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最火CP,秦昊伊能靜。
一個因為《隱秘的角落》,一個因為《乘風破浪》。
前幾天,秦昊和伊能靜直播,伊能靜給秦昊在線換假髮,秦昊還不斷做表情配合。
#伊能靜 泥塑(女化)秦昊第一人#上了熱搜。
提到這點,Sir還是忍不住要糾正了。
第一人,可不是伊能靜。
喏,在這裡。
一部今天已經很少提起的電影——
《春風沉醉的夜晚》
2009年婁燁作品。
同時匯集了秦昊、譚卓、張頌文,當時全都沒有名氣。
黃軒也出演了一個角色,可惜後來成片中被拿掉。
最大咖的是陳思誠,因為《士兵突擊》的成才一角被人熟知,卻來演了這部「看不見」的電影。
攝影師曾劍、美術指導彭少穎、杜露希,也都剛從電影學院畢業不久,第一次獨立擔任長片工作。
一個幾乎全是新面孔的團隊。
入圍坎城,橫掃金馬。
說起來,這部電影滿是禁忌。
但比起禁忌,它留給今天的更多。
伊能靜曾說,剛認識秦昊的時候還以為他是同志,沒往處對象那方面想。
她的誤解不是沒有來由。
一來婁燁喜歡職業和非職業演員混用,二來秦昊演得實在不著痕跡。
你看他,紐扣解開兩顆,露出大片皮膚。
一手插著褲兜,步態懶散,煙不離手,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
他在片中最牛掰的臺詞——
你來了不就是為了操我嗎?
對不對?我讓你操
看似啥也不在乎,可也有柔軟一面。
失戀後,他戴上假髮、穿上緊身豹紋吊帶連衣裙,去異裝酒吧買醉。
這段戲也是秦昊建議導演加的。
陳思誠,演一個忽「直」忽「彎」的雙性戀,羅海濤。
他青春年少,對感情懵懂,卻又率直自戀。
比如,他會向女友李靜(譚卓 飾)吹牛——
我下半身就十七歲
這部戲裡秦昊和陳思誠貢獻了從影以來最佳表演。
都知道,秦昊和陳思誠在現實中,直得不能再直。
讓兩個鋼鐵直男去演同志片,直接後果就是,倆人多次想放棄。
秦昊:「好幾次實在拍不下去了。」
陳思誠:「拍完激情戲後,我特別失落,就挺不舒服的。」
當時,秦昊拍完王小帥的《青紅》,在坎城走過紅毯。
那段時間,婁燁正為《春風》找演員,問了秦昊。
秦昊只猶豫了一小會兒,就應下來。
因為相信婁燁能拍好,覺得「這輩子有這個角色就夠了」。
進了組,發現不光題材難搞,導演也難搞。
他(婁燁)折磨你,給你逼到那份上,必須得出來。要什麼他也不說,反正就不對,你得不停給他,各種給,過程各種痛苦。
一個好演員,才會感到被戲折磨。
而被折磨,或許也是演同性戀必須跨過的一個門檻。
王家衛在書中記錄過《春光乍洩》的細節。
他把張國榮和梁朝偉「騙」到阿根廷,不知道劇情,也沒有鋪墊,一上來就要拍床戲。
在現場梁朝偉非常難受,說什麼也不願意脫掉內褲。
這時張國榮上前打趣地安慰道:你現在知道我平時拍愛情戲是什麼感受了吧。
一個異性戀在演同性戀時的難受。
是不是一個同性戀在社會中時時刻刻的感受?
