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的,而且對於知識來說,仿佛已知的越多,未知的也會覺得越多,這真是一種很奇妙的體驗。
讀這本《世界觀》的時候,就再一次產生了這種奇異的感覺,原本對於科學科普知識的了解和學習,其實我多少心裡是有些抗拒的,因為科學知識相比起其他類目來說,感興趣的自然其樂無窮,可是門外漢們又總會顯得枯燥,而且十分難懂,想要把一個內容,哪怕是一個小知識點理解的透徹,都需要下一番大工夫的。
正因如此,科學就有了專屬它的獨特美感,這種美,在於它的無窮無盡,無邊無境,那種來自未知世界的廣袤,總是有種讓人瘋狂和著迷的魅力。
居裡夫人曾經這樣說過:「科學本身就具有偉大的美。一位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不僅是一個技術人員,並且他是一個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於神話故事一般」。
帶初學者走進科學之美
科學之美讓人難以抗拒,科學的研究及其運用,更是給後世後代帶來了巨大的受益,如同一個取之不盡的寶藏。
《世界觀:現代人必須要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就是這樣一本介紹科學哲學和科學史的科普讀物,它將科學之美和科學之益在嚴謹的科學據點和認知體系之中,化繁為簡、深入淺出的逐一剖析。
如果你是一位初學者,那麼可以選擇這本《世界觀》來作為科普讀物的敲門磚。
因為與大眾科普書籍不同的是,《世界觀》的寫作、結構以及翻譯,都非常適合初學者去閱讀。
「如果你每天都讀你看得懂的書,你就只知道已知的世界觀」,用《世界觀》來升級認知,這可以成為一件很酷的事情。
我們完全不用擔心被它厚實的外觀和專業的內容嚇到,作者理察·德威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講解,將西方科學兩千年的歷史,以及近現代的科學觀,用初學者都能聽得懂,都能理解的方式,進行剖析和解讀。
認知升級的奇妙體驗
《世界觀》給人的滿足感是逐漸積累的,因為越往後翻閱,心中的驚嘆會漸漸放大,因為隨著閱讀我們會發現,很多人類社會中長期以來形成的普遍觀點,正在一點一點被推翻,被更正。
其實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正確的科學認知對於整個人類社會今後的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扭轉觀念和認知並非易事,因為每一個小的發現和進步的背後,都飽含著無數人的艱辛探索與求證。
與此同時,《世界觀》不僅僅是一本科學知識書籍,它的一個有趣之處,就是將科學與哲學、歷史相互融合,而不是讓晦澀難懂的科學知識孤軍作戰,將知識融於情境之中,讓科學與哲學、歷史共同講述人類歷史的發展,更讓我們的認知有了一種質的飛躍。
三位一體+圖文並茂的科普
在《世界觀》中,理察分了三個部分進行闡述。
第一部分中,通過亞里斯多德世界觀引出了探討世界觀的一些基礎命題,各種必要的基本概念在這一部分中給出了清晰的定義。
定義給出之後,順其自然地進行到第二部分,對於亞里斯多德世界觀轉變到牛頓世界觀進行了研究分析,這一部分提到17世紀早期的很多新的科學發現,進而使得更多的命題被激發出來。
再說到最後一部分,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世界觀有了更新的發展和改變,愛因斯坦相對論、量子理論、演化論等重大的科學發現,也更新了我們對於世界觀的認知。
三個部分循序漸進,把我們不斷地向科學拉近,像一本「導遊圖」一樣,用科學哲學的改「觀」演示了世界進步的圖景,讓亞里斯多德、牛頓、愛因斯坦、達爾文等巨匠的時代和「工作」變得不再遙遠。
《精進》的作者、心理學人採銅曾這樣評價《世界觀》:
「憑藉我們的感官和日常經驗認識到的世界,並不能還原世界的本來面貌,唯有藉助科學發現所理解的世界才更接近於真實。通過本書我們能了解歷代科學巨匠為揭開世界本質之謎所做的努力,並為建構出一個更可靠和更理性的世界觀創造了可能性。我相信所有人都需要這樣一本書來提升自己的科學意識,因為我們頭腦中的重重迷霧需要一劑科學的清醒劑方能驅散。」
「科學研究能破除迷信,因為它鼓勵人們根據因果關係來思考和觀察事物。」
愛因斯坦的話語即便時隔多年依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正是有了這些科學家的研究和發現,神秘的宇宙已經逐漸開始揭掉了它層層的棉紗,將更多的科學本質呈現於世人眼前。
錯誤的認知總是會被不斷推翻,真理也會終得證實,打開這扇《世界觀》的大門,讓自己對於世界觀的認知拼圖越來越完滿。
科學和思想的力量,可以改變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