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駐馬來西亞使館主辦情系學子·攜手戰「疫」——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與在馬中國留學生專場視頻連線直播活動,白天大使出席活動並講話。駐古晉總領館程廣中總領事、駐哥打基納巴盧總領館梁才德總領事、駐檳城總領館魯世巍總領事及約200名在馬中國留學生代表參與視頻連線。專家組成員分享了新冠肺炎病毒知識、疫情分析及個人防護和心理調節要點,並在線與留學生互動交流。同時此次連線活動還在全馬學聯臉書主頁進行直播,吸引眾多學生、家長在線通過文字參與互動。
白天大使在開場講話中表示,藉此中國政府醫療專家組援助馬來西亞抗疫的機會,使館特別安排了一場專家組與留學生的視頻連線互動,主要是給在馬留學生提供防疫知識,指導大家做好防護。駐馬使領館始終把同學們的健康、安全牽掛在心,這也是黨和政府交辦給駐外使領館的重要任務,是我們當前工作任務中的重中之重。此前,在外交部、教育部大力支持下,我們克服了航運緊張、清關等困難,把9200多份健康包發放到同學們手裡。健康包雖小,但是為大家帶去了祖國和使領館的關愛和問候,希望健康包給同學們力量和更好的防護。請同學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醫療專家組4名成員分別就「怎樣認識新冠病毒」「如何判斷疫情形勢」「疫情下如何做好個人防護」「疫情期間的心理調節」進行了詳細、生動的講解。在互動問答環節,專家組成員從各自專業領域詳細解答了留學生提出的各類疫情相關問題(後附文字實錄)。
白天大使最後總結道,自己曾經也做過一名海外留學生,深知留學生一個人在國外,既要完成學業,又要照顧好自己,非常不容易,給同學們點讚!通過現場的視頻,可以看到同學們的精神狀態都很好。當前,中馬關係穩固友好,很多學校對中國留學生照顧有加。馬來西亞疫情控制得較好,已經連續6天新增確診病例在100人以內,醫療資源也較為充足。儘管如此,也不能掉以輕心,仍要提高警惕做好自我防護,減少不必要的外出。請同學們記住,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你的身後有使領館,有遠在祖國的親人。使領館是留學生的堅強後盾,將為同學們提供最全面的保障。
本次視頻連線直播活動得到在馬中國留學生的廣泛參與和積極評價。活動結束後,同學們紛紛在學聯臉書直播評論區留言,激動地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對醫療專家組、使領館的感謝。許多同學表示,看了直播,決定好好宅在家裡,安安心心留在馬來西亞抗疫。
互動問答實錄
一、如果不幸被確診,治癒後是否會留下什麼後遺症?治癒後抗體會維持多久,是否可以強大到足以抵禦二次感染?
專家組:此次新冠肺炎大多數是輕型或者普通型病例,這些患者治癒後是否有長遠的、不可逆的影響還在觀察中。從目前的案例看,絕大多數患者治癒後都沒有出現明顯的不舒服。有少數輕型或重型患者治癒後還存在乏力、咳嗽、食欲不振等情況,還沒有出現對人體器官的持久的後遺症。新冠肺炎是病毒引起的肺部損傷,與許多上呼吸道或肺部炎症感染疾病一樣,患者的整個呼吸道的上皮細胞會被損傷,治癒後,有的會持續咳嗽一段時間(尤其是本身就有過敏性鼻炎、哮喘症狀的患者),要等到損傷的細胞完全癒合後,咳嗽的症狀才會緩解。每個人的癒合能力不同,年齡越大,癒合能力越差。如果咳嗽症狀一直未緩解,也不用過於焦慮,可單純服用一些止咳藥物。新冠肺炎治癒患者仍要遵循醫囑定期複查。
乏力也是新冠肺炎的症狀之一,其程度比普通感冒和流感更重。治癒後,可以藉助中醫調理方法適當做康復鍛鍊,比如練八段錦等,都可以幫助緩解症狀。治癒後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多攝入蛋白質,多加休息。
新冠肺炎抗體主要有兩種,主要保護的抗體是IGG抗體,它與所有抗體一樣,都會在達到峰值後下降。目前,該疾病發現時間還不長,其抗體能否形成終身免疫還不能下結論,不過,鍾南山院士曾經預估,抗體達到終身免疫的可能性不大。並且,病毒為了適應也會發生變化,所以,即便是治癒後也還是要做好防護,要足夠重視,不要有僥倖心理。
大家也會擔心病毒是否會影響男性的生殖能力,我們觀察其他類型的病毒,治癒後後遺症沒有持續存在,通過康復治療還是可以完全康復的。
二、住所隔壁出現確診病例,我與確診病例未接觸過,除了自己進行住所室內消毒外,對戶外住所附近如何進行全面安全消毒?
