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資訊▕ 知識分享▕ 專業解讀
訂閱NewMediaLab
廣東省新媒體與品牌傳播創新應用重點實驗室
本期作者
想繞遠路回家的橘貓
本期關鍵詞
雲蹦迪 | 娛樂行業 | 直播
說起「蹦迪」,很多人可能會首先聯想到酒吧、夜店,但是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這些人群密集的線下娛樂場所不得不面臨停工歇業的困境。
禁足在家的生活現狀使得年輕一代線上娛樂的需求暴漲,由此催生了基於線上強互動性的各種音樂類直播,並迅速在全網範圍內蔓延,即最近火爆的「雲蹦迪」。足不出戶,就能找到最嗨「宅家模式」,「雲蹦迪」完美詮釋了「只要心中有音樂,哪裡都能是舞池」的生活態度。
2月8日,上海知名夜店TAXX酒吧率先在抖音上開啟直播,4個小時持續霸榜直播榜,打賞總收入超過70萬。次日,One Third酒吧在抖音上直播互動蹦迪連續5小時,累計在線人數超過121.3萬人,打賞總收入高達200多萬。
「雲蹦迪」的星星之火,讓酒吧夜店從業者以及線上各大直播平臺都看到了新穎的燎原之光,紛紛下場角逐。2月10日,由快手直播發起的「不如雲蹦迪」項目首次落地,多家夜店、酒吧等廠牌紛紛入駐,覆蓋北京、長沙、成都、重慶、青島等諸多一二線城市。其中,拾叄先生SIR TEEN開播僅26分鐘,便圈粉30萬,直播間內同時在線人數超過10萬,單場總觀眾累計超過231萬人次,點讚量更是達到了300萬以上,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其實早在2月4日,摩登天空便開始在B站上直播了第一場「宅草莓」音樂節,這也是草莓音樂節首次在線上開辦,邀請了新褲子、盤尼西林、海龜先生、滿舒克、Tizzy T 等眾多熱門樂隊和獨立音樂人與觀眾一起「雲蹦迪」。足不出戶的音樂節立馬引爆年輕圈層,在疫情陰霾中為娛樂行業探尋一條止損之道。
「雲蹦迪」何以引爆用戶狂歡?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社會經濟的運行按下了暫停鍵,首當其衝的娛樂餐飲等線下實體產業更是迎來生死危機。實質上,強大的求生欲下,藉助短視頻直播風口催生「雲蹦迪」的火爆,有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1. 疫情壓抑下用戶的狂歡需求
艾瑞諮詢發布的《2019 Q3中國在線直播行業發展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戶規模將達5.24億。其中30歲以下的年輕用戶佔80.4%,90後和95後是在線直播用戶的主力軍,也是參與「雲蹦迪」的主要用戶。
疫情的肆虐,娛樂場所的關停營業,「宅家」的日常生活狀態,使得年輕群體的生活圈變得更加封閉,由此愈發依賴網際網路技術與外部的反饋來獲取心理上的慰藉。如前段時間大火的「雲監工」一樣,用戶通過直播進行「圍觀」,在原有意義的基礎上賦予其特定的娛樂屬性,在對其進行凝視的同時完成情感的宣洩,打破單調的日常居家狀態。
而「雲蹦迪」的橫空出世,為年輕用戶提供了足夠刺激與新奇的「圍觀」場景,極大滿足了他們渴望出去玩樂的心理需求。蹦迪、直播兩者自帶的強社交屬性,讓用戶能夠在聽著震撼音樂的同時,通過刷彈幕、實時評論、打賞等虛擬儀式化活動彌補身體的不在場,以新穎的娛樂形式滿足需求,取悅自己。
2. 線下娛樂行業的強大求生欲
疫情當前,全國數以萬計中小企業都處於水深火熱的生存困境之中,復工之前如何自救,成為眾多企業需要面對的難題。對於Club一類強現金流的行業來說,客流是核量業績最為重要的指標,但一場疫情將全國民眾「困」在家中,線下客流慘遭切斷,而場地租金、人力成本又佔據了日常支出的重頭,在這種沒有盈利來源的狀態下停擺一兩個月就十分致命。
