的關閉,有的廢棄。《蘇州市志》對城門的記載是引用唐代《吳地記》說,記載八大城門:「西閶、胥二門,南盤、蛇二門,東婁、匠二門,北齊、平二門」。接下來皮卡中國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蘇州的那些古城門。
1、齊門
齊門,曾是蘇州的東北門,門名與齊國有關。據記載,闔閭伐齊,取齊景公女兒為人質,配闔閭兄之子太子終累為妻,終累亡,齊女思念家國,闔閭在此造城樓,使齊女登樓望齊,以慰齊女思鄉之情,故名「齊門」、「望齊門」。
上世紀50年代初拆除城樓,1978年拆除水陸兩城門。所以現在已經沒有齊門這座城門了,現在蘇州人所說的齊門是指當初齊門所在之地那一片區域。
2、平門
《吳地記》:「子胥平齊大軍從此門出,故號平門。平門在齊門以西。東北三裡,有殷賢臣申公巫成的墳,故亦稱巫門。平門是當年伍子胥率大軍平定齊國,班師回朝而走的城門。
3、相門
相門古時候叫做匠門。《吳地記》:「匠門又名幹將門。闔閭使幹將於此置冶鑄劍。」因附近多數居住工匠而得名。
2012年9月27日,隨著蘇州古城牆保護修繕工程的正式竣工,相門也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相門段古城牆南起幹將路,北至耦園,新建段370米,加上北段遺址,總長近650米,城牆底寬12米,頂寬9米,城樓最高處達到了23.8米。
4、婁門
《吳地記》:「婁門本號嵺門,秦有古嵺縣(即今之崑山縣境),至漢王莽改為婁縣。」 以對直秦代所置婁縣為名,「一州三邑孔道也」,由至和塘可往崑山、太倉。 婁門陸門分外城、中城、內城三重,水門也有三道具金湯之固。
5、蛇門
蛇門城門和城牆均在,當然也是重建了一部分。這裡和「五龍會閶」的閶門外水系非常相似,也是五條河匯聚再次,歸於一條河。
五龍會閶位於城西北,覓渡橋則是城東南。
民國時代蘇州發展實業,在這裡造了蘇綸廠,但職工上班卻是個問題,兩條腿是走不到的,必須要在胥門坐上40分鐘的船,才能到達。
直到80年代初,這一帶,住的都是船上打魚的漁民。
6、盤門
2500餘年來,8座城門經歷過太多的開開閉閉,只有盤門總是開著的,就算它被冷落成「冷水盤門」,僅憑這一點,盤門都是幸運的。
始建於春秋(前514年),重建成於元末。城樓為1986年初夏重建。盤門是蘇州古城唯一保存完整的水陸城門,它由兩道水關、三道陸門和甕城相互組合而成。
從城垣北側石板坡道登上城牆,可以看到整個陸門、水門套城的布置和結構全貌。城牆上的雉堞、垛口、射孔、炮洞、閘口、絞關石、天井(防火設施)均歷歷在目。
近年新建的城樓為雙層樓閣式,飛簷朱欄。那塊瀟灑雄建的章草扁額,是被稱為當代書聖王蘧常的墨跡,"中吳鎖鑰"四個字概括了盤門獨特的戰略位置。
7、胥門
據說,胥門門因「伍子胥宅在其傍」得名。更因城門上懸掛過伍子胥的頭顱而天下盡曉。實際的情況是,胥門是因對面的姑胥山而得名。
胥門位於城西萬年橋南。胥門作東西向,為春秋吳國建造都城時所闢古門之一,以遙對姑胥山(即姑蘇山)得名。《蘇州府志》云:「胥門,西門也,在閶門南,一曰姑胥門。」
現存城門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建,明清重修。拱門高4.65米,寬3.3米,縱深11.45米。
8、閶門
閶門,乃蘇州古城之西門,通往虎丘方向。
一句在蘇州廣為流傳的老話,「金閶門、銀胥門」,足以說明了這座城門下的繁華景象。 從清代乾隆年間的《姑蘇繁華圖》中可以看出,閶門內城門臨閶門大街(今西中市),上有城樓。外城門靠吊橋,甕城為長方形,甕城內另有套城,並還有南、北兩個童梓門。
1927年市政籌備處工務局進行建設時將套城拆除,又將原來狹小的舊城門拆除,並於1934年仿金門羅馬式建築改建城門,改建後的閶門共三門,中為車行道,兩側人行道。