專家組:大家只能負責好自己的家門口和家裡面的清潔衛生。公共區域由管理部門負責。外出時,做好防護,儘量不接觸公共物體物表,如果必須接觸,接觸後立即做好清潔消毒,就能保證自己的安全。不用過於焦慮恐慌。
三、有一些研究發現病毒對熱敏感,因此有些推測認為新冠肺炎在熱帶國家的傳播不會特別嚴重。現在馬來西亞國內確診病例超過5千多人,相比而言治癒率較高、死亡率較低,每天增加的確診人數有下降的趨勢,這個狀況要好於一些歐美國家。這是否可以佐證熱帶的氣候對新冠病毒的爆發的確有抑制作用?
專家組:馬來西亞疫情爆發後,馬政府採取了行動管制令等措施,管制令開始一個月後,確診病例新增數量出現下降趨勢。如果未來民眾可以持續執行管制令措施,疫情會持續向好。馬來西亞死亡率低,說明馬來西亞病例發現充分,治療措施及時。
病毒發現早期,根據新加坡病例很快得到控制,非洲沒有病例,且該病暴發時段與普通流感類似,所以曾經判斷高溫可能對病毒有抑制作用。但是從現在的發展趨勢看,新冠肺炎與普通流感區別很大,熱帶氣象對病毒傳播有限制作用,但是作用很弱,我們不能寄希望於氣象條件,還是應該做好自身防護,在疫苗研製出來之前,戴好口罩、勤洗手。
四、健康包裡有連花清瘟膠囊,應如何服用?如何區分普通流感與新冠肺炎?除了連花清瘟膠囊外,還需要儲備什麼藥物?
專家組:普通流感與新冠肺炎症狀在早期很難區分,做專業的檢測,比如核酸檢測可以診斷。一旦有類似症狀,一定要到醫院檢測。西醫暫時沒有特效藥,連花清瘟膠囊目前是國際上治療新冠肺炎的首選藥物之一,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一定注意,連花清瘟膠囊是治療藥而非預防藥,也不是保健品,服用前一定仔細閱讀說明書,尤其是如果對其成分過敏,一定不能服用。如出現有關症狀,可以服用連花清瘟,但不宜長期服用。熱帶地區人體質偏寒,身體沒有四時觀念,連花清瘟膠囊是清熱解毒的藥物,如果不是上火,就不宜服用。
五、超市買回來的水果、蔬菜應該怎麼消毒?
專家組:清洗乾淨即可,能去皮的把皮去掉,削皮之後也要把手和刀清洗乾淨。
六、去了超市等人流較多的地方,回家後衣物應如何處理。
專家組:衣物要及時清洗乾淨,之後在有太陽的地方晾曬更好。
七、馬來西亞是熱帶國家,有很多蚊蟲,蚊蟲是否會傳播病毒?在此期間如染上登革熱該怎麼辦?
專家組:登革熱與新冠肺炎症狀不同,登革熱主要症狀是發熱、肌肉痛、出疹子等,多數登革熱患者可以自愈,除非是再次感染者,症狀持續加重的,一般要就醫。
關於蚊子會傳播新冠肺炎的說法,這是假消息,不要隨意相信。目前沒有證據證明蚊子可以傳播新冠肺炎。登革熱和新冠肺炎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病毒,病毒的自然宿主完全不同。
八、目前馬來西亞施行「行動管制令」,學生們都在家學習,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點外賣。在選擇餐廳時是否需要考慮餐廳規模、消毒措施?取回來的外賣,應如何對包裝和食物消毒?
