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縣金剛臺鎮:建「村史館」留住歷史 記住鄉愁

2020-12-22 瀟湘晨報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餘強 夏浩然) 古樸的雞公車、鏽跡斑斑的耙犁、發黃的榮譽證書、精緻小巧的鷹船、粗笨的曲轅犁……一件件老物件都在講述村子的古老故事和發展變化……為了留住鄉村的「根」,激發新一代對家鄉的文化認同,商城縣金剛臺鎮黨委決定在杜畈村建設村史館。

日前,該村史館正式建成開館。開館當天,村民擠滿了村史館,諸多圖片、文字、實物,將杜畈村的歷史風俗等一一道來。

一面村史文化牆,記載了杜畈村的滄桑變化。按照「留得住鄉愁、留得住記憶」的總體要求,杜畈村打造「村史文化牆」,內容包括村落形成及村名由來、村情村史、風俗民情、地方名人、村規民約等內容。其中村情村史重點展示村莊沿革、地理環境、政治經濟情況,講述歷史傳說、先賢故事、紅色記憶等;風俗民情重點展示民風民俗、家訓族譜、民間文化、物產特點等,全方位介紹村莊的歷史變遷和發展進步。

一輛雞公車,見證了農村交通公路事業的發展。雞公車是種木質的獨輪車,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是當時農村使用的以人力為動力的運輸工具。雞公車的最佳行駛路線是寬不過一尺的田埂和小路,在那上面,其他一切車輛都望而卻步,唯有獨輪的雞公車遊刃有餘,成為杜畈村民運送生產、生活資料的主要運輸工具。隨著村村通公路的實現,運輸業日漸發達,雞公車隨之退出歷史舞臺。今天,它靜靜地躺在村史館,成了農村交通公路事業進步的一個縮影。

一把鏽跡斑斑的曲轅犁,訴說了農村生產方式的進步。杜畈大多是山地,地面都不大,一塊一塊的,只有靠牛拉犁耕地。「多犁一寸等於多上一遍糞」,在農業科技不發達的年代,輕便的短曲轅犁為村民農業生產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隨著拖拉機等農機的普及,機械化耕作效率提高,曲轅犁逐漸被冷落,到現在更是難覓其影。目前,杜畈村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小麥、水稻、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生產基本實現機械化。

杜畈村村史館建在全村交通最為便利的位置,館內陳設樸素,鋤頭、扇車、畫行器、紡車等農具錯落有致擺放。展廳牆上,是圖文展示的村落沿革、姓氏家訓、老照片。每一個老物件都見證了古老農耕文化的變遷,每一種舊農具都彰顯著自然村落的風土人情。

「如果沒有村史館,再過幾十年,誰還記得曾經的村子和歷史呢」杜畈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慶錫如是說。

