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忠旋(左)在工程現場指揮。
對500千伏白鶴灘水電站送出工程施工包二段項目經理鄒忠旋來說,曾在原始森林裡為了尋找基建坐標,忍受蚊蟲叮咬,提防野獸襲擾,幾周不洗澡的日子,有時候都要比他現在的角色好太多。
從一線建設者到擔任重點項目經理,如今,這位80後青年的面前矗立著一座大山:要帶著成百上千的建設人員,穿行在大涼山深山峻岭之間,為全球在建的最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新建一條條輸電「天路」,助力「西電東送」,讓四川的清潔能源,源源不斷、安全穩定地送往東部地區。
11月底,站在位於涼山州布拖縣的施工現場,看著一條條「銀線」穿越大山而來,鐵塔聳立在大山之間,鄒忠旋的眉宇間才舒展開。鮮有人知,他帶領的這批四川「基建狂魔」們,正在以正常施工3倍以上的速度,在保障質量工藝的情況下,高速推進著這項「天路」工程的建設。
「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氣。」鄒忠旋說,他和涼山各個施工現場的建設工人,每天早上看著雲層,聞著空氣裡的味道,都在盼著當天的建設進程不要被大雨「泡湯」。
8月底,白鶴灘水電站送出工程開工,由國網四川送變電承建的線路施工包二標段(布拖側)工程線路全長118.6公裡,將新建鐵塔286基,線路途經布拖縣拉果鄉、木爾鄉、拖覺鎮等9個鄉鎮。
指著線路圖紙,鄒忠旋告訴記者,整個工程在大涼山腹地,沿線70%都是高山大嶺,還有二三十毫米厚的重冰區,建設者們要在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的地方進行建設。
最讓鄒忠旋頭痛的是沿線複雜的地質情況,山洪、滑坡、泥石流等頻發,尤其是遭遇大雨後,材料的運輸十分困難,「項目計劃在明年6月30日前竣工投運,工期不到10個月時間。」他說,讓他沒料到的是,九十月份進入了雨期,「高原上的天氣就像孩子的脾氣摸不透,2個月內下了46天的雨,山路被雨水一泡,再加上泥石流,別說運輸車了,就連騾馬都走不進去。」
「當初,為了在大山裡尋找基建坐標,我們在原始森林當過『野人』,跟蚊蟲、野獸鬥,過著十天半個月洗不了澡的生活。」鄒忠旋說,在這之後,他做過五年項目總工、五年項目經理,「最初覺得白鶴灘送出工程雖然工期緊,但還在可接受範圍,沒想到,接手不久就遇上雨季,接下來還可能有冬季冰雪覆蓋。」
11月12日下午,從指揮中心駕車一個多小時,再步行大半小時後,記者跟隨鄒忠旋來到他口中道路「較好走」的一處施工現場,雨水過後,道路滿是溝壑、泥濘,部分路段為了運輸鋪裝了鋼板,但有的坡度較陡,一般運輸車難以進入,「只能換農用車、拖拉機、履帶式小型運輸車等進行運送,最難的時候只能採用騾馬或者人力。在這裡建工程,建材運輸就是首要難題。」
由於工程跨度大,不可能一天跑完每個現場,鄒忠旋的手機從早到晚都沒停過,「每天要接上百個電話。」他說,每晚還會把當天的工程進展、問題以及第二天的計劃進行匯總、討論,一般討論完就是凌晨了。
為了追回被雨季耽擱的工期,他和建設者們都卯足了勁,在大山裡建設工程,幾個月沒回過家的建設者大有人在,「有時候感覺對不起他們,說好了工期要一天當三天用,現在可能還要翻倍。」
對於施工計劃表,鄒忠旋倒著也能背出來。他說,開工100天內,要完成基礎開挖90%、基礎澆築80%;11月下旬,要大面積鋪開鐵塔組立作業;明年春節前,要完成4個區段的放緊線施工任務……
「搞建設不能靠蠻幹,要掌握新技術,尤其是機械化施工的推廣應用,可以解決很多難題,加快建設速度。」從開工起,鄒忠旋帶領建設團隊總結多年建設經驗,自主研發出深基坑作業一體化裝置以及分體式旋挖機,既保障了施工人員的安全,還大大提高了基坑挖建的速度。
同時為了保障安全,他們還用上了微小火源監測預警系統,開展座地雙搖臂抱杆組塔試驗。鄒忠旋說,座地雙搖臂抱杆組塔是首次使用的一項組塔工藝,為了保障安全和效率,他帶領技術團隊連續6天蹲守,通過實際施工,逐個攻克了多個現場技術難題。
連續數月,鄒忠旋穿梭在高原山嶺,走遍了286基塔位,對每一基塔位的施工環境、運輸情況、外部環境瞭然於胸,從解決工程難題、管理工程建設,到創新技術應用,都在有序推進之中。
川滇交界的金沙江水在崇山峻岭之間奔騰,作為西電東輸戰略骨幹電源的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預計將在2021年7月投產發電,預計2023年全面建成投產後,年平均發電量624.43億千瓦時,基本相當於2018年成都全社會用電量。
「我們將在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建設。」鄒忠旋說,保障首批機組發電後的送出需求。
除了在當地開展建設,吸納就業外,在建的該配套送出工程也一直在助力當地的扶貧攻堅。
鄒忠旋說,布拖是地處高寒山區的半農半牧縣,生存環境貧瘠,經濟落後,是脫貧攻堅戰最為艱苦的地區之一,「我們項目部黨支部與布拖縣補洛鄉的村民開展了『結對子』扶貧,除了近期捐贈的數百臺電視、洗衣機外,接下來,我們將通過以購代捐的方式,購買當地苦蕎、燕麥、牛羊肉等農副產品,幫助老鄉們拓寬增收渠道,找到更多銷路。」
鄒忠旋說,該工程的建設將進一步滿足四川清潔能源消納和水電外送需求,促進四川地區資源優勢轉化為地區經濟發展優勢。源源不斷送往東部地區的清潔能源在促進全國能源結構優化配置的同時,也能進一步助力當地打贏脫貧攻堅戰。
讓青春力量激蕩,讓青春正氣昂揚。
封面新聞長期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你心中的新青年」人選。
哪些向前奔跑的身影曾感動過你?
快來給我們推薦吧!
歡迎通過封面新聞APP的爆料平臺,推薦你心目中能夠代表中國力量的新青年;與此同時,也可以在封面新聞微博、微信等平臺的相關稿件下方留言,歡迎向我們推薦。
①年輕:14-40周歲
②正能量: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
③責任感:遵紀守法,品德高尚,甘於奉獻
④創新力:勤於學習,善於創造
⑤引領風潮:在本職崗位上取得突出成績,具有良好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