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坦克 距離春節檔大年初一還有不到12天,由於預售日的嚴重推後,讓整個春節檔的氛圍來得比往年要晚一些。儘管如此,上周《緊急救援》《囧媽》兩部春節檔影片已經在全國各大城市開啟了大規模的路演活動,而隨著本周繼續開展的路演和北京首映活動,以及本周五正式開啟的預售,都宣告著,2020年春節檔終於要迎來宣發的高潮。 雖然年年都喊「史上最強」,但除卻大盤增長之外,春節檔其實年年也都在經歷著大大小小地變化。在外人看來,一部影片定檔在春節檔並最終公映或許與其他檔期沒有什麼不同,無非就是一些宣發規模上的區別,可事實卻遠不止這麼簡單。 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把一部電影安排在春節檔上映,需要幾個步驟?
第一步:立項、開機、殺青、定檔
咱們先看一下今年春節檔影片的一些細節數據。
從今年春節檔的情況來看,殺青時間與公映時間的間隔,基本都在3到8個月以內,算是一個較為健康的影片製作周期。相比以往,今年春節檔影片的籌備時間更充足了一些。不同於去年國慶檔的三部影片都在上映前的一年左右內正式立項,今年春節檔的幾部影片,無論是開機拍攝還是後期製作時間都較為充裕。 一般而言,過於倉促的製作周期,會導致影片在劇本階段以及項目執行層面上埋有一定隱患。而如果影片在殺青拍攝完畢後的一年半還沒有公映,則基本可以被定義為倉庫片了。縱觀世界影史,所有票房成功的項目,也只有像背靠背拍攝的《復聯4》以及需要大量特效打磨的《阿凡達2》的殺青時間與公映時間超過1年半。殺青時間與公映時間距離太遠,不僅會透露出影片片方的不自信,並且後續影片公映的時間與當初在劇本階段對觀眾的喜好判斷也會產生較大的變化,導致計劃趕不上變化,前期市場觀眾口碑預判宣布失效。 不過也有例外,那就是動畫片,這源於動畫片的製作周期與真人電影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製作模式。主打合家歡的熊出沒系列與較為成人向的彩條屋神話宇宙,並不能簡簡單單通過製作周期的長短來判定影片最終質量。
因此要做好一部春節檔大片,至少需要提前一年半就開始立項籌備,對劇本、角色等重要元素進行細緻打磨。而後,則需要拿出一年到半年左右的時間來進行拍攝,特效工作量不大的影片至少留出三個月左右的後期時間,而對於特效工作量大的影片則至少保證半年的後期時間。 另外,今年春節檔的定檔時間也開始趨向於規範化。除了人盡皆知會定檔在大年初一隻差最後官宣的《熊出沒》以外,其他幾部春節檔的影片也都在去年9月末舉辦的佛山院線推介會之後,逐一確定了檔期。與往年最終在11月甚至12月才能最終確定春節檔名單不同,長達四個月的穩定宣發也給予了今年春節檔可靠的額外加成。
其中值得稱讚的是,《唐人街探案3》《中國女排》也開始像好萊塢電影的生產模式一樣,採取先定檔後開機拍攝的成熟工業流程,而《唐人街探案3》更是超前近2年的時間便宣布定檔,已經開始看齊好萊塢A級大製作的工業流程。近日,路陽導演的《刺殺小說家》也超前1年定檔2021年春節檔,信心滿滿。 因此,如果想在大年初一公映,成熟且可靠的做法便是,至少提前3-4個月定檔,並且一旦定檔了,就萬萬不輕易撤檔,目前除了補拍的《捉妖記》外,正式定檔大年初一後來撤檔再上映的影片無一例外都遭遇了更差的票房待遇。
第二步:發預告、海報、物料
定檔完成後,基本就進入了影片的正常宣發期了。不過,對於真人電影來說,沒有1億的宣發費用,想都別想進春節檔,而想要成為春節檔的頭部影片的話,則至少需要1.5億的宣發匹配資源。
把一部影片放到內地院線其實並不複雜,這也是為什麼每周我們都可以看到多達七八部爛片,可如果想把一部影片放到春節檔則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更完整的宣發體系和更大更多的資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這恰恰也是阻擋不少非頭號玩家進駐春節檔的最大原因。
首支預告片可以說是整個宣發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總結整理了今年春節檔7部影片的首支預告發布情況。其中,《緊急救援》和《急先鋒》在影片官宣定檔之前就發布了首支預告片,而其他影片則在定檔之後。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總結的首支預告發布時間是依據線上預告的曝光時間來確定的。事實上,包括《緊急救援》《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在內的多部影片,都曾在線上發布預告之前,在線下貼片發布了15秒的短預告進行曝光宣傳。
從時間長度上來看,首款預告片大多都是1分鐘的長度。而後期工作量最為繁重的《姜子牙》是春節檔七大影片中首支預告片曝光最晚的影片,不過,好在1分43秒的長預告也算滿足了粉絲的期待。 事實上,從首支預告到最終公映,一部頭部影片至少要發布3-6支全長預告,10張以上的電影海報,以及特輯、片段、MV等總計20次以上的物料投放,沒有專業的營銷公司、音樂營銷、海報預告公司加以輔佐的話,很難將如此密集的營銷動作做得有條不紊。 另外,相比其他檔期,春節檔的電影營銷,也是更接近普通三四線觀眾的特殊時期,如何真正將一部影片的知名度與口碑充分做到下沉,是頭部影片在制定宣發策略時的重中之重。
第三步:路演、看片、預售、公映
根據情報君近幾日對7部春節檔影片發行以及影院方的詢問,各家也紛紛推出了區域排片計劃,將所有片方要求的排片比例累加起來,總體已經達到150%以上。這背後往往是大家對自身影片質量的樂觀以及對競品影片質量的「小看」。不過有目標總是好的,每當春節檔,也是發行和營銷公司最累最苦的時候。 從2016年的《美人魚》開始,春節檔定下了公映前絕不看片的業內守則。一般而言,春節檔影片只會進行小規模的內部放映,或者針對部分媒體以及業內人士及院線方的的專場放映,不會進行大規模的路演看片,更不會舉辦大規模的首映禮。當然路演還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因為路演不看片,所以地點也從影院變成了商場、學校等人流更加密集的地點。 的確,在春節檔黑水依然猖獗的當下,看片所釋出的口碑,具有極高的不可控性,影片的缺點很容易被競品影片公司所掌握,從而對影片的正常公映口碑造成一定影響。因此除非是對影片口碑具有十足的自信,如果僅僅是中等偏上的口碑,各家片方還是抱著「求穩」的心態,在正式公映前捂得比較嚴實。 但這一守則在去年《流浪地球》被打破。今年則更是有多部影片紛紛打破以往春節檔不看片的傳統,先不論從1月1日就開始大規模點映的《熊出沒》,《緊急救援》從1月6日開始路演看片,《囧媽》也從1月12日開始路演看片,並且這兩部影片也都將在本周於北京舉辦大規模的首映活動。而根據內部人士透露,除了《姜子牙》外,其他3部影片也有各種看片計劃,雖然規模上可能與前兩部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敢提前看片」,或許也是春節檔逐漸開放的一種進步。 當然,如何把一部影片安排在春節檔,遠遠不是一篇文章所能概括和闡述的。經過長達8年的洗禮,春節檔已經成為遠超賀歲檔、暑期檔和國慶檔的最黃金優質檔期,這也是每年國產商業片電影的最精尖力量。而對於普通影片來說,如何把影片拍好,遠比把它放在春節檔公映,則來得更貼切實際。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一起拍電影。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