羞恥,不自在。
也只能違心地配合旁人的演出。
但《春風沉醉的夜晚》要說的又不是同性戀,而是營造一種邊緣的狀態下,讓愛情變得更敏感,也更純粹。
電影臺灣版海報上的宣傳語,噱頭十足。
「一段最春情蕩漾、迷惑痴狂的愛」。
光看故事梗概,甚至有點狗血的故事:
江城的男友王平(吳偉 飾),是個「形婚」人士。
王平的妻子懷疑他出軌,僱了羅海濤跟蹤他,這才發現老公的出軌對象,是個男的。
而在跟蹤過程中,羅海濤逐漸對江城產生情愫,他的女友李靜也加入到糾纏的兩人中間……
多重三角戀。
《春風》裡的性,生猛直給。
浴室戲,一組近景特寫性愛鏡頭。
真實到令人咂舌。
(假裝有圖)
但同時。
性,不單是身體上的交合,還是一種心理上的暗潮洶湧。
藉助生活中細微的眼神、動作,去詮釋性張力。
江城和王平外出偷情,中途下車小解,你撞我,我撞你。
那種親暱,立馬就藏不住了。
走廊上,趁周圍沒人,繼續調戲,拍對方屁股。
又一個有過親密交流,才會做的動作。
另一個給Sir留下印象很深的動作是——
江城和王平經常偷溜出來約會,在街心公園散步。
他們不敢公然親熱,只能借跳舞來牽到對方的手。
混入廣場舞,是他們在光天化日之下,唯一展示愛情的機會。
相比之下,江城和羅海濤的相處,路子更野。
江城對羅海濤靈魂發問,正中要害:
沒有我你還活不了啊
你手呢?
羅海濤伸手要鑰匙,江城作勢用腳踹他。
羅海濤抱著女友,視線卻定格在江城身上。
膠著、糾纏的眼神,因為迴避和壓抑,更預示著未來某刻的爆發。
這裡分享一個關於激情戲的幕後故事。
知道秦昊第一次拍同性情慾戲,婁燁和所有攝製組的人員說了這麼一句話:
「如果演員感到難為情的話,我們所有人都要脫光衣服。」
秦昊演不下去的時候,婁燁就湊上來問,「你需要我們都把衣服脫了嗎?」
話是玩笑話,態度傳達到了。
情慾和吃飯、穿衣一樣,不過是人類基本需求而已。
對性坦誠,不是耽於性。
而是你誠實地面對愛情中的所有感受。
《春風沉醉的夜晚》像一隻蝴蝶,穿過世俗、虛偽、傷害,試圖去觸碰愛情的純粹。
鬱達夫的原著短篇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講述的是一個知識分子和一個女工同病相憐的故事。
用婁燁的話說,電影只改編了小說的情緒。
簡單來說,就是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同樣的無可奈何。
無可奈何的不也是婁燁?
《紫蝴蝶》第一次來到「地上」,卻因為下一部電影,再度「被地下」,婁燁在五年內被禁止在內地從事電影活動。
他的愛,也只能像個躲藏的同性戀一樣,偷偷摸摸存在。
但在這種狀態下,依然能找到愛,並堅持愛,才是電影內外莫大的動人。
拍攝《春風》時,陳思誠曾分享過一個片場小花絮:
一次,劇組找來很多群演拍一場舞廳戲。
等群演們都適應了攝影機,主演才走進鏡頭。
開拍後,一個老頭兒群演竟去抓女演員的手,試圖騷擾她,拍攝不得不中止。
過於真實。
群演完全融入氛圍,甚至忽略了攝影機的存在。
他的表演怎麼可能不自然、不真實?
婁燁拍片。
拍前,往往不打板;拍後,常常不停機;
只要演員準備好,隨時隨地,直接開機。
婁燁:對我來說,和演員工作最重要的部分,可能就是等待他們呈現一種真實的狀況。讓演員處在一個真實的環境裡頭,而不是一個拍攝環境。只有呈現這種真實狀況,你才能相信他所扮演的這個人物。
他是一個慣常在「等」的導演。
等演員,等環境,等著捕捉真實。
到了這部電影,有別於婁燁前作,不從社會立場、政治身份的角度去呈現人,而是用放大鏡去洞察人物的內心世界。
極致的真實,大抵是普通、平淡的。
取景地在南京。
全片看不到繁華的商業街區,取而代之的,是泥濘的集市,髒兮兮的酒吧化妝間,嘈雜的livehouse,空蕩蕩的隧道,毫無美感的建築、街邊燈飾。
俗到骨子裡。
卻也拍出南方春天特有的、灰濛濛的氤氳溼氣。
拍攝方式,也多採用手持攝像機拍攝。
