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和Adidas,這是兩家常年佔據世界運動鞋銷量第一第二的品牌。
和它們比銷量,其他任何品牌都會黯然失色。產品覆蓋範圍很廣,從休閒到運動、從足球到籃球,都能找到對應的款式。
但也正因為此,產品的價格區間也很大,以至於很多朋友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那麼今天,老魏就從「入門」、「中端」到「旗艦」,這三個檔次的耐克阿迪中,給大家分析一波哪些是這些價位裡性價比高的款式。
入門級(300-500左右價位)
Adidas Alphabounce
阿迪的Alphabounce,外號小椰子,但是沒有yeezy動輒幾千元還經常沒貨。
雖然是一體式鞋面,但是採用了非常具有設計感的紋理造型,所以鞋子看上去並不單調,反而非常藝術時尚。
從足中部就可以看到,有TPU一路朝著後跟包裹著,提供很高的穩定性。
鞋面前段採用的是Forged Mesh技術,開放式透氣網孔設計。Bounce材料的中底,也可以提供非常好的緩震,滿足大家的日常需求。
Nike REVOLUTION 5
Revolution這個系列,應該可以算作是Winflo之下的一個系列。我個人比較喜歡把Nike跑鞋主要的三個系列,依次排序為Pegasus,Winflo和Revolution。
Revolution可以跑,Revolution 5也是該系列中最新的一代作品了。作為一款入門級的普通跑鞋,我不建議穿它做速度訓練,但是平時普通的慢跑和壓街,它都可以滿足。
中端級(600-800價位)
Adidas UltraBoost CLIMA
CLIMA應該可以說是,boost裡面最低價的常規boost了。為什麼這麼說呢?阿迪其他一些便宜的鞋款,號稱也有boost,但實際上用的量並不多,不能算是常規boost鞋。
boost系列的鞋,雖然號稱跑鞋,但實際上不建議真穿著跑。
它更適合用來逛街、壓馬路,陪對象出門散散步。單一boost材料全底的阿迪跑鞋,我看下來也就是UB pb還能跑一點。
Nike Pegasus
這個價位裡,我無腦推飛馬。不管是單純走路,還是穿上跑步,飛馬的腳感有一說一絕對不錯。
cushion中底+zoom氣墊的搭配,一直可以說是黃金搭檔了。時尚感十足的流線式設計,還有上揚的後跟,又有實力又有派。
自從36代之後開始,飛馬的透氣性就要好上不少了。飛馬 35的透氣真的不能滿足長距離跑步,超過10公裡左右,鞋裡明顯就感到潮溼。
旗艦款(800以上)
首先要說一句話,再好的鞋只要超過一定價格,往上都是在炒概念。
鞋子本身的性能已經賣到極限價格了,還想賣得貴,就只剩下炒概念了。
所以,旗艦款要綜合性能和其他增值來綜合看待。
Adidas Ultra boost
UB有一說一,這鞋跑步不怎樣,但是走路是真舒服。Boost也確實和其他的高分子材料有明顯的差別,它彈性更足。
而且外形設計上,Ub一直要比其他的同門師兄弟更出色。無論是設計感,還是時尚性,它都是屬於出類拔萃那一類的。
Nike Air max 270
其實AJ並不能算是旗艦,市場上的AJ用的科技只能是十年前的東西了,賣得貴純粹是好看+炒出來的。
Nike的Air max 270外形設計也很潮流,而且所用的科技也經過升級,我覺得是綜合性能比較高的一款。
隨著React材料的研發,Air max 270也拋棄原本用的Cushion,改用上了新型的React。
原本後掌的外置氣墊,直接做成了後跟,在視覺上非常具有衝擊力。
而且不同於Vapormax的那種狂野,Air max 270在奔放的同時還帶著一些神華內斂。就我個人而言,這是一雙我最喜歡的外置式Nike氣墊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