六、蘇州的那些老橋蘇州因水而美麗,因橋而精彩。公元前514年,伍子胥「象天法地,相土嘗水」,興建了吳國的闔閭城。經歷了2500多年的蘇州古城河網密布,橋梁眾多,「小橋流水人家」是蘇州特有的風景。詩讚:「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巷小橋多」「東西南北橋相望」「烏鵲橋紅帶夕陽」,在文人墨客的筆端,映現的是蘇州古城水、橋、人的相互交融、渾然一體的美麗景致。
1、天后宮橋
天后宮橋原名中路橋,其橫跨北街河,南連皮市街,北接西北街。始建於南朝梁代,宋《平江圖》著錄,宋《吳郡志》、明《姑蘇志》、清康熙《志》、乾隆《志》均有記載。清道光、同治年間,改名為天后宮橋。1957、1966年兩次修建,為石板平橋。1997年8月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平橋。
改建時,在橋西側拆下一塊元大德元年造橋用的橋面石板,上面圖案清晰,仍舊砌於橋西側。現橋長8米,寬12米,跨徑5.6米,雕空橋欄,欄杆上有8根望柱,每根望柱上有簡單圖形,橋西側最邊上的望柱刻有橋名。
2、張公橋
張公橋跨北街河,南連敬文裡,北接西北街。始建於清初,清康熙《志》、乾隆《志》均著錄。重建於清鹹豐年間,原名張公祠橋,張公祠,在迎春坊,以祀清旌表善行從一品封典張肇培,光緒二十年建祠,後簡稱張公橋。原為單孔橫條石板橋,1979年重建為石板平橋,1998年改建加固。
橋長12米,寬2.8米,跨徑7.1米,南北兩側各有踏步三級,設置花崗石橋欄,立有14根望柱,南堍兩側中間望柱上書寫橋名,其餘欄板、望柱上有簡單圖案。清《吳門表隱》載:「周孝子坊在張公橋西,為候選縣丞周家瑞立,並有祠。」
3、花香橋
香花橋跨桃花塢河,南連人民路,北接報恩寺。始建於宋前期,宋《平江圖》、明《姑蘇志》、清 康 熙《志》、乾 隆《志》有錄,名「香花橋」。明《姑蘇志》載:「香花橋,在報恩寺前,一名永安橋。」是以虔誠禮佛、香花鋪地之意。一般用於寺廟、道觀內外,此橋北堍為報恩寺,故名。香花橋在明萬曆八年(1580)重建,為石板橋。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修,橋面鋪石板三塊,寬約6米,兩旁有石欄杆。清《吳門表隱》載:「北寺前香花橋水底,更有一橋適之。嘉慶初,開河竟見橋面石。」可能為南宋兵燹中被掩於瓦礫之下的舊橋。1951年加固拓寬,石板由三塊增加為五塊。1959年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1968年、1981年再度改建拓寬,現為單孔鋼筋混凝土拱橋,長17米,寬32.7米,跨徑8米,花崗石鏤空橋欄,高0.85米,東西兩側橋欄望柱上,有石雕獅子八對,橋南堍兩側另有一對較大的石雕獅子。香花橋北堍為報恩寺。
4、日暉橋
日暉橋跨桃花塢河,入桃東河東口,南與河沿街相直,北接河西巷。始建於宋前期,唐《吳地記》僅錄「過軍橋」。宋《平江圖》、明《姑蘇志》錄,名「北過軍橋」。宋《吳郡志》則兼載「南過軍橋、北過軍橋」。
清康熙《志》載:「南北二橋,一在崇真宮東,名南過軍橋;一在崇真宮後,名北過軍橋。」乾隆《志》標註:「日暉橋。」清鹹豐元年(1851)重建,更名為「日暉橋」。民國初,由金閶下塘桃塢市民公社修建。
1979年重建。現為石拱橋,長7.4米,寬2.6米,跨徑3.45米,磚石橋欄。日暉橋與小日暉橋的重迭和正名。清光緒後期,城外開闢大馬路時,建造的新式木構平橋,當時人們長期以「小洋橋」稱之。後因橋附近另有日暉橋,俗稱為小日暉橋。民國19年(1930)重建時,改為鋼筋混凝土板梁結構單孔平橋。橋東,另有小橋,名小日暉橋。
七、蘇州的磚雕門樓
這裡最精緻的一處磚雕門樓在堂樓前,保存完好,是蘇州清代磚雕藝術代表作。現在是吳家私宅的所在。網上可以搜到主人吳瑞華分享的圖片。
門樓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四時讀書樂門樓」。中央的「麐翔鳳遊」四個字,意指麒麟、龍、鳳凰、龜四種動物,象徵吉祥、富貴、長壽。上枋鏤雕福祿壽三星、王母、鬼谷、麻姑、劉海等神仙及猴、鹿、羊、蟾等動物,下枋以元代翁森《四時讀書樂》詩為題,自東向西,以園林風景為背景,鏤雕四組人物。
