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
3月16日,大概可以算加拿大抗疫的分水嶺。這一天,加拿大的抗疫從「佛系」逆轉。下午1點,上千萬人民(加拿大總人口不足4000萬)聚焦螢屏前,等待總理「小土豆」現身。小土豆是加國華人給總理特魯多的笑稱,民間喊著喊著就習慣了。
「小土豆」此時正在自己家隔離,因為第一夫人蘇菲前些時日去英國參加會議回來染疾,3月12日確診為新冠陽性。先生作為密切接觸者,與「庶民」一樣,在家隔離了。3月12日那天,加國信息跌宕起伏。孩子們春假在即,早上政府還在發言,「春假外出旅行回加拿大,如無症狀,無需隔離可直接上學」。傍晚時分,卻話風陡轉,所有公校延長放假兩周,至4月5日。
一絲緊張的氣氛彼時方全面萌生,各種報導開始強調「保持社交距離」。
在大部分與國內聯繫緊密的華人心目中,對疫情的警惕自1月份就已與國內同步開始。而對於在中國無親無故的老外,那只是遙遠東方發生的一樁事情,大部分人生活與日常無二。甚至在1月25日,加拿大有了第一例確診,說明是從中國回加拿大的人時,有些善良的老外響應總理「不要歧視華人」的號召,春節期間現身中國城排隊吃中餐。不得不說,因為武漢而憂心忡忡的我們,一邊為他們的行為感動,一邊看著排隊的人群暗自著急。
鬍子拉碴、略顯憔悴的「小土豆」,終於在彈幕各種揣測中現身。隔離期的總理講話,在自家院子裡進行直播。不出所料,第一條就是關閉邊境,非加拿大公民和永久居民不得入境。此外重點是,政府將提供100億加元資金,用於疫情期間救助;號召大家留在家裡,雖然最好的時間窗口已過,也有助於儘量延緩疫情暴發,保護自己,保護他人,保護醫療資源;社區互助守望,比如去買東西時問問鄰居老人需不需要幫助。最後的語氣裡,是藏不住的傷感。
關於鄰裡互助,我的手機裡有一個應用nextdoor,平時信息不多,有些二手物品或信息諮詢。前天偶然看到一條,「隨著COVID-19的暴發,我想幫助任何一位需要幫忙買日用品或藥品的老人。我住在XX區域,很高興幫需要的人買菜送菜。我的郵箱是……需要請聯繫我。」我在那條信息下點了個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並不限於東方,對不?
晚飯後,繼續不由自主地刷新聞,淚點經過一個多月鍛鍊提高不少的我,突然被一條新聞淚目。
「為應對疫情,加拿大返聘5000名退休醫護返工,24小時內收到簡歷超過7000份,有相當人表明不要酬金,志願返工。同時醫院把在實習的護士學生撤下來了,不讓不熟練的學生面臨風險。」眼淚瞬間盈目,加拿大退休年齡67歲,這都屬於易感人群啊,而且加拿大現有防護資源並不那麼充足。除了前期華人的各種採購與捐贈,我還知道一名老外醫生,疫情期間,個人捐助武漢1000隻N95外科口罩。誰想得到,疫情這麼快就來到加拿大。
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大概只能是像總理先生號召的,留在家裡,照顧好自己和家人,保護醫療資源。
眼淚還沒下去,又被朋友圈一條信息溫暖到。「疫情當前,加拿大各超市溫馨提示:把開門的第一小時留給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這樣他們可以用剛消毒完的購物車,推剛消毒完的門把手。這就是加拿大,對弱者的保護滲透到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大家搶著囤貨的同時,請手下留情。」
接著,看到全加拿大有1253個分店的藥店兼美妝和日用品店shoppers的推特,「從本周起,shoppers每天開始營業的第一個小時,將只為需要協助和特別關照的人服務,包括老年人和殘障人士。同時,我們將在每天營業的第一個小時,提供『長者日』20%的折扣,這是在每周四的長者日優惠基礎上的額外優惠。」
許是年紀漸長,許是遠離上了年紀的父母,這種對老人的關愛很容易讓我感動。也可能,誰都免不了老去的那一天,長者心安,你才對未來心安。
疫情之外,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不得而知。我們都在經歷著一個時代,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也許,不論身處何方,每個人儘量有些同理心,有些公德心,心存謙遜與敬畏,經常反思,才能讓世界即使不變得更美好,也不至於更糟糕。文/西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