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南衛視動畫片《菲夢少女2》因為人物頭髮五顏六色被舉報停播,讓小朋友們滿頭問號。這些年被舉報的動畫還有很多,理由你想像不到:
比如《小豬佩奇》讓孩子看了學豬叫;《黑貓警長》抓壞蛋的手段涉嫌暴力;《我為歌狂》教唆早戀……
照這個標準,那我們小時候看過的動畫,基本全是「雷」。
配合b站彈幕實用,效果更佳: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K411H7BD
最近,湖南衛視有一部動畫片被舉報「價值導向有問題」,嚯,這一聽可不得了,這片兒到底做了啥?仔細看一眼舉報信,我窒息了:因為人物把頭髮染成五顏六色,穿得花裡胡哨還在舞臺上表演換裝。
小問號,你是否有很多朋友?
咱先不討論孩子應不應該染髮,就說動畫人物花花綠綠的頭髮,這難道不是常規操作?二次元人設大多錐子臉、大眼睛、小嘴巴,如果頭髮還一個顏色,你能分得清?
就拿大家經常吐槽的「京都臉」來說,角色去掉頭髮都長一個樣,要是再把發色全換成黑的,那就不是看動畫了,是大家來找茬。這麼介意頭髮的顏色,您不如直接買個黑白電視機。
這舉報理由已經讓人很疑惑了,更疑惑的是,舉報居然還成功了,動畫片被停播整改。
湖南廣播電視局說,雖然這內容沒有導向問題,弘揚的都是各種迎難而上、永不放棄的正能量,發色不同也只是為了區分角色,而不是提倡染髮;但是,確實忽略了對未成年人潛移默化的影響,未在情節細節上做仔細推敲。
如果看到動畫人物的頭髮,孩子就會去染髮,那我們這一代豈不人人都是調色盤。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看過的,日本的《蠟筆小新》《神奇寶貝》《火影忍者》《美少女戰士》,美國的《飛天小女警》《辛普森一家》,哪個不染頭髮?國產的《巴啦啦小魔仙》,摸仙堡裡綠的橙的粉的紫的都有,還給一個黃毛取名叫「小藍」。
京劇更不得了了……哎呀我滴媽,會不會教壞小朋友去染臉?
發色,是近些年部分家長舉報的集大成者,其他動畫被舉報的理由,你想都想不到。
比如說,近些年讓小朋友為之痴狂的《小豬佩奇》,當年剛播出來就被家長舉報了,說家裡的熊孩子一聽到「佩奇」兩個字,就「主動豬叫(叫),跟聲控開關一樣」,影響太「惡劣」了。
親,這邊建議您順便舉報一下《動物世界》呢,孩子看久了可能會學虎叫學猴叫學土撥鼠叫,學出一個動物園。貓貓狗狗啥的也別養了,「我們一起學貓叫」這首歌就是「社會毒瘤」!用心險惡!舉報!
佩奇的奇妙歷險,還沒結束。由於它經常和喬治一起跳泥坑,有的家長也崩潰了:不行啊!孩子如果跟著學蹦迪,在泥中玩857,弄髒衣服鞋子怎麼辦!
不會吧不會吧,這都能被舉報?還沒完哦,豬爺爺、豬奶奶、豬爸爸、豬媽媽帶著佩奇和喬治去摘蘋果的那集,因為樹太高,豬爺爺就讓大家聚在蘋果樹周圍用力地搖晃,於是下起了蘋果雨。
家長一看怒了:這是破壞樹木的不文明行為!教壞我家女兒!
按這個腦迴路去思考問題,所有教育孩子要變通的故事,都可以狗帶了。《烏鴉喝水》,放了石頭的水還能喝嗎?孩子有樣學樣拉肚子怎麼辦?《司馬光砸缸》,不是你家的缸你不心疼哦,故意毀壞他人財物!《曹衝稱象》,你知道稱一頭象需要搬多少石頭嗎,勞民傷財!這些故事都會教壞小朋友,通通舉報!
要我說《佩奇》這部動畫片就不該存在,吹風機居然還會說人話,多影響兒童認知啊!