磚雕取每組詩的最末一句,再配以場景,雕鏤得活色生香。四時讀書樂,也是沈復書裡透露出來的情趣。更何況有芸娘那麼可愛的女子陪伴,想來在此居住也是一段暢然舒心的經歷。
八、蘇州的古樸老街蘇州有哪些古鎮,周莊?同裡?蘇州有哪些老街,山塘街?觀前街?NONO,這些早已經家喻戶曉了,下面的這些老街古鎮,你也許連聽也沒聽過。
1、倉街
老倉街遊客比較少去,那裡必須要有充足的時間,因為很多的小巷子都需要慢慢去發現,特別是看到舊時的雕花樓會非常的興奮,還有沿街的老人,小孩都非常適合拍攝人文題材。走到老倉街,你會覺得時間也變得慢慢的,安靜,節奏也變得平緩。
2、巴城老街
巴城老街始建於清代光緒年間,東西向全長200米,街道狹窄,僅容3人並肩同行,為了充分利用空間,兩邊民居、商店屋簷都向中間挑了出來,使老街顯得更加狹窄。故巴城老街有「一線天」的別稱。
3、東街和西街
東山鎮的東頭和西頭分別有兩條歷史悠久的老街—東街和西街。歲月悠悠,時光荏苒,從老街的遺蹟上仍舊可見當時的繁盛之貌。那原汁原味的石板街、木柵門、雙眼古井似乎都在訴說著那久遠而濃厚的故事。
4、蠡墅
《蘇州府志》有一說是春秋時範蠡曾在此隱居過,建有別墅而得名。但即便是真也是春秋時的事了,如今要問範蠡的別墅在哪,遇到的恐怕都只是搖頭郎。公交蠡墅站下來,便是蠡墅老街的所在地。
5、陸慕
據吳縣誌記載,位於蘇州城北的陸慕古鎮,跨元和塘兩岸,因唐代宰相陸贄的墓地在此鎮,故名陸墓,1993年改用現名陸慕;唐代後元和塘兩岸民居增多,逐漸形成街市;明清時是長洲縣屬鎮,民國時期是吳縣第六區區公所駐地;建國初為陸慕區政府駐地。
6、古裡
草長鶯飛,煙波迷濛。穿行於河塘交錯的鄉間原野,漫步在曲徑通幽的古村裡巷,一路是靈秀清麗的湖光山色、飄飄瀟瀟的杏花春雨,一路是「繞岸一灣溪水綠,當門十裡菜花黃,垂柳又垂楊」的江南水墨畫卷。水墨江南的深處,潛隱小鎮一座,流溢著脈脈文化的清泉,瀰漫了縷縷書香的氣韻。這,就是地處常熟東郊的古裡。
九、誠品生活蘇州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無論是悠悠五千年的華夏文化,還是豐富多元的西方文化,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生活已不僅僅局限於衣食住行的層面,而是更多地,從文化衍生,依託滿足各個年齡與社會階層需求的文化載體,實現生活水平質的飛躍。
閒暇時光裡,人們不再蜷縮於自己局限的空間裡,約三五好友喝茶小聚,與家人一同共享天倫,赴創意市集一探究竟,或細品一本書、聆聽一首歌、觀賞一部電影,文化與創意的產物,滋養著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5年,誠品生活蘇州在金雞湖畔盛大開幕,依託蘇州悠久的歷史與文化積澱,誠品生活蘇州在這座園林城市裡,以文化創意孕育出一個全新的美學生活方式,一處令人流連忘返的理想生活空間。
美學生活,創意博覽
作為內地首家誠品旗艦店,誠品生活蘇州選址遠離傳統的商業中心,坐落於被譽為「皇冠上的鑽石」的金雞湖東岸,與周邊的圓融時代廣場、久光百貨、蘇州博覽中心、洲際酒店等相互映襯,開啟了金雞湖的新篇章。
誠品生活蘇州總面積約5.6萬平方米,是一座包含了從地下1層至地上4層的複合式城市文化綜合體,集閱讀、文創、觀光、休閒於一體,打造了一個以人文閱讀、創意探索為主題的美學生活博物館,帶來美好生活的更多可能。
誠品生活蘇州由臺灣知名建築師姚仁喜擔綱設計,以「淨探聚」為建築定位,將「舞臺布景」的空間設計概念演繹得淋漓盡致。博覽大廳、大型步梯與誠品書店相互串聯起全館空間,引領人們漫遊其中。
推開兩扇玻璃大門,挑高18米的博覽大廳分別坐落於東、南、北三個主入口處,延伸30米的大尺度空間仿佛伸展著雙臂,攜手各類不定期藝術展覽,為聚集於此的人們開啟一段別開生面的人文藝術之旅。
文化承載,中西融匯
