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作為我國的國寶,雖然體型很大,但是毛茸茸的樣子呆萌可愛,深受我們的喜愛。並且,大熊貓作為我國的「外交官」,在中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建立友好關係的過程當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原來,我們國家為了表示與其他國家建立關係的友誼,常常送給其他國家大熊貓,但是後來我們改為了租借給其他國家。大熊貓們作為「國之重禮」,每到它訪問的國家,總能得到國家元首級的禮遇。不過,如此呆萌可愛的國寶,在古代時,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們的地位如何呢?
作為頂級猛獸,被認為可「食鐵」
在古代有兩本書中曾對熊貓有過記載,但是,那時熊貓與呆萌幾乎扯不上半點關係。其中一本是《尚書》,尚書是上古三代的史書,其中它稱大熊貓為貔。另一本書則是《詩經》,叫它是白羆。在古代,大熊貓被視為猛獸,性情如虎豹一般,非常兇猛,但是又可以馴服,所以,在古代經常用「貔」和「貅」這樣的旗號來形容威猛的軍隊,或者給非常厲害的將軍起代號。
當然,最著名的要數《山海經》中對於大熊貓的記載了,在《山海經》中記載,涿鹿大戰的時候,大熊貓是蚩尤的坐騎,被稱作「食鐵獸」,認為大熊貓的牙齒鋒利到可以食用銅鐵。後來在炎帝與黃帝大戰時,黃帝為了打敗炎帝,也組織了一支猛獸隊伍,這支隊伍當中就有大熊貓。在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曾經圈養過大熊貓,並且把能射殺大熊貓當作最值得慶賀、最值驕傲的事情。可見在古代,大熊貓地位雖然也很高,但是確實「猛獸」的代名詞。
武則天曾送日本「白熊」作為國禮
和古代不同,現如今,熊貓是我們的國家的國寶。對於大熊貓,我們只有保護和愛戴之情。甚至在一定方面,大熊貓就是我們國家、是我們中國的代表。所以,近代以來,大熊貓作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建交的見證,不斷在外接給其他國家,這也可以稱為「熊貓外交」。但是,你以為只有新中國建立之後才有的熊貓外交嗎?其實不然,根據《舊唐書》記載,在唐睿宗李旦時期,日本為了向中國學習先進的文化知識,曾經派大批遣唐使了來中國,包括大使、副使、留學生、學問僧、翻譯人員等等。那時雖然是李旦坐著皇位,卻是武則天掌權。武則天為了表示自己的大國友好氣派,就送給了日本遣唐使兩隻大熊貓。據記載,那時的大熊貓就得到了很高禮遇,有大批的宮廷衛隊和兩個馴獸人陪伴著,關在兩個極為寬敞,披紅戴花的大鐵籠子裡,最後這兩隻大熊貓跟隨著日本遣唐使一起回去了日本,不過那時,大熊貓有另一個名字是「白熊」。
所以,目前記載的最早的熊貓外交應該是唐朝。當然,武則天時期的「熊貓外交」雖然存在,但是沒有形成一定的禮制,或許是武則天一時興起下的選擇。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熊貓外交才逐漸成型。
結語:熊貓外交是一項非常受到國內外民眾歡迎的事情。在外國,越來越多的民眾可以在動物園中看到大熊貓,甚至出現過,一隻大熊貓盤活整個動物園的事情,每次只要有大熊貓出現,外國民眾們總是熙熙攘攘,千金難求一張票。大熊貓作為「活化石」,經歷了歷史變遷,在無數的天災人禍之前都能頑強地活下來,我認為,或許這也是我們國家將大熊貓選擇為國寶的原因。
參考文獻:《舊唐書》《熊貓史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