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個令人討厭的人?
不停地講道理就對了。
約會遲到,不停地跟女友說明遲到的緣由,絲毫不顧及女友的情緒;孩子犯了錯,第一反應就是批評加教育,不管孩子是哭是鬧還是在沉默;朋友買了瓶可樂,陳列出各種喝飲料對身體不健康的案例,不管對方是否面露難色。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你在跟別人溝通的時候,其實是跟對方的情緒溝通。
希望別人認可你,不僅僅是講道理這麼簡單,而是得先學會「說服」對方的情緒。
理性大腦雖然知道該怎麼做,但很多時候,人都是被自己的情緒大腦所掌控。
有時候,照顧好對方的情緒,比講一百個道理管用得多。
01
管理人的本質
就是管理情緒
為什麼情緒大腦會掌管我們的行為呢?
因為情緒大腦在很早以前就開始保護著我們,是伴隨著生物進化一路走過來的老功臣,遇到任何問題,都是優先交給情緒大腦處理。
例如「恐高」就是千百年來祖先大腦進化後得到的條件反射,讓你產生害怕的情緒,從而令你遠離危險。
但是情緒大腦也不是萬能的,無法進行深度思考和複雜的計算,有些決策如果交給情緒大腦去判斷容易失控。
例如食物是維持生命的源泉,看到食物,情緒大腦會發出指令,讓我們想方攝取,如果不照做,就會讓你渾身難受。
於是,為了照顧情緒大腦,我們就會選擇吃掉眼前好吃的東西。
但是不停地攝取食物除了帶來短暫的快樂以外,只會讓我們身材走樣,增加患病機率。
所以,情緒大腦可以讓我們迅速做出反應,躲避危險、維持生命,但很多時候理性大腦才能做出更長遠、更有利的決策。
感性在前,理性在後,只有讓情緒大腦得到滿足,才有機會讓理性大腦出來工作。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喜歡在吃飽喝足後說一句:我該減肥了……
所以,任何事情,情緒大腦都會優先掌控我們的思想和行為。
想要獲得別人的好感,照顧好對方的情緒,對你的好感度瞬間過半。
相信大家都聽過黃渤這樣一個故事。
在《魯豫有約》中,主持人魯豫問了黃渤一個刁鑽的問題:你現在是相當的火吧?
話一出口,整個現場陷入了一片尷尬的氛圍當中。
但是黃渤卻不覺得尷尬,反而淡定的答道:那肯定火,都坐這跟你聊天了,能不火嗎?
話音剛落,整個現場都在為他的高情商鼓掌。
一句巧妙的回答,即表達了節目組很火,又以委婉的方式肯定了自己,讓人倍感舒適。
你的回答讓聽的人舒服、開心,對方的情緒大腦得到了滿足,別人對你的好感度就提升了一半,接下來的溝通就會順暢得多。
你讓別人舒服的程度,決定了你能抵達的高度。
02
照顧好別人的情緒
好感度瞬間過半
前段時間遇到件非常不愉快的事情。
網購買到了翻新貨,準備找店家協商解決,但是無論我提出什麼樣的問題,店家的回答永遠都只是機械性的一句:這邊問下售後。
這樣的答覆讓我很是不爽。
既沒有對我的提問做出任何正面回答,也沒有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幫助,甚至感覺自己像是在跟一個無情的機器對話,這讓我非常生氣,一氣之下我選擇投訴店鋪。
沒過多久,我就接到平臺客服的電話,他們處理的方式明顯讓人倍感舒適。
先表示對我處境的理解,安撫了我的情緒,然後才開始詢問事情的來龍去脈,並給出的解決方案。
最後仍然不忘安撫我說,選擇靠譜的平臺就是為了預防出現假冒偽劣產品,並承諾一定會保證我的權益,隨後要求我按照平臺流程操作,上傳相應的證明。
平臺客服的處理方式明顯要專業得多,既照顧了我的情緒,又提供了解決辦法,也順利的完成了她的工作,在幾分鐘內就能讓雙方意見都達成了一致,頓時讓我對這位客服產生了極大的好感。
很多人在面對客戶投訴的時候立馬就慌了,不知道如何溝通。
其實無論對方是對是錯,首先要做的就是照顧好對方的情緒,當對方的情緒得到滿足,這個時候才能獲得與對方理性大腦溝通的機會,之後的對話就會變得順暢許多。
相信很多人戀愛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疑問。
為什么女友突然生氣了,好好跟她講道理為什麼不管用?