誠品生活蘇州的北入口處,是一座高18米、寬6米的72階大型步梯,以利落質樸的清水模為主要材質,引領人們從博覽大廳通向誠品書店。牆邊嵌入的大型書籤,記載著誠品從1989年創立至今的人文足跡,拾級而上,就像踏上了一段追溯歷史的文學旅程。
佔地近1.5萬平方米,橫跨2樓至3樓的誠品書店,是品味誠品精粹的首選之地。誠品書店裡陳列著約15萬種、多達50萬冊中外文圖書,擁有中外文學、人文社科、藝術設計、生活風格、趨勢學習五大書區。沿襲臺灣誠品的裝飾風格,人性化的15度傾斜書櫃、獨有的金木石裝飾材料、別出心裁的鏡面設計,凝聚著誠品誠摯的心意,使讀者能於自在的空間裡,沉醉書的海洋。
除了源自全球2000多家出版機構的海量書籍,誠品書店另闢四處特色空間——誠品實演廚房COOKING STUDIO、視覺實驗室、文學茶薈與mini cube微課堂,更設三家店中店——誠品兒童館、誠品風格/精品文具館及墨冊咖啡blackpages CAFé,將書與生活完美連結。
作為城市人的集體創作,誠品將廚房搬進書店,以季節、閱讀和飲食為關鍵詞,在書店裡定期舉辦烹飪實演,並邀請世界各地料理專家現場教學,分享經驗。
視覺實驗室涵蓋了視覺、影像、動漫、自媒體等豐富多樣的藝術創作,其中展示的書籍與商品也頗具特色,包含中文當代藝術家作品、圖像及用具等。
以茶為媒介所開闢的文學茶薈區域,串起了東西方茶道文化,連接現代中文創作、東西方茶道等書籍,集結茶具、香器、精緻小食等非書商品,使讀者在茶香四溢的空間裡,咀嚼文字的魅力,品茗慢生活的樂趣。
mini cube微講堂,不定期舉辦文學、史哲、藝術與傳統工藝等文化講座,將中國臺灣誠品的傳統與意蘊無限延續。
位於2樓的誠品兒童館,滿足了家庭親子閱讀的需求。父母帶領孩子,在這個涵蓋兒童書籍、圖畫繪本、青少年讀物、益智玩具的綜合天地,感受世界文藝的獨特魅力。
愛好創意的年輕人與藝術家,可以在誠品風格/精品文具館中,找到充滿設計感的文具、工藝品和創意雜貨,感嘆每個創意細節與精妙巧思。
文學氣息十足的墨冊咖啡blackpages CAFé作為誠品書店自營的咖啡品牌,可謂是遊客最佳休憩之處。在這裡點上一杯「海明威的清晨」,品讀《老人與海》的奧妙與智慧,或品上一杯「猜火車」,感受英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些迷茫的歲月與故事。加上一旁設置的音像區,使咖啡、書籍、音樂在此相互交融,衍生出別樣的意趣風情。
文創精神,多元體驗
誠品生活蘇州規劃零售、文化、餐飲及生活服務四大業態,以差異化經營,將其原創優勢發揮至極致。在誠品生活蘇州引進的約200個精選品牌中,包含近110個大陸或蘇州獨家、約70個文創品牌、超過40家來自臺灣、逾120家品牌源自大陸,關照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以「潮流生活」為主題的B1樓,於三淺陶社裡感受盛放著生活回憶的陶瓷器皿,在蘇州獨家臺灣家居日用品品牌阿原YUAN中了解自然生活的真諦;在大陸獨家LANDBASE品嘗來自歐美前沿的獨特零食;在蘇州獨家潮流集中營LEVVV盡覽來自全球16個國家、60多個知名潮流及明星品牌商品。
倡導「風格美學」的1樓,擁有集膠片攝影和衝印體驗、餐飲、復古美學設計品於一體的輕復古美學生活體驗店——當年D.N.CLUB,更有PROJECT AEGIS、陳季敏JAMEI CHEN等設計師品牌。臺灣知名美學生活品牌「初衣食午」大陸首店也在此入駐,跨界合作法國藍帶廚藝背景「山蘭居」,實踐服裝與美食相互結合的經營之道。而以「創意設計」為概念的2樓,聚集著原創特色家居、首飾金工體驗及獨家意式餐廳等各類創意風味。
