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是指人類活動的遺蹟,具有考古研究。今日,陝西發現遺址石雕引發大家關注,那麼,陝西發現遺址石雕可分為哪幾大類?有何意義呢?
一、陝西發現遺址石雕是怎麼回事?
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介紹,近幾年考古工作者在石峁遺址核心區域皇城臺大臺基南護牆處發現70餘件精美石雕。
二、可分為哪幾大類?
陝西發現遺址石雕雕刻內容大致可分為「神面」、人面、「神獸」、動物和符號五類。
系列測年數據顯示,這批石雕的年代應不晚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圖為陝西石峁遺址皇城臺東護牆北段上部牆體。
石峁遺址位於陝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鎮,主體內涵為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砌城址,城內面積逾400萬平方米。圖為陝西石峁遺址皇城臺大臺基東南角。
三、陝西石峁遺址皇城臺大臺基遺蹟入選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2020年1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論壇上,「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榜單揭曉。共評出6個入選項目、7個入圍項目。陝西神木市石峁遺址皇城臺大臺基遺蹟入選。
陝西兩個遺址一個入選一個入圍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中國考古新發現」始創於2002年,該論壇認可度高、專業性強,一直備受學界關注。
本次入選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的六大項目分別為:山東滕州市西孟莊龍山文化遺址、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洪河遺址、陝西神木市石峁遺址皇城臺大臺基遺蹟、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湖北隨州市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青海烏蘭縣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
除入選的2019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外,還評選出7個入圍項目,其中陝西漢中市疥疙洞舊石器時代遺址入圍。
石峁遺址三次入選「中國考古新發現」
石峁遺址自2011年開始系統考古工作,石峁遺址由皇城臺、內城和外城三部分構成,城內面積達400萬平方米以上,為中國已知規模最大的龍山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城址。
2018年,考古人員在皇城臺頂東部發現了一處規模宏大的建築臺基,其上分布大量建築基址,暫稱「大臺基」。經2018至2019年的發掘,大臺基輪廓逐漸清晰。大臺基平面大致呈圓角方形,邊長約130米,夯土臺芯,四周以石牆包砌,目前基本將大臺基南護牆及周邊區域完整揭露,並確認了西護牆及北護牆的位置。初步統計,東護牆北段上部棄置堆積內出土各類文物標本不下4萬件,包括骨(牙、角)、石、陶、玉、銅等遺物,還有紡織品和漆皮殘片。南護牆處發現70餘件精美石雕,部分鑲嵌在南護牆牆面上,牆面上鑲砌石雕的現象應與石峁遺址中發現的「藏玉於牆」和以人頭奠基具有相同的精神內涵。大臺基修建和使用年代不晚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石雕年代應不晚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大臺基的發現和確認,拉開了探討皇城臺聚落區劃和功能性質的帷幕,為皇城臺在石峁城址內的核心地位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石峁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孫周勇介紹,這已是石峁遺址第三次入選「中國考古新發現」,此前兩次分別是2012年、2016年。
陝西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填補了秦嶺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穴居空白
本次入圍項目中的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位於漢中市南鄭區梁山鎮南寨村附近。
該遺址是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中罕見的、保留了距今10萬-1.5萬年期間人類化石和豐富文化遺存的洞穴遺址。在27平方米的發掘面積中,發現人類活動面、石器加工點、火塘等遺蹟,出土人類化石、石製品、燒骨、動物化石等遺物萬餘件。從中發現的共生關係清晰的早期現代人化石和華北小石片石器工業系統的石器。這些發現不僅填補了秦嶺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洞穴類型居址的空白,也為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早期現代人可能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假說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學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