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洛浦:特色種植帶動村民穩定增收

2020-12-19 海外網

「這幾棚西紅柿已經成熟銷售半個月了,每天能賣500元到600元。」連日來,新疆洛浦縣恰爾巴格鄉闊恰艾日克村村民伊米爾薩伊普•麥託合提都在自己的大田拱棚裡忙碌著,趕著採摘西紅柿送到批發市場。「我這西紅柿品種好,口感也好,好幾個批發商都在預訂,不愁賣。」伊米爾薩伊普•麥託合提說。

圖為伊米爾薩伊普·麥託合提正在將採摘的西紅柿裝箱。買買提艾力 攝

伊米爾薩伊普•麥託合提所在的闊恰艾日克村人均耕地不足1畝,是一個深度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83戶。一直以來,村民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小麥、玉米、核桃等傳統種植,經濟結構單一。近年來,闊恰艾日克村「訪惠聚」工作隊和村兩委結合脫貧攻堅和本地實際,積極引導村民發展設施農業,爭取籌集扶貧項目資金新建了42座溫室大棚和285座大田拱棚,切實調整產業結構,打破傳統農業種養結構,幫助農民多渠道增產增收。

伊米爾薩伊普•麥託合提在嘗試種植拱棚蔬菜見到效益後,主動承包了十幾個拱棚,種起了西紅柿、辣椒、白菜、韭菜等經濟作物。如今,伊米爾薩伊普家有28個大田拱棚,成了村裡的蔬菜種植戶。「村裡安排有技術員定期來指導,成熟上市前又幫我們聯繫銷售渠道。現在種的西紅柿已經賣出了2萬多元,預計收入5萬元。」伊米爾薩伊普•麥託合提介紹道。

為確保村民依託設施農業穩定增收,「訪惠聚」工作隊與村兩委幫助成立了3個村級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結合實際引進春提早、秋延晚類效益好的蔬菜品種,統一安排種植,統一進行管理技術培訓,統一協調銷售,有效解決了村民缺技術、沒銷路的問題。

同時,村裡還爭取資金建成佔地100畝的果蔬批發市場一座,包括果蔬分揀車間一座和塑料包裝車間一座,庫容量達3000噸,有效解決了蔬菜等農副產品儲存難、銷售難等問題,並為村裡的80名村民提供了就近就業崗位,實現人均年收入1.8萬元以上。

「工作隊幫忙聯繫種植專家為村民培訓了30多次。如今大田拱棚和溫室大棚種植已帶動種植戶人均年增收2500元以上。」闊恰艾日克村黨支部書記麥麥提江·喀斯木說,今年村裡又籌資新建了50座溫室大棚即將投入使用,可以帶動50戶貧困戶增收。

據了解,闊恰艾日克村按照「一村一品一特色」的發展理念,已初步形成特色種植產業鏈。目前,該村80%以上農戶掌握了土豆、西紅柿、辣椒、大蔥等大田蔬菜種植管理技術,40%以上的農戶掌握了溫室大棚種植技術,全村蔬菜種植面積達到500畝。

(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耿丹丹 通訊員 李蓉 阿卜杜拉 古哈爾)