在主打「人文視野」的3樓。除了突破地域界限的無國界素食料理大蔬無界WUJIE、以及蘇州獨家意式餐廳巴黎紅PARIS ROUGE依巴黎聖日內維耶圖書館而打造的「美食圖書館」,最讓人欣喜的,便是臺灣的藝術教育品牌雲門舞集舞蹈教室了。源於林懷民先生在1973年創辦的雲門舞集,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至今已擁有18年發展歷史,在全臺灣有21家分店。與誠品始終並進的雲門舞集,將他在大陸的第一家分館理所當然地開進了誠品生活蘇州。在這個612平方米的大陸首店,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設置了3歲-60歲不同年齡層的舞蹈課程,使每一位學者在這個充滿想像的教室裡,通過身體與律動來感受自己與他人最剖白的聲音,跳脫框架,享受身體與創意的自由頻率。
生活採集,藝術傳承
蘇州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在由古至今的源遠流長中,繪畫、刺繡、戲劇等文化藝術,讓這座古城的2500多年歷史熠熠生輝。
位於B1樓的誠品生活採集×蘇州,集合蘇扇、核雕、蘇繡、緙絲、桃花塢木刻年畫等蘇州五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煥新呈現傳統工藝的風採。除了盡情挑選一系列頗具吳風古韻的文創商品,遊客還可參加每周特定的課程體驗活動,親自拿起針線、畫筆參與實演,通過人的參與,憑藉手的溫度,使珍貴的傳統手工藝再次回到尋常百姓的生活裡。
這裡匯集了蘇州工藝美院、蕎麥版畫、馬慧娟緙絲、王健扇藝、陳素英核雕、蘇州博物館、沈德龍刺繡等蘇州本土特色品牌。在此,誠品「連鎖不複製」的基因被詮釋到極致。作為誠品在大陸首家旗艦店的首次特色空間嘗試,誠品生活採集×蘇州使文化跨越時間的邊界,將文化、藝術以創意的方式融入生活,不斷耕耘與傳承。
藝文活動,豐盛生活
在誠品生活蘇州,書本、閱讀、人文、創意延續了美好可達的生活想像,不間斷的藝文活動、講座展覽更是為誠品生活增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開幕期間,由誠品團隊精心打造的誠品選書展,匯集25年來200本誠品歷年選書,從「人文、文學、藝術、生活」四個維度,使讀者一次飽覽字裡行間的人生百味。
「風雅見微、品誠如蘇」的蘇州精緻選品展從蘇式文學、文化與生活等不同面向,通過「姑蘇文學」「吳地文化」「在地出版」三個架構,主題推薦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書與非書,立體展現吳地文化的雅致,提供更多更全面了解蘇州文學、文化的可能。
除了開幕時的蔡國強「晝夜」作品展外,藝術家董陽孜54米《臨江仙》大陸首展也於4月17日起至5月29日登陸誠品生活蘇州3樓展演廳。高1.8米,長54.32米的巨幅之作,以圓弧形式的蛋型展場設計,讓每位讀者都能感受到作品的磅礡氣勢,欣賞書法藝術的氣韻生動。
開幕期間舉辦的誠品閱讀大講堂邀請了十二位來自不同地域、不同世代的各界藝文人士做客,林懷民、白巖松、駱以軍、詹宏志、林奕華等等不同專擅的藝文人士,用各自的經驗對談、分享深刻影響人生的一本「生命之書」。
開業至今,全館合計舉辦活動220場,包括文具禮物展、生活美學沙龍系列講座、品牌實演活動、水岸市集、採集課程體驗、兒童館故事時間等。各具特色的主題活動在誠品營造的人文世界中,散發著文化內涵的獨家韻味。
品讀書籍、聆聽講座、觀看演出、朋友聚會、親子互動……這裡蘊含的人文之美、藝術之魂、創意之粹,無不彰顯著優雅而詩意的生活美學。
誠品堅守著專注閱讀的經營理念,築就了基於生活卻高於生活的品牌理念,深耕文化,激發創意,不斷努力創造出既具備本地特色、又具有全球視野的文化景觀,帶來更為精緻、多元、國際化的文化生活。誠品已然超越了一個書店的範疇,成為一種文化理念的代表,以多種形式進行文化跨界,打造出一個符合人們需求的生活美學體驗空間。
隨著國內外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發展與實踐,如誠品般有潛力、有特色的文化創意品牌逐漸湧現,文創產業已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產業現象,其隨著新時代的步伐與新興產業及科技技術相互融合,產生新的活力與價值。將文化植根於心,將創意注入品牌,通過跨界與融合,打造文化生活的特色名片。
