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阿呆
人醜還顏控的追星狗子在此
萬萬沒想到。
平均氣溫35°+的六月,北京再次陷入「抗疫攻堅戰」。
烈日下穿著全套防護服的醫護人員、深夜挨家挨戶排查的小區社工、第一時間趕到新發地的武警們……
這些可愛的逆行者們,似乎用他們無處不在的身影上演了一次時空穿梭。
而瞬間空蕩蕩的北京街頭,也讓小萬想起了前不久看的一部豆瓣9.3分紀錄片:
《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
《人間世》紀錄片團隊想必不用過多介紹,以鏡頭記錄醫院真實場景、還原醫患關係,團隊打造的兩季同名紀錄片(均為9.6分)早已聲名在外。
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這支團隊也第一時間跟隨上海援鄂醫療隊深入抗疫一線,在武漢幾座定點醫院蹲點拍攝了28天。
跟蹤拍攝醫護人員、患者、志願者,採訪100多位武漢援鄂醫療隊員……
>
團隊在武漢上海兩地持續兩個月的拍攝共積累了逾三萬分鐘素材,最終,這些素材匯聚成短小但震懾人心的6集紀錄片,呈現在觀眾面前。
節目一開始,就是幾個鏡頭形成的鮮明對比:
一邊是武漢封城期間空無一人的街頭巷尾,一邊是金銀潭、雷神山等醫院裡醫護人員緊張的搶救畫面。
幾個交叉剪輯的鏡頭間,寂靜無聲的武漢城與腳步匆匆猶如戰場的病房內一起,刺痛著觀眾的心。
幾個月後,空曠的北京街頭和小區裡連夜排隊接受核酸檢測的居民再一次重現了這種痛。
只是我們知道,在這鮮明對比的背後,是無數居民對戰疫工作的無聲支持、積極配合,是一線工作者和背後的百姓一同創造的感動。
一如這支紀錄片團隊深入武漢抗疫一線,用鏡頭記錄下的那些細微卻動人的瞬間。
而這正是《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區別於疫情至今大多數紀錄片的地方。
在這部6集紀錄片裡,醫護人員的奉獻與辛勞當然不會缺席,但佔據更大篇幅的,其實是疫情期間發生在武漢各個角落裡的閃光細節。
>
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可能大多數觀眾和小萬一樣,對武漢幾家重症醫院的印象,就是片子開頭那幾個鏡頭中的樣子:
醫生永遠在搶救、護士永遠步履匆匆、氛圍永遠緊張又沉重。
但《人間世·抗議特別節目》呈現的,是重症監護室中的另一幅樣子:
因為新冠肺炎沒有特效藥,醫護人員能做的只是在重要節點拉病人一把,更多時候病人還是要靠自身的抵抗力和意志力與病毒抗衡。
因此隔離區中的醫護人員、尤其是護士,做得更多的其實是陪伴和鼓勵。
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紅區(汙染區)裡,住的都是新冠重症患者,ICU則是整棟樓「紅區中的紅區」。
在這裡,醫護人員堅持給每一個患者的床邊放一個柚子,柚子上常常寫著主治醫師們的祈願和祝福:加油、必勝、保佑……
在這充斥著死亡陰影的紅區裡,柚子成了醫護人員和患者心中的吉祥物,象徵著「保佑」。
這並不是醫術竭盡全力之後的求助無門,也不是病急亂投醫的迷信。
那一顆顆柚子,是災難之下的象徵和希望,更是人類在困境中迸發的信仰與力量。
紅區中的護士們日常除了翻身換藥,更多是在幫助病人尋找「生的希望」。
70多歲的老人拒絕治療拒絕進食,不想成為家人的拖累。
貼身照顧的護士急得團團轉,無奈之下撥通患者家屬的電話。
電話那頭的兒子細心安慰、鼓勵,看到希望的老人掛掉電話後潸然淚下,抓緊了護士的手說「我對不起你們」;
武漢籍護士陳桂林常常用家鄉話跟負責的7床患者聊天,親切的方言總能喚起老人許多回憶。
老人和愛人、兒子都感染了新冠肺炎,三人分散在不同病區隔離治療。
老人陷入昏迷後,他的愛人用手機發了千字長信,希望能給老人更多生的希望。
口罩、手術服、防護服等層層包裹下的陳桂林堅持用家鄉話念完了這封信,即使她念幾句就要因為缺氧坐下來休息好久。
還有成功為81歲老人轉院後,武漢本地的醫生和上海支援的醫療團隊一起,在盛開的櫻花樹下留下的那張合影。
櫻花爛漫,春天已到,而裹在臃腫防護服裡的他們,甚至都不知道彼此的模樣和名字。
但名字又有什麼重要呢?重要的是,他們又攜手挽救了一條鮮活的生命。
美國醫生愛德華特魯多的墓志銘上寫著: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這句話已經成為醫護工作者普遍的認知和信條。
但看過紅區裡醫護人員和患者握緊的一雙雙手、看過送康復病人出院後激動到互相擁抱的醫生們,我們對這句話的理解,似乎又更深刻了。
>
>
太陽在哪裡?
疫情期間,醫護人員的付出似乎更讓人刻骨銘記。
在雷神山醫院住院兩個多月後,康復出院的病人謝文英拿著紙筆走遍病區,記下了每一個醫護人員的名字。
雖然無法看到他們的面龐,但謝文英執著地對每個人說著「謝謝」,並再三重複「我會去上海看你們的」。
在全城停擺的幾個月裡,無數志願者撐起了醫護人員的日常保障:
四點半起床準備早餐的大姐、五點半起床開車送醫護人員上班的大哥、每天數次全副武裝進入紅區打掃衛生的阿姨……
還有為醫護人員提供免費餐食的店家,和一趟一趟送餐到醫院的外賣小哥們。
其中一次,一位外賣小哥走到醫生們面前,小聲地說:我能跟你們合張影嗎?你們都是英雄。
是的,他們都是英雄。
方艙醫院休艙當天,41支國家醫療隊,3675名援鄂醫護人員離漢返程。
一位武漢的普通市民穿著厚重的皮卡丘玩偶服,手持「謝謝」字樣站在醫院大門外,對每一輛駛過的大巴車高喊「謝謝你們!歡迎再來武漢!」
這位市民是武漢志願者隊伍的一員,他說:「總得說聲謝謝」……
諸如此類的細節填滿了《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的每一個角落,而這每一份平凡而細碎的感動,都是那段艱難歲月留下的溫暖力量。
最後,小萬想說一個印象最為深刻的細節:
一位康復出院的奶奶走去病區,第一件事是抬頭尋找太陽。
找到後她抬手指著天空說,「哦,太陽在那裡啊」。
是的,太陽在那裡,一直在。
困境這個詞,抽象、模糊。同樣的,人類的堅韌、勇氣,和求生欲之下迸發的滿滿力量,常常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泛詞彙。
但看完《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這些讓人感動的力量與溫暖,就會具現化成一個個畫面、一句句話語、一張張面龐,久久徘徊在你的腦海。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
>
【阿呆往期文章】
點擊即可閱讀
這場被隱瞞的事故,與99%人類有關
當演技女神不再懟演藝圈
《請回答1988》團隊新劇,豆瓣9.4分完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