強大的求生欲促使酒吧行業將目光聚焦於線上,以「直播+」的形式將線下蹦迪轉移到線上,開闢了一個全新的消費場景。在維繫、穩固原有客戶群體的同時,又能通過直播這一形式降低酒吧消費門檻,將更大面積的人群轉化為潛在消費群,以此在特殊時期產生經濟效應來延長企業的生命周期,強化行業影響力。
3. 平臺直播技術賦能與流量加持
「雲蹦迪」的風靡,離不開背後各大短視頻平臺的支撐。以快手為例,在這次「不如雲蹦迪」項目上,快手直播團隊推出鎖鏈直播間技術,即用戶只需進入任意一個雲蹦迪直播間,就能實現在各個蹦迪現場的自由切換,跨時空體驗北京、重慶、成都等各地酒吧的夜店氛圍。另外,快手採用的直播連麥技術,賦能酒吧打造出更為逼真、沉浸和高互動的雲蹦迪現場,用戶在觀看DJ打碟的同時,還可以與其進行實時互動。
此外,快手還為這些入駐的酒吧品牌提供大量的運營支持和資源支持,在直播廣場banner等強曝光的位置設置直播間入口,讓「雲蹦迪」獲得更大的曝光,吸引更多用戶參與,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影響帶來的衝擊。
雲蹦迪,是未來風口還是曇花一現?
線上蹦迪的爆火,是線下娛樂場所慘澹狀況的側寫。不可否認,對於廣大處於疫情陰霾下的酒吧而言,試水「雲蹦迪」會是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但是這一模式是否會持續火爆進而成為未來風口呢,還是僅僅是特殊時期的曇花一現?
首先,直接利用直播的形式,把蹦迪這種極其強調現場氛圍和用戶體驗的活動形式搬到線上,在其他硬體設施都未有巨大變革時,「雲蹦迪」很難模擬實體現場聲音、光效所帶來的氛圍感以及面對面的直觀體驗。因此「蹦迪」的儀式感和狂歡感也就相對弱了很多,畢竟在電音愛好者看來,迷離絢爛的燈光配上DJ的熱場,又有無數陌生人在舞池跟隨節拍搖擺,這種沉浸氛圍是「雲蹦迪」目前不可比擬的。
另外,從商家盈利的角度來看,相比於線下消費的盈利,依靠直播刷禮物打賞獲得的收入,僅僅是杯水車薪。相關數據顯示,目前Club的主要收入來源是酒水消費,例如杭州的ONE THIRD,場內約80個卡座,平均一個卡座一晚消費5000元,單日的酒水收入就可高達40萬元。
還有一個值得留意的現象,便是目前依靠「雲蹦迪」獲得大量關注的酒吧大多帶有「公益」屬性,即在完成直播後會在其公眾號、微博等社交平臺聲明所有收入都將用於捐贈疫區。從這個角度來看,不以盈利為目的的「陪伴」,或許也是他們能收穫關注和巨額打賞的重要原因。
其實,DJ現場直播打碟並不是新鮮事。早在虎牙直播上,就已經有不少DJ以主播身份入駐直播平臺,但是在直播榜上卻鮮見DJ類直播的身影,這也從側面說明在以前非特殊期間,「雲蹦迪」並不能很好地直接觸動用戶與市場。
但是經此疫情,「雲蹦迪」的出圈輻射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市場,線上直播的方式未嘗不可成為夜店、酒吧等娛樂場所常態化的運營手段,通過線上所聚集的人氣熱度為線下門店引流,也讓這場「雲蹦迪」引發的流量效應持續變現。
總的來說,在疫情防控期間,不管是「雲蹦迪」、還是「雲睡覺」,任何能夠消磨時間的內容形態,都有可能爆火。擁抱線上,開啟「雲蹦迪」,對於酒吧這種沒有其他營收方式和渠道的線下娛樂企業來說,未嘗不是一種「曲線救國」的嘗試。至於是否能乘勢形成全新的商業模式,還是僅是曇花一現,目前還不得而知。
彭志局| 文字
李閃閃| 編輯
羅玉清 | 責任編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