十、蘇州優勢傳統產業的創新發展1、蘇州優勢傳統產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30多年,蘇州經濟備受矚目。傳統產業是蘇州經濟發展最強勁的推動力。2013年,蘇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015.7億元,其中規模以上的工業總產值高達30276.29億元,蘇州的六大優勢傳統支柱產業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達到26762.57億元,佔比超過了88 %。可以看出,優勢傳統支柱產業的發展,對蘇州經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來蘇州傳統產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開始凸顯出來,其一是發展方式和發展路徑仍然比較粗放,投資仍然是拉動蘇州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力量;其二是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不強,具有自主品牌和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很少;其三是產品附加值低下,六大傳統產業中很多大部分產品仍然是處於行業的低端位置,產品的可替代性很強,利潤率較低。當前,世界經濟發展呈現新趨勢,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在保持合理增速的基礎上大力推動自主創新,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和必然選擇。因此,探索蘇州優勢傳統產業未來發展模式和創新發展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2、蘇州優勢傳統產業創新發展的重點
加快與新興產業融合,開拓新的增長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緊密結合,可以提升蘇州優勢傳統產業的創新發展能力,幫助傳統產業尋找新的利潤點,與新興戰略性產業融合發展,可以倒逼優勢傳統產業進行技術改造,借用國際新技術、新工藝,實現跨越式發展。
優化產業布局,形成產業集聚發展。要繼續以集約發展為方向,調整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生產要素加速集聚,提升、構建一批戰略增長極,以滬寧高速、蘇嘉杭高速公路以及 「兩軸三帶」為重點區域,構建蘇州產業的分布格局,逐步形成產業聚集分布區。
加強節能減排,發展低碳循環經濟。要轉變只關注GDP增長的思維方式,提升優勢傳統產業的創新發展能力,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的企業,加快節能減排,發展低碳循環經濟,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好準備。
3、蘇州優勢傳統產業創新發展對策
(1)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培育,形成技術驅動發展模式
支持企業的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優勢傳統產業中很多企業技術落後,尤其是紡織企業,差距更加明顯。蘇州的棉紡企業,幾乎所有的生產設備都遠遠低於國際水平,可替代性極強。未來,蘇州的紡織業要抓緊開展新技術改造升級,淘汰落後生產設備以及高耗能、高汙染的落後工藝裝備,引進納米改性等國際新技術,積極擴大推廣自動絡筒機、無梭織機,提高蘇州紡織行業的整體產出效率,增加經濟附加值,增強國際競爭力。