專家組:點外賣時應選擇經營規範的餐館,是連鎖餐廳更好。儘量購買可以再次加熱的食物,儘量不吃生冷食物。及時去除外包裝,接觸過外包裝之後,一定及時洗手。
九、如果特殊情況需要回國,路上如何做好防護?國內實施的定點隔離政策還會持續多久?
專家組:飛機上是密閉空間,屬人流聚集地,最好能佩戴KN95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疫情期間回國,飛機上全程都要持續佩戴口罩。如果有橡膠手套也可以戴手套,但要注意,戴手套不能替代手消毒,戴著手套依然不能觸摸眼睛、鼻子,下飛機摘手套後,也要給手消毒。如條件允許,也可攜帶消毒溼巾。
回國定點隔離政策要看各地疫情控制情況,各地政策可能不同。
根據「行動管制令」,在馬中國公民可以從馬來西亞出境,但在「行動管制令」期間,出境後,即使持有有效籤證包括學生籤證,也不能再入境。如「行動管制令」之後出現學校可以複課,但入境限制措施不變的情況,將影響同學們的學業。回國的學生也可能因航班減少的原因無法按時返校。
同學們應當充分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評估長途旅行過程中在機場或機艙的感染風險。跨國旅行面臨諸多不便,且公共運輸封閉空間人員密集,極易發生聚集性疫情,應避免非必要的國際旅行。目前國內輸入確診人群中約40%為留學生,旅行途中被感染的可能性不低,相比較馬來西亞當前情況,就地居家反而是比較好的選擇。建議同學們多向國內家長報告馬來西亞的實際情況,減少他們不必要的擔心。
十、日常飲食方面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專家組:1. 要從正規渠道購買新鮮禽肉,食用蛋、奶、禽肉時要充分煮熟;2. 處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開;處理生食和熟食之間要洗手;3. 注意飲食規律,營養均衡。
十一、病毒會不會在電梯內懸浮?如果戴口罩進入感染者停留過的電梯會不會被傳染?如不戴口罩的人同乘電梯,回家後該如何清潔?
專家組:病毒會懸浮在空氣中及物體表面;有感染的風險;回家後立即洗澡、清洗鼻腔、漱口、洗手等清潔衛生。(新冠病毒在無防護下通過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封閉環境中暴露高濃度氣溶膠傳播。)
十二、購買的商品如何消毒?
專家組:一般商品可以做物體表面清潔,必要時噴75%酒精消毒;回家後及時去除外包裝。
十三、外出時,有哪些常見易感染病毒區域?(如電梯按鍵、欄杆扶手等),如何防護?
專家組:密閉環境(電梯、空氣不流通的場所)、高頻接觸的物品(電梯按鍵、扶手等)。減少去人員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接觸物體表面及時洗手。
十四、去超市購物時,衣服、頭髮、暴露在外皮膚等是否也會沾染病毒?回家後是否需要及時洗澡、換衣服?
專家組:有一定的風險,建議回家後及時洗澡更衣,普通洗手液只有清潔作用,無消毒作用。可選購含有氯已定(洗必泰)或者苯扎氯氨+表面活性劑+護膚成分(蘆薈提取物)的抗菌洗手液。
十五、如何有效提高免疫力?有助於預防新冠肺炎的飲食有何推薦?疫情期間是否不建議吃生冷食物,例如:涼拌菜、刺身等?
專家組:注意勞逸結合、作息規律;飲食宜清淡、高蛋白;疫情期間建議不吃生冷食物。
十六、一次性醫用口罩外出使用一次後,放在太陽下暴曬幾個小時,是否可以再次利用?
專家組:對於一般公眾,在沒有接觸過患者或可疑感染者的情況下,可以根據清潔程度適度延長使用時間,酌情重複使用,但應注意專人專用,佩戴前按規程洗手,佩戴時避免接觸口罩內側。一旦口罩被飛沫或其他汙染物汙染,或者口罩變形、損壞、有異味時,應立即更換口罩。
如需重複使用口罩,可將其懸掛在潔淨、乾燥的通風處,或者將其放置在清潔、透氣的紙袋中。口罩需單獨存放,避免彼此接觸,並標識口罩使用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