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冬天不減肥,春天徒傷悲。」
但生活在泉州這座城市
對於吃貨們來說
減肥永遠是一種近乎奢侈的夢想
那麼
吃貨眼裡的泉州究竟是什麼顏色?
醋肉一定是泉州人的本命!葉叔、蔡媽媽、杜阿姨...泉州大街小巷的醋肉攤數不勝數。
阿雲特色飯店裡,嫩滑多汁的沙姜雞翅,再加上表面裹著的醬汁,作為吃貨怎麼可以放過。
西街的阿姨雞架,外酥裡嫩,鹹淡適中,香得連骨頭都想拿來嘬一嘬。
華大小推車飄出的陣陣香味,賣的一碗「辣條烤冷麵」,全學校都在誇!
馬蹄酥個頭雖大,但口感好,做零嘴小吃再合適不過。
別忘了還有蒜蓉枝,熱騰騰一出鍋,口口香酥。
日頭西落,下課的七中學子在等雞蛋漢堡出爐,用它來犒勞自己一天的勤奮學習。
華塑美食館賣了10年的炒粿條,在拆遷之前一定要再去吃一次啊!
阿桂滷大腸可以說是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香,脆,入味,滷大腸的靈魂就在這一口。
略帶甜味的冬瓜糖,吃起來口感冰涼,和記憶中的味道並無兩樣。
被青粽葉包裹著的侯阿婆肉粽,蒸好後還帶著些許粽葉的清香。
清晨到清源山泡茶登高,總想著那一口南臺拌空心菜,吃的已然不是一份味道,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吃了清明粿,才算過清明,唇齒留香,糯嫩綿軟,回味無窮。
後城豹哥的海蠣煎,蔥蒜香搭配著,色香特別誘人!
一口清爽的青檸氣泡水下肚,只想直呼「爽」!
冰島茶餐廳的哈密瓜冰淇淋,有去必點,便宜又好吃。
先來一把沙嗲肉串~沙沙甜甜的感覺,很是獨特。
每次經過塗門街口都覺得好香,這誘人的香味就出自斯丹薑母鴨。
自打讀書就常來的鳳池烘豬腳,藏在小巷裡,夫妻倆一賣就是31年。
莊阿姨芋頭餅,松鬆軟軟,芝麻香氣濃鬱,皮薄又酥脆。每次經過都會忍不住多買幾個,和家人分享。
馬來MO的肉骨茶,茶湯看起來像「醬油湯」似的,藥材的香氣卻讓人著迷,熱乎乎的下肚,暖心又暖胃。
新鮮出爐的滿煎糕、小小一碟的壺仔飯,每一口都是不可多得的煙火之味。
元宵圓就是從小吃到大的味道,花生芝麻餡的更是怎麼吃都不膩。
記憶裡甜味豆花最潤口,街邊賣豆花的阿姨也特熱情。
郵政的饅頭從上世紀90年代一路火到現在,趕早來買的人潮,成了郵政一道奇妙的風景線。
遠芳小籠包的香味,更是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頭上。
吃過泉州面線糊,你就會知道,這座古城也許不太熱烈,但足夠溫暖。
吃多了炸物,總想著再來份東來菜頭酸,清爽下火還解膩,老少皆宜。
街口籠屜裡的潤餅皮正在等待出鍋,和海苔碎、胡蘿蔔絲、豆皮一起,喚醒你的味蕾。
夏夜裡最火爆的紅,必是六灌路一整條街的小龍蝦,麻辣人生就融在這一盤之中。
微辣的洪瀨雞爪,咬一口都是膠原蛋白,吃完還不忘舔乾淨指尖的餘味。
香噴噴的水煮田雞,一鍋就足以開啟宵夜時光,肉食者絕對無法拒絕!
意式風味的海鮮燴飯,用料足,口感才豐富,一上桌就讓人食慾大增!
還有表皮焦脆的香腸,刷點辣醬,怎一個爽字了得!
現摘現吃的荔枝,滿口的清甜,這才是泉州夏日不可或缺的味道。
古老的西街長巷子裡,阿婆手裡的豌豆黃,需要有人慢慢地品嘗。
油鍋裡翻滾的安海菜粿,背後都藏著一個功力十足的手藝人。
惠安打鐵巷裡,剛剛出爐的綠豆餅,散發著陣陣誘人的香氣,忍不住想掰開嘗嘗。
鹽水浸過的楊桃,褪去了酸調,泡出了甜味,超開胃!吃完它我還能再吃一條街~
只需一口就能牢記的炸地瓜,表皮乾乾脆脆,咬開卻軟軟糯糯得甜。
炒黃粿,金黃顏色很有食慾,Q彈柔韌的口感和白粿很像,能額外吃出了在鹼粽裡感受過的清甜。
腔調時光的墨跡舒芙蕾,不要單看外表,味道可以媲美奧利奧哦。
一吃海蠣煎就一定愛挑大朵的牡蠣,高蛋白攝入量爆表!
七中後門不止雞蛋漢堡,還有如意壽司可以打卡哦~
米血糕,不論烤著還是吃蒸著吃,怎麼吃都好吃!
作為夜市和大排檔的常客,釘螺是怎麼吃都不會嫌棄麻煩的食物,一上桌就能被搶個精光。
開元寺的一碗臘八粥,承載了多少代人的念想,年年歲歲保安康。
最受歡迎的草莓,用它製成的舒芙蕾絕對是少女們的下午茶必點。
配上米醋和辣椒的福鼎肉片才算完美,聞著就讓人垂涎欲滴。
每個夏天,總要掀起一場「脆桃和軟桃」戰爭。桃子的季節,連空氣都泛著甜甜的味道。
能代表泉州這座城的顏色,絕不是單一的。
放下對體重的執拗,張嘴吃遍這天地。
畢竟人間真味,此處皆有。
吃貨攻略 | 第88期
編輯 / 拍攝: 番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