國產的《熊出沒》也被舉報「帶壞小孩」,因為主人公說髒話。說了什麼呢?「可惡」、「見鬼」、「笨蛋」……最後,動畫片整改,髒話「臭狗熊」改成了「小熊熊」。
這些年,還有哪些耳熟能詳的動畫片,被家長舉報過呢?講述俠士與壞人鬥爭的《虹貓藍兔七俠傳》,說是內容低級、充滿暴力,會讓孩子心性大亂,養成愚蠢而低級的審美觀。
與匪徒鬥智鬥勇的經典動畫《黑貓警長》,因為對壞蛋噴水、動手、開槍,被舉報打打殺殺、血腥暴力。
講述志同道合的少男少女們,一起追尋音樂夢想的《我為歌狂》,被舉報教唆早戀。
看完這些,我真的是脊背發涼、痛心疾首。後怕啊,這些年我能健康長大真是太不容易了,稍不留神就可能墮入那「罪惡的深淵」。
不信我給你掰扯掰扯,當年我們看過的動畫片藏「雷」有多深。《葫蘆兄弟》批量克隆、拉幫結派、虐殺野生動物;
《海爾兄弟》衣著暴露、公開賣腐、給同伴戴綠帽;
《藍貓淘氣三千問》什麼奇怪的動物都講人話,還強行「拉郎配」,把貓和老鼠放在同一陣營;
《舒克和貝塔》非法持有重型武器;
《大頭兒子小頭爸爸》涉嫌婚外情;
《西遊記》大師兄豹紋鋼管超性感,二師兄袒胸露乳搞低俗,打砸搶燒、藐視法庭、違背科學、宗教迷信,遍地都是關係戶,整天啥事不幹就想吃人。
你說我不愛看電視,那行,遊戲打過沒?就說《大富翁》,表面走的是可愛治癒的畫風,人畜無害的,實際教你的都是通貨膨脹、商業壟斷、強買強賣,莊家居然還可以操縱股市,這可是吸人血啃人骨頭的事兒啊。
國民RPG《仙劍》呢,一到十裡坡就有妖魔鬼怪,嚇得我小漁村都不敢出,半年後才認識趙靈兒。殭屍、巫術、穿越、人妖情未了,這都什麼怪力亂神的情節?御劍飛行,恐高症的小朋友昏古七了怎麼辦?後來還有一頭紫發的女媧後人、撞色雙拼的西周貴族,你跟我說這是華夏民族的祖先?
好,哪怕你連遊戲都不打,一心只讀「聖賢書」,殊不知四大名著就是「四大巨坑」。《三國演義》毆打官員、破壞生態、皮包公司、女裝大佬;
《水滸傳》打家劫舍、暴飲暴食、滿口粗話、cosplay;《紅樓夢》悲觀主義、鋪張浪費、通姦亂倫、「後宮鼻祖」;《西遊記》裡多少血呼啦的牛鬼蛇神,簡直就是一克蘇魯,非得把娃嚇死不可。
所以說,為了還自己一個公道,我真誠地呼籲大家拿起手機,把上面提到的亂七八糟通通舉報!
現代社會信息龐雜,家長對孩子接觸的東西多一分戒心也是應該的,畢竟有些作品確實有問題。
比如就在前不久,暢銷童書《淘氣包馬小跳》引發了爭議,書裡馬小跳居然在和朋友討論哪種自殺方式比較好,「拴根繩子在脖子上,再找棵樹吊死」,「舌頭會伸出好長」;「從樓頂上像鳥兒一樣,張開雙臂飛下來」,「死不瞑目的樣子把別人嚇死」。
家長一看嚇壞了,這是在教孩子自殺啊,肯定得舉報。後來,這本書被書店下架,新版刪除了自殺情節。
今年4月,一個5歲小女孩被家長發現在家拍裸照,因為她玩兒童遊戲《迷你世界》時,有人教她這麼做,還囑咐「不要告訴媽媽」。家長這才發現這款遊戲有多可怕,它的地圖留言板出現過色情文字,有些地圖為了迎合涉黃內容,搭配了椅子等道具。還有人會在遊戲中留下QQ、微信號碼,引誘孩子加入涉黃群,向他們索要私密照片,並發布色情視頻和動圖。後來,這款遊戲主動從全網下架。
這些童書和遊戲確實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舉報它們沒毛病。但無視作品主旨,僅僅因為染頭髮就舉報,就有點誇張了。
我國影視作品沒有分級制度,家長一視同仁地認為,動畫片都是給小孩看的,一旦發現不夠低齡化,就舉報走起。
再說隔壁日本,雖然動畫業內有「分級自律」,但家長們管得也挺寬,「十八禁」都不放過。最經典的《School Days》,《日在校園》,劇情不用多說了吧,差不多就是一個(戰術咳嗽)「高中生戀愛物語」。大結局的前一晚,京都突然發生了16歲少女手斧弒父的惡性案件,社會輿論一片譁然,學生家長憤怒不堪,認為此類動畫要承擔責任。電視臺迫於壓力臨時停播,換了個北歐風景片湊數。無數粉絲守候到凌晨,等來的卻是一條靜謐的河上,飄過一艘靜謐的輪船,這就是史稱的「Nice Boat」事件。