(映象網信陽新聞熱線:0376-6880376,投稿郵箱:yxxy2013@126.com。 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來源:映象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河北保定徐水區商平莊村:老物件憶鄉愁 村史館潤鄉風
    走進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崔莊鎮商平莊村的村史館,仿佛置身於漸漸走遠的鄉村歲月。油燈、風箱、織布機、小推車、鋤、犁、耙等,一件件傳統農業工具、舊時生活用具,向人們展示著農耕文化和鄉村發展風貌,承載著珍貴的記憶和老輩人的奮鬥歷程。
  • 古田鳳埔蘇墩村:留住記憶 記住鄉愁
    據悉,該項目是為了記住鄉愁、留住鄉情、啟迪後人,使鄉村文化振興擁有更加豐富的精神內涵。蘇墩村是整村搬遷形成的庫區移民村。958年為響應國家「一五計劃」興建古田溪水電站,蘇墩村村民毅然獻出自己美麗的家園支援國家建設。
  • 樂至小村建「村史館」,籮兜、漁船都是寶
    在樂至縣石佛鎮榮家溝村的「村史館」裡就收集起一大批展示川中民風民俗的老物件用展板講述蟠龍湖各個景點的傳說記錄榮家溝村的歷史變遷近年來,榮家溝村依託蟠龍湖,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到村裡遊湖觀景的外地遊客越來越多
  • 留住鄉愁振興鄉村
    三年磨一劍兩村入選首批省級傳統村落名單今年4月上旬,省住建廳、省文旅廳等五部門聯合下發通知,認定公布了第一批107個江蘇省傳統村落名單。此舉意在保護傳統村落留住美麗鄉愁、讓鄉村重煥生機。幸運的是,我市連雲區的黃窩村和大竹園村2個村成功入選。
  • 商城縣文化和旅遊行業職業技能提升培訓班在金剛臺鎮成功舉辦
    2月10日至12月14日,縣文化和旅遊行業職業技能提升培訓班在金剛臺鎮成功舉辦,來自金剛臺鎮旅遊路沿線的80餘名群眾參加了培訓。12月10日上午,在開班儀式上,縣文旅局副局長楊允剛作了開班儀式講話,金剛臺鎮副鎮長潘紅就培訓紀律進行了強調。
  • 2020年9月時政熱點分析:留住城市記憶 記住鄉愁
    2020年9月時政熱點分析:留住城市記憶 記住鄉愁 2020-09-14 16:14:14| 來源:中公教育
  • 安順:建檔案修村志 深挖鄉愁文化 打造文旅融合新業態
    近年來,安順市堅持把鄉村文化振興貫穿於鄉村振興的各領域全過程,著力布局「全域旅遊+鄉愁文化」新業態,深入推進「旅遊+文化」發展戰略,打好鄉愁文化和黔中特色文化兩張牌,通過建檔纂志留住鄉愁文化,為鄉村振興固根基、聚人心、謀發展,進一步堅定全市各族群眾鄉土文化自信,把鄉愁文化貫穿於鄉村振興的各領域
  • 「傳承記憶 留住鄉愁」,新火苗點燃北頭村永不消逝的歷史傳承
    「傳承記憶 留住鄉愁」 ,新火苗點燃北頭村永不消逝的歷史傳承▲見圳成長。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也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作為深圳城市歷史的見證者,南山街道的北頭社區(原北頭村)的原村民們曾以養蠔為生,後來又在時代的大浪潮中改頭換面,招商引資辦企業,在歷史的進程中,他們承載著一座城市的人文記憶和時代縮影。留住文化根脈,傳承時代精神,致敬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
  • 商城縣:小草莓大產業
    據了解,該草莓基地是商城縣康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七個草莓基地之一,七個草莓基地分布在該縣鯰魚山街道辦事處、赤城街道辦事處、河鳳橋鄉、金剛臺鎮等地,統一叫豫南龍潭草莓。 「我們合作社實行『合作社+農戶』模式,在我的帶領下,帶動七戶農戶種植草莓120餘畝。我們實行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生產資料供應,統一品牌銷售,共同打造豫南龍潭草莓品牌。」合作社負責人周宜章介紹說。
  • 南江:呈現巴山夜雨的詩意棲居,講述革命老區人的鄉愁故事
    根據建議調研成果,我建議依託悠久的鄉愁文化建立南江鄉愁文化學院,留住鄉村「形」 守住鄉愁「魂,提升南江文化品質,呈現巴山夜雨的詩意棲居,講述革命老區人的鄉愁故事,推進鄉村文化振興。2018年10月13日,全國第一所鄉愁文化學院南江縣鄉愁文化學院揭牌暨首期開班儀式在長赤鎮禹王宮舉行,縣委副書記、縣長李善君,副縣長杜曉莉出席揭牌儀式。
  • 金剛臺下奏響脫貧致富奮進曲
