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論大家應該都知道是什麼意思,就是簡單講就是兩件互相矛盾事情。比如我們很熟悉的「矛與盾」的故事,賣家說自己的矛是世界上最鋒利的,什麼盾牌都擋不住,接著又說自己的盾牌是世界上最堅固的,什麼矛都刺不穿。而這個時候有人提出了問題,用賣家的矛刺賣家的盾會怎麼樣?其實這就是一個悖論。
但是今天要跟大家講的是另外一個非常著名的悖論,叫做沙丘悖論。這個悖論是在兩千多年前古希臘的哲學家提出來的。這個悖論內容是一粒沙子放在地上不能算是沙丘,再加上一粒也不算沙丘,但是當100萬粒沙子都堆在一起的時候就形成了沙丘。
同樣的道理反過來的話,100萬粒沙子堆在一起的時候形成了沙丘,拿走一粒沙子它也依舊還是沙丘,但是不斷的拿走一粒沙子,直到這堆沙丘只剩下最後一粒沙子了,那麼這堆沙丘還能夠叫做沙丘嗎?其實這個悖論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點。
那就是我們常說的「量變引起質變」,我們這麼多年來一直都關注量變會引發質變,但是從哪一刻開始發生了質變呢?針對於這個問題這麼多年來都爭論不休,哪怕到了現在網上關於這個沙丘悖論的看法也有許多中,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只談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這個悖論的關鍵點在於我們無法得知沙子是在哪一刻開始變成了沙丘,但是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我們沒必要非要去深究。因為其實這個悖論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不管沙子是在什麼時候變成沙丘的,只要不斷的添加沙子,最終它都會變成沙丘。
所以其實我們從這個悖論中能夠學到的地方就是不管怎麼樣,只要堅持不放棄,那麼量變一定會引起質變,只要能確定這一點,那麼根本沒必要深究什麼時候發生的質變。不知道大家對這個悖論是怎麼理解的?歡迎在留言區發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