從頭到尾不斷搖晃的鏡頭,很冒險,容易引起觀感上的不適。
再加上婁燁酷愛不打光,演員的臉常處於大片的陰影中。
黑暗中的長江,在數碼攝像機裡滿是顆粒感。
你可以認為,這是文藝片的故弄玄虛。
但。
正是這種粗糲、不加修飾的質感,讓人物搖擺、失序的內心狀態落地。
讓「真實」流動起來。
更便於觀眾去觀察人物在愛情中的搖擺與決絕。
羅海濤在江城和李靜之間搖擺。
第一次和江城親密接觸後,他立馬找李靜做了一次。
似乎下意識地,對自己的異性戀身份做出維護。
李靜在紡織廠老闆阿明(張頌文 飾)和羅海濤間搖擺。
阿明有家室,待她好,他出事入獄,她寧可獻身,要把他撈出來。
但對方出獄後,卻默許了,把李靜讓給自己的馬仔。
江城則在過去和現在間搖擺。
他要去宿遷,羅海濤提出想帶李靜一起去。
就這樣,再一次,他的愛情要牽扯上另一個女人。
而他的男人,滿是不在意。
王平說——
還是見一見(我老婆)吧
海濤問江城:「你有問題麼?」
他沉默幾秒,看了海濤一眼,認命似地說:
我從來就沒有問題
他的沒問題,是他在愛情面前的隱忍。
出櫃的他,仍要包容愛人扮演異性戀的體面。
他看似風流倜儻,到處招蜂引蝶。
但確實對愛情付出最多。
因為忍辱負重,所以他更懂——
- 她看我的眼神不對
- 你想得太多了
李靜在KTV流淚他也是首先發現。
他不僅是敏感地察覺到情敵的敵意。
更是理解到那種無奈,想得到一份不被均分、完整的關懷,卻不可得。
那一刻他可能覺得,她就是他。
於是,他們踏上旅途,互相取暖。
表情各自迷離,身體卻又緊緊偎依。
在男人和女人間搖擺,在富老闆和窮小子間搖擺,在死去的舊愛和鮮活的新歡間搖擺。
這三個人。
哪個放在拿「三觀」來衡量影視作品的今天,都洗不掉「渣」的罪名。
可現實中的愛情,哪有那麼多花前月下。
婁燁:傷痕累累更接近愛情真實的狀況。更接近愛情涵義的是那些愛不成的、不知道怎麼愛的,或者說還沒有找到愛的方法的人。
那些搖擺不定,詮釋了感情的複雜性。
以及理想主義被湮滅後,現實對個體的訓誡。
集中體現在三個男性角色身上:
王平是個求穩妥的同志,他試圖在妻子和情人間找到平衡,卻雞飛蛋打。
羅海濤是個遵循本能的人,他喜歡上江城,卻又想兩全其美,把李靜也拉進來。
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始終處於一種矛盾、分裂的情緒中。
江城看似最「渣」。
王平妻子的爆發,觸及他的底線,他選擇退出,與王平分手。
遇到羅海濤後,他迅速投入新戀情,享受著海濤對他的迷戀、依賴。
他對每一任情人,都有付出,也盡責。
但兩段感情的走向,他都無力把握。
王平的死,破了他對俗世美好愛情的追尋。
羅海濤的動搖,破了他對用愛欲麻痺神經的幻夢。
到頭來,誰留在他身邊已經不重要了。
這一趟旅程下來,升華了江城,也殺死了江城。
後來,王平的妻子用刀刺進了他的脖子,他倒在路邊,鮮血直流。
一如街邊死後無人問津的野狗。
再後來,他開始了新生活,和新情人躺在床上親熱。
走出來了?
不。
是愛死了。
只能永遠活在心裡了。
江城的腦海裡浮現出最初的那一幕,他與王平二人在江中小屋,纏綿過後,王平朗讀起鬱達夫的原文:
自殺!我有勇氣,早就幹了。現在還能想到這兩個字,足證我的志氣還沒有完全消磨盡哩!
哈哈哈哈!今天的那天軌電車的機器手!他罵我什麼來?
「黃狗」,黃狗倒是一個好名詞。
最後,江城走在初夏的豔陽裡,傷疤處紋了一朵蓮花。
南宋嚴蕊詞此處出現:「不是愛風塵 ,似被前緣誤 ,花落花開自有時。」
在一份悵然中,影片走向終點。
在這個故事裡,三個男人都活在理想主義中,並最終在無解的現實裡,徹底落敗。
那種落敗,似曾相識。
我們總能輕易聯想到自身。
那其實是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最真實的情感記憶,一片無法釋懷的情感「灰區」。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