    金秋九月,大別山河南境內最高峰金剛臺下的商城縣金剛臺鎮,丹桂飄香,碩果纍纍,剛收割完稻穀,顆粒歸倉的農戶個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金剛臺鎮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鎮,先後獲得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鎮、中國十大美麗鄉鎮、全國生態特色旅遊鎮、「河南省新農村建設先進鄉」、「河南省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作先進單位」、全縣「四位一體」建設紅旗鄉鎮等榮譽稱號。截至2020年9月,建檔立卡貧困戶991戶只有51戶136人未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53%。
  • 周口有故事:留住鄉愁 弘揚周家口農耕文化
    收集各類農耕器具 來源:華威民俗文化博物苑在杜超和館長杜忠義兩人看來,建設博物苑的目的旨在不忘農耕初心、留住歷史根脈。雖然很多農具已被機械代替,但前人流傳下來的農耕用品,無不彰顯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尤其是現如今農耕嬗變,站在由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的歷史節點上,此舉對於如何傳承農耕文化、留住農耕記憶、弘揚農耕文明、教育子孫後代,都具有很好的歷史和現實意義,也留住了展現豫東農耕文明的一張「特色名片」。
  • 留住鄉愁!南昌新建區首座鄉村藝術館,滿滿的兒時記憶!
    歷史建築是文明的傳承文化的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手扶拖拉機,二八式自行車,黑白電視機,舊糧票……這些許多人留在記憶裡的鄉愁,如今在南昌市新建區溪霞鎮土庫村的鄉村藝術館裡此館為新建區首個鄉愁記憶館,集村史演變與農耕文化展示為一體,通過文字、圖片、實物等形式,展示了幾十年來土庫村的歷史變遷
  • 雲南華寧衝麥村:黨建引領文化聚力 留住「鄉愁記憶」
    衝麥村是雲南省玉溪市華寧縣寧州街道的一個行政村,這裡綠林掩映,潭泉清澈,古式房屋錯落有致,一條條青石板路在村中蜿蜒伸展…… 近年來,衝麥村黨支部堅持以「黨建+村落保護」的發展理念,積極推進傳統村落村居環境改善、村莊業態培育、鄉村文化傳承、農民持續增收,以黨建為引領留住「鄉愁記憶」。
  • 金剛臺鎮抓學習轉作風提升工作效能
    金剛臺鎮多措並舉,狠抓學習促幹部作風轉變,促進全鎮黨員幹部整體素質的進一步提升,有力保障全鎮各項重點工作提質量、上臺階。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築牢立德樹人根基。通過政治理論學習,增強黨員幹部「四個意識」,堅定「四個信念」,做到「兩個維護」。
  • 聚力群眾文化期盼 建好村史館惠民心——陽朔縣促進文旅融合發展見聞
    近日,桂林市陽朔縣白沙鎮舊縣村史館正式建成,村史館前言的詩詞引人入勝,悠悠詩歌道出了該村的悠久歷史和瑰麗風光。    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是,該村史館以「舊縣人文史」五字為主線,通過「一座舊邑、十裡縣宇、百世人和、千古文章、萬載史冊」五個版塊,向世人展現一幅壯美的舊縣歷史人文畫卷。
  • 網友:商城縣和諧小區有人種罌粟,民警快速出擊依法剷除...
    網友通過緣在商城APP發帖:商城縣和諧小區28-26號樓花壇之間種有罌粟?獲悉後,緣在商城將此事向網監大隊報告,網監大隊立即通知鯰魚山派出所前往調查,半小時後獲悉,情況屬實,查獲11棵!4月20日上午,金剛臺派出所接群眾舉報稱:在商城縣金剛臺鎮盧店村,有人種植罌粟。接報後,所長李福林立即帶領民警到現場踏查,在盧店村梁窪組一塊菜地內,發現已經開花掛果的罌粟苗。
  • 自此,中關村有了「村史館」!
    眾多資源的重要街區它正向世界發出海澱最強音曾經的白頤路,如今的中關村大街曾經的電子一條街,如今的中關村科學城中關村在悠悠歷史長河中見證了歲月的變遷百餘年的發展歷程如今都濃縮在中關村眾享薈地下一層「城市歷史空間」——中關村村史館今天
  • 「民間文化的拾荒者」:「撿拾」民藝,記住鄉愁
    南1展廳正在展出「記住鄉愁——山東民藝展」,1500餘件(套)民藝展品都來自他多年下村中的「拾撿」,那些鍋碗瓢盆、桌椅板凳、被褥衣裳、農具玩具……被拭去時間的塵埃,擺放在博物館裡,琳琅滿目地展示老百姓衣食住行用的方方面面,帶著叫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