責編:秦雅楠

31841190,.新疆洛浦:特色種植帶動村民穩定增收,.2020-07-23 09:55:54,.204306,.秦雅楠

相關焦點

  • 河北灤州:特色種植助農冬閒增收
    近年來,河北省灤州市榛子鎮注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結合市場需求,引導和鼓勵農民在冬閒時節利用現代設施農業的優勢發展特色香菇種植,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擴展銷售渠道,有效帶動種植戶冬季增收。近年來,河北省灤州市榛子鎮注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結合市場需求,引導和鼓勵農民在冬閒時節利用現代設施農業的優勢發展特色香菇種植,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擴展銷售渠道,有效帶動種植戶冬季增收。
  • 新疆英吉沙:激活發展內生動力
    新疆優樂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員工正在給產品進行包裝。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耿丹丹攝新疆喀什地區英吉沙縣曾是新疆深度貧困縣之一,貧困人口多、致貧原因雜、脫貧難度大。近年來,英吉沙縣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種植、養殖。
  • 新疆拜城縣:發展肉鴿產業 促進村民增收
    原標題:新疆拜城縣:發展肉鴿產業 促進村民增收   11月1日,筆者在拜城縣託克遜鄉布隆村「拜城縣巴依布隆肉鴿養殖
  • 景縣青蘭鄉韓堡定村因地制宜帶動村民增收
    近年來,河北省衡水市景縣青蘭鄉韓堡定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引導村民種植金銀花80餘畝、辣椒60餘畝並在林下養鵝6000餘只、養雞1000餘只。此外,該村投資180餘萬元建設了烘乾車間對藥材等進行深加工,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還帶動了村民增收,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贏。圖為該村村民正在烘乾車間勞作。陳康、宋兵慧攝影報導來源:衡水日報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 門頭溝區下清水村種植白芍,帶動低收入戶就業增收!
    村裡利用景區內15畝閒置土地種植白芍,帶動和促進低收入農戶就業與增收,也為景區豐富了色彩。景區內,20餘名下清水村的村民正在梯田裡除草,確保白芍健康生長。這15000株白芍是區科信局作為精準幫扶項目,專門為下清水村購買的花苗,不但可以觀賞,根莖還可以入藥,具有一定的市場價值。
  • 41歲的他帶領村民種植葛根 讓8000多戶農戶增收
    他從大足區智鳳鎮「起航」,種植葛根12年,現已在全國發展葛根種植基地16000餘畝,帶動了8000多戶農戶增收,讓原本平淡無奇的葛根,闖出了一片市場新天地。近日,秦衛東入選9、10月「重慶好人」榜,對此,記者向其了解了他帶領農戶增收致富背後的故事。
  • 耒陽大和圩鄉:發展「特色蔬菜」產業 讓貧困戶穩定增收
    3月21日,在耒陽市大和圩鄉樟田村綠康種植合作社的蔬菜和藥材基地,一派繁忙的春耕生產景象。紅網時刻衡陽3月23日訊(通訊員 何佳峰 李秋良 記者 石珊)抓緊農時育苗施肥、平田整地……3月21日,在耒陽市大和圩鄉樟田村綠康種植合作社的蔬菜和藥材基地,一派繁忙的春耕生產景象。
  • 白銀會寧:冬小麥種植促增收
    會寧縣党家峴鄉依託區域優勢,圍繞產業興旺下功夫,按照「穩定面積、改善品質」的要求,努力將冬小麥打造成為特色產業,有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助力群眾實現小康夢。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小雪時節已過,會寧縣党家峴鄉的冬小麥在雪水的澆灌下,已經破土而出,給冬天帶來綠色的生機。党家峴鄉土壤深厚肥沃,有機物豐富,適宜冬小麥的生長。
  • 肇東鮮食玉米特色產業帶動農戶致富增收
    東北網綏化12月18日訊(楊柳特約記者霍永祥)近年來,位於肇東市的黑龍江振祥農業有限公司按照「基地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理念,積極發展鮮食玉米特色種植,通過流轉土地種植鮮食玉米,發展訂單農業,讓一穗穗香甜軟糯的鮮食玉米變成了「金棒棒」,幫助企業和農民踏上增收致富之路。
  • 創意田園帶動農旅融合 朗橋村實現村民增收獨闢蹊徑
    近年來該村引進優質企業、打造特色花卉培育基地、創意休閒田園核心區,農旅融合帶動鄉村休閒旅遊,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成果。  初冬的清晨,總能見到朗橋村村民到村裡的特色花卉培育基地上班打卡(如圖),忙碌而充實,儘是「勞」有所樂的幸福模樣。
  • 且末縣:產業扶貧項目推進農牧民穩定增收