還有很多日本家長想封殺《蠟筆小新》,因為他們覺得新醬「人小鬼大還好色」。後來,光是「光屁股」就改了好幾次,諸如「舔劍裝死」的情景,也打上了註解字幕。
其實,世界範圍內的家長,都存在類似的對孩子過度保護的行為。
《黑鏡4》裡有個故事很有意思。說的是一位視女兒為生命的單親媽媽,在女兒的腦中植入一種程序,讓她可以通過平板查看女兒在哪兒,視奸女兒看到的一切,然後把女兒視野中血腥、色情等一切負面信息通通打碼。
外公突發疾病,女兒只能看到一團馬賽克;同學受傷,馬賽克;狂吠的狗,馬賽克;流血的手指,馬賽克。所有媽媽覺得女兒不該看到的東西,通通馬賽克。
女兒只知道馬賽克,卻不知道馬賽克後面是什麼,以及為什麼馬賽克。所以她開始自殘、早戀、吸毒,所有離經叛道的「禁果」她都非常感興趣,因為媽媽根本沒教她明辨是非。
到最後,得知真相的她用平板砸爛了媽媽的臉,而血流滿面的媽媽在她眼裡,仍然只是一團馬賽克。
非常諷刺有沒有,現在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可不就是瘋狂打馬賽克嘛。這一點在性教育上尤其明顯,有家長簡直到了」談性色變「的程度。
2017年,杭州一位二年級孩子的媽媽,在網上吐槽學校發的課外讀本「尺度太大」,因為書裡有「男女生殖器」的圖文。雖然學校因為爭議,把讀本回收了,但編寫方並不覺得讀本有問題。他們說,了解是為了更好的保護,性知識需要自然、準確地傳遞給兒童。在他們開設的性健康教育課上,孩子都能大大方方地說出生殖器官的科學名稱,而且年齡越小越自然。編寫方還非常硬核地,繼續出版了同系列的新書。
不得不給這操作點個讚!家長自己不教,還怪學校教太早,孩子如果因為性教育落後犯了錯或者受到侵害,到時候又怪誰呢?
一味馬賽克孩子的視野是沒用的,要教啊家長們!現在有些家長,教育孩子你不行,甩鍋倒是第一名。
一份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獨立照顧孩子的父母僅佔32.25%,三分之二的兒童與手機、iPad為伴,僅五分之一的父母重視與孩子的情感溝通。
家長一忙,就在教育上犯懶,把平板手機甩給孩子看動畫片。孩子到底看了什麼,他們不在意,更不用說引導了。等孩子一旦有了什麼壞習慣,又去怪這些片兒不夠「無害」,卻不反省一下,自己陪孩子的時間可能還沒動畫片長。動畫片這鍋,背得真的很冤!
有網友一針見血地說過這麼一番話:「我們只是需要一個背鍋俠,一個可以掩蓋家庭教育失敗、學校教育失敗、社會教育失敗的東西。40年前它是武俠小說,30年前它是香港電影,20年前是網絡,10年前是遊戲,5年前是智慧型手機。」看來現在,輪到動畫片了。
有動畫業內人士說,當前的文化管理系統是單方面制約製作方。製作方沒有反訴機制,一旦遇上有人憑個人意見舉報,就很可能決定一部動畫的生死,甚至對於整個行業來說,都會是「滅頂之災」。
在這裡,李夫人也要順便呼籲一下,希望有監管權力的大平臺能審慎對待。有些舉報太低級,應該摸索更靈活的應對方式,而不是一刀切下架整改,這樣不僅影響廣大高素質觀眾的精神需求,也讓創作者們風聲鶴唳。
《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出現的時候,大家都會興奮大呼「國漫要崛起了!」然而,照這種一言不合就瞎舉報,低級舉報還能通過的情形,國漫談何崛起。
孩子們,管管家長,救救動畫!
好了,這期節目就到這裡啦,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微博、B站帳號,都是@以理扶人hhh,下期再見。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繫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