加強傳統產業創新系統主體間合作關係。在風險約束和市場利益驅動下,開展產學研緊密合作,從實質上解決企業的技術困難問題。通過創新系統主體間的合作,實現創新資源共享,資源最大程度的利用,促進企業集聚發展。
(2)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的創新發展環境
加快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依託產業集聚區信息、諮詢、開發、試驗、推廣以及產品研製、設計、加工、檢測等公共技術支持服務平臺,全方位為蘇州六大優勢傳統產業提供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行業技術共享等各方面的技術服務,解決企業的燃眉之需。
紮實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吸引行業領軍人才,積極推進落實「姑蘇領軍人才計劃」和推進「1010工程」,最終形成有蘇州特色的人才引進方式,打造蘇州招牌;積極引導人才隊伍結構調整,大力引進和培育行業領軍人才,在保證人才隊伍數量和質量提高的同時,積極引導人才合理和有序流動;注重本土人才的培育工作,提高本土人才的創新能力。
(3)發展大型品牌企業,保持優勢產業支柱性地位
進一步壯大優勢傳統產業規模。重視扶持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的發展,圍繞傳統產業的主導產品,著力引進一批在行業中具有強勁帶頭作用的龍頭企業,促進產業內部的競爭,快速提升蘇州傳統產業發展能級;高度重視本土自主品牌的發展,加大獎勵和支持力度,鼓勵企業開展品牌戰略,重視品牌經營,增加競爭力。
加快產業結構高端發展。重點推動現代冶金行業向高附加值和深加工產品方向拓展;積極推動輕紡工業實現精品發展和高端製造發展;推進化工行業向研發生產一體化、智能化等方向延伸發展,大力發展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製造企業;電子信息行業向國際分工高端延伸,重點發展數位化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高端技術;裝備製造業向自動化、網絡化、技術化和集約化的發展;紡織行業向無汙染、新技術、新工藝等方向發展。
加快產業的集聚群發展。蘇州工業是按「東融上海、西育太湖、優化沿江、提升兩軸」的布局進行規劃和發展的,優勢傳統產業應加快產業進一步聚集。沿江三市要重點打造裝備製造業基地,建設高端裝備製造集聚區;蘇嘉杭南北發展軸要利用好現有的優勢,以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大國家級開發區為主要的載體,重點承接高技術含量的產業,如電子信息產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高端紡織產業、新材料產業等,努力建設成為蘇州南北向的高端產業複合集聚帶;沿江發展區域以張家港經濟開發區、常熟東南經濟開發區、常熟經濟開發區、太倉港經濟開發區為主要載體,承接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高端精密機器加工產業。
十一、蘇州是哪個省的視頻總結:在歷史的長河中,蘇州的很多地方在逐漸的消失,但是作為一個有歷史印記的城市,當然是非常具有存在的價值,不得不說,蘇州就是中國的歷史發展化石,因為在各個朝代留下來的東西都能夠在蘇州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