    近日,在且末縣庫拉木勒克鄉其木布拉克村村委會大院裡,村民們集聚在一起,有說有笑,氣氛融洽。「這個機器可以幫助我們省人省時省力,不僅佔地小,移動方便,操作簡單,而且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 肇東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貧困群眾增產增收
    東北網綏化9月29日訊(特約記者霍永祥)仲秋時節,在肇東市裡木店鎮旺秋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戶們正忙碌著進行鮮食玉米塑封冷藏,爭搶時間差賣個好價錢。今年,該合作社與周邊農戶籤訂1500畝黏玉米種植回收合同,由合作社提供種子化肥,農戶種植管理,合作社負責技術指導,統一回收,每畝增收300元以上。
  • 特色水果年銷售額達220餘萬元,桂林全州一村民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農場種植黃桃、金秋水蜜桃、無花果、油桃、奈李等特色水果,年銷售額達220餘萬元。」7月18日,在全州縣黃沙河鎮石城村,村民蔣開一說,他在本村通過土地流轉、股金分工、技術入股等模式,承租100餘畝土地,帶動了39戶貧困戶脫貧致富。群眾富不富,關鍵看產業。
  • 冬天採柑橘春夏釣龍蝦,四川自貢沿灘這個地方帶動村民增收有路子!
    大巖村養殖基地是自貢市榮鑫小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第一個養殖基地,此外,還在周邊瓦市、沿灘等鄉鎮建有養殖基地4個,專業合作社小龍蝦養殖總面積達3000畝,每年產出的數十萬斤小龍蝦,遠銷成都、重慶、上海、江浙等地,帶動周邊300多戶農戶養蝦,幫助120餘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順利脫貧。今年初,曾遠還被授予「全國『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農村致富青年先進個人」。
  • 新疆洛浦:搬進新家園 安居又樂業
    新疆洛浦縣堅持依託縣城、農業園區、工業園區、新建行政村安置原則,科學規劃確定安置點,並將搬遷工程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與推進新型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工業化緊密結合,全力做好「以崗定搬、以業定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工作,讓易地搬遷扶貧成為搬遷群眾挪窮窩、斬窮根、奔小康的一步「決勝棋」。
  • 渝北:產業扶貧精準施策 村民增收「細水長流」
    人民網重慶12月18日電 一處處水果產業基地,促進了貧困戶增收;一個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帶動了貧困戶致富……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渝北區因地制宜推進「雙十萬工程」建設,通過一戶一策為貧困戶量身定製產業發展計劃,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符合渝北實際的、有特色的產業脫貧致富路,讓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 藍山縣:黃金奈李成村民增收的「致富果」
    黃金奈李作為鄭家自然村鄉村振興的特色扶貧產業,通過農旅結合,不僅盤活了鄉村資源,更富裕了村民生活。走進鄭家自然村的百畝果園,遠遠望去,李樹成林,綠蔭滿目,空氣中瀰漫著甜甜的李子味。陽光下,90後返鄉青年鄭創正在李子林中忙著採摘李子。鄭創告訴筆者,這個李子樹種下有3年了,今年是第一年投產。
  • 梁平區竹山鎮獵神村打造特色商業街 促進村民增收
    在竹山鎮獵神村,工人們正在進行商業街的店鋪門面裝修,據了解,兩條商業街一條主要為竹工藝品和特色農產品展銷,另一條主要進行各類餐飲經營和休閒娛樂。商業街利用村民閒置的房屋出租,帶動村民增收。同時,商業街的發展也能助力村裡民宿經濟的發展。
  • 12本民情日記 3年脫貧故事——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墨玉縣扎瓦鎮...
    在得知村裡十幾戶村民被鄰村木材廠拖欠木材款、多次討要無果時,樊勇挺身而出,多次與木材廠老闆協商,在木材廠所在村的村委會和村第一書記的協助下,最終成功為村民討回欠款。「最近心情特別好,看到鄉親們一個個都有工作、都有錢掙,也算是對我工作的肯定。」日記中多次記錄了樊勇帶領村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心情。發展產業帶動就業是穩定增收的重要舉措。
  • 強特色 興和田——新疆農信社助力和田地區脫貧攻堅紀實
    特色種植:紅棗玫瑰述「蜜」語 和田的特產,除了名揚世界的和田玉,還有口感極佳的紅棗。和田紅棗是新疆棗業的「王者」,但曾因沒有品牌、沒有包裝,只能被農民裝進麻袋在巴紮上販賣,價格最低時一斤只能賣到一塊錢,無法成為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法寶。近年來,和田地區的各家農信社通過信貸資金,支持了一批紅棗加工企業,讓和田紅棗洗掉了身上的泥漬,從「土包子」走向「高精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