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熱帶驚雷》,再次想起了《博物館之夜》,一個溫馨又無比可愛的片子。一個可以帶小孩一起看的片子,讓人充滿了童年記憶的體驗。本·斯蒂勒在裡面的表現堪稱經典。從斯蒂勒的長相上,並沒有太多可笑之處,作為喜劇演員,他不像金·凱瑞或傑克·布萊克那樣靠誇張的肢體語言取勝,而是靠演技本身,算是難得。
覺得博物館的標本會醒過來,這種一閃而過的思維,變換在好萊塢的編劇手下,就成了《博物館之夜》這個奇妙的故事了。斯蒂勒叔叔本色有充滿幽默的演出,還有歐文·威爾遜及羅賓·威廉斯等的演出也都繪聲繪色,極具幽默感。
回到過去,親歷歷史人物和事件,相信是很多人孩提之時的夢想。雖然機器貓的時空機仍然還只是個夢想,但博物館中那充滿歷史厚重感的文物,卻為我們的夢想(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幻想)提供了更貼近現實的參考。
片中包括片頭,對博物館中的展品,如暴龍骨骼、羅斯福、羅馬競技場、非洲獅子、斑馬、麋鹿、帶帽猴德克斯、阿卡曼拉刻寫版等等做了很多特寫,似乎他們就是有生命的。和動畫片不同的是,劇中不管是活的還是非活的,動畫都是一個模型。可是這部電影在動和靜之間,以及化妝方面(尤其是哥倫布)感覺花了不少功夫,以及將「巨人」和「矮人」的角度切換,感覺都比較逼真。
故事內容和主旨其實很簡單,或許可以說有點俗套,但是真是這樣的電影,適合攜家帶口的一同享受天倫之樂。它不及那些大製作的賀歲片衝擊你的視覺和聽覺,可它帶給你歡樂,短短100分鐘裡,我笑了好多次,也聽到旁邊觀眾的笑聲,劇情和大家的快樂,讓我心情相當好,忘記之前的一些不快。
我想我喜歡的電影中,有一個叫做「生活電影」的,應該就是這樣,讓我能有更想「一個人坐在眾人當中,和不認識的朋友們一起開心的笑,快樂的欣賞電影」的感覺。的確,我看到一半的時候這樣的想法果然出現了。比起本不好笑,但卻有人不時樂出聲,自然的笑更讓人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