其實這都是沒有照顧好對方的情緒導致的。
戀愛不是用來講道理,是用來談感受的。
什麼是感受?
讓對方覺得跟你相處很舒服,跟你在一起很開心、能達到滿足愉悅的狀態,能夠照顧對方的情緒,這就是一種感受。
為什麼講道理不管用?
人和人相處本質上就是和對方的情緒相處,尤其是在更加感性的女性面前更為明顯。
此時女性的情緒大腦會優先站出來接管她的行為,如果不照顧好對方的情緒大腦,相當於阻塞了跟理性大腦溝通的橋梁,對方既聽不進你的意見,也無法做出任何理性決策。
切斷了跟理性大腦溝通的通道,講再多道理都是浪費口水,還不如一個擁抱來得實在。
沒有什麼感情是能夠通過頻繁講道理就能解決的,如果有,那一定是她對你的喜歡勝過了自己的情緒。
03
如何照顧對方的情緒?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提到了一個詞叫「移情聆聽」。
1)什麼是移情聆聽?
是指以理解為目的,要求聽者站在說話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感受。
打個比方,女友生氣了怎麼辦?
首先要做的是換位思考。
是不是最近把時間花在了遊戲上忽略了女友?是不是因為對方換了個新髮型你沒有注意?是不是因為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你沒有任何表示?
如果你實在猜不到,可以坐下來聽聽對方的感受和需要,並且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給予積極的回應,最後引導對方說出具體的要求,一起解決問題。
最後你會發現,女友生氣是因為你周末兩天都窩在家裡打遊戲,如果花一天時間陪女友逛街、吃飯、出去玩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2)學會「先肯定,後否定」的表達方式。
想要指出對方的缺點,必先找到一個對方的優點。
《非誠勿擾》的主持人孟非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有一位男嘉賓以節儉為榮,在介紹自己的時候聲稱,五年沒有買過新衣服,幾乎每天都是饅頭加鹹菜,工資雖然不少,但能不花的錢就儘量不花,目的就是為了能在北京買一套房。
最後表示希望有個女嘉賓願意跟我每天吃饅頭、鹹菜。
男嘉賓此話一出,頓時現場沸騰了,女嘉賓紛紛吐槽:「這是過日子嗎」「太摳了」等等。
眼看氣氛變得越來越尷尬,這時孟非在一旁說道:
「我來說兩句啊,男嘉賓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你能有這樣的想法真的不錯,現在有這樣想法的人太少了,我們應該學習勤儉節約。」
此時男嘉賓臉色緩和和了許多。
孟非又接著說:「可是咱們得知道,生活不是一個火坑,不要覺得你在裡面吃苦受罪有一天就能爬出來,我認為活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不能為了錢、房子就把自己當機器一樣工作。」
「咱也別為了攢錢每天都不花錢買菜,這樣對身體也不好,是不是?再說了,錢不是省出來的,該花的錢就得花,你每天都活得非常開心,讓女朋友也非常開心,這就是最好的生活了。」
聽到這一席話,男嘉賓點了點頭,表示自己的做法有些過了,臺下掌聲一片。
人類最大的生存需求源自心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人尊重、理解、肯定、認可和欣賞。
「先肯定,後否定」就是滿足了對方的心理需求,打開了溝通的橋梁,你就可以著重於施加影響力和解決問題了。
3)學會利用幽默。
人和人的相處,本質上是我們跟別人的情緒相處。
但很多人就是不明白這一點,特別喜歡頻繁的給人講道理,實際上就是試圖用自己的理性壓到別人的感性,不僅容易讓別人產生反感,自己說的話也貫徹不下去。
很多話用幽默的方式說出來,別人就會覺得容易接受,還不傷和氣,效果會好得多。
04
寫在最後
照顧好對方的情緒,好感度瞬間過半,那另一半由什麼決定呢?
你的人品、學識、眼界、形象、能力、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決定。
照顧好對方的情緒就像是撬動地球的槓桿,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要做到完全受歡迎還得從提升自己,建立起能夠吸引別人的品質才行。
雖然照顧好對方情緒的人不一定受歡迎,但是照顧不了對方情緒的人絕對不討人喜歡。
咋見之歡不如久處不厭。
如果「咋見之歡」都做不到,誰又願意了解你的「久處不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