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帶王孩子(5歲)去檢查視力,視力1.0,我在心裡暗暗竊喜:「沒有近視也沒有遠視,孩子的視力保持得不錯啊」
沒想到醫生卻語重心長地說:「要多注意孩子可能一年後會近視……」
啊?為什麼會這樣???
「醫生,你這不是詛咒我家孩子吧?」
真不是!
這是根據小孩眼睛的「遠視儲備」消失來判斷的。
01
遠視儲備跟近視有什麼關係?
一般情況下,新生兒的視力較弱,其眼軸較短,且雙眼都處於遠視狀態(先天性近視眼的人除外)。
孩子到了4~5歲的時候,雙眼會伴隨200~250度的生理性遠視。這200多度的遠視可以作為「儲備糧食」供「損耗」,「保護」孩子不患上近視。
隨著生長發育,眼球的前後直徑相應延長,即眼軸不斷增長,視力逐漸趨於正常。
這時候這種生理性的遠視就基本消失了,這一個過程被稱為「正視化過程」。
眼球隨年齡的變化情況
4-5歲的兒童,生理屈光度為200-250度,即有200-250度的遠視儲備值;
6-7歲為175-200度遠視;
8歲為150度遠視;
9歲為125度遠視;
10歲100度遠視;
11歲75度遠視;
12歲50度遠視。
但是現在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加上平時的不良用眼習慣,比如很多小朋友在幼兒園階段就開始上網課,造成眼球「正視化」速度的提前。
如果5歲的小孩,已經達到1.0的視力,說明他的「正視化」提前了,那麼一年後會怎樣呢?早早耗盡遠視的「本錢」,繼續透支就會變成近視眼。
0~6歲是孩子的「近視潛伏期」
很多家長認為預防近視是孩子上學後的事。事實上,0~6歲是孩子的「近視潛伏期」。
對於6歲以前的兒童來說,遠視儲備非常重要,決定著孩子以後近視的概率。
因此,在幼兒園開始就要保護眼睛,守護寶貴的「遠視儲備」,這樣才能做到:
小學階段不近視
幼兒園是預防近視的關鍵期,這階段要重點保護「遠視儲備」,為小學階段預防近視爭取更大的空間。
同時,從幼兒時期開始就養成良好的用眼行為習慣,也必將受益終身。
初中階段遲近視
小學生保護視力有良好的條件,在小學階段爭取不要發生近視,這個關口過去了,到中學階段,眼球可塑性會變小,發生近視的風險也隨之變小。
高中階段低近視
中學階段如果發生了近視,要採用合適的矯治方案,控制近視度數加深,阻止其成為高度近視。
是不是孩子遠視度數越高越好?
如果孩子的遠視度數遠遠大於平均水平,比如6歲的孩子有500度遠視,這肯定是不正常的。
這個時候就需要及早到眼科醫院檢查,不然由於遠視度數太高,小朋友一直處於看近看遠都不清楚的狀態,就有可能影響他的視覺發育,從而導致弱視。
如果遠視過高了就需要及早配鏡,遠視儲備偏低,就需要儘早幹預避免過早發生近視。
因此,建議家長最好給孩子建立一個視力檔案,一般孩子從3歲起能較好配合視力檢查,從這時開始每年檢查記錄孩子的視力狀況,以便及時掌握孩子視力狀況是否正常。
需要檢查遠視儲備?
真正的遠視度數,需要散瞳後才能準確驗出。什麼時候才需要特意去做散瞳呢?
如果檢查視力眼位屈光度數在正常範圍內無異常,是不需要為了確切的遠視度數而進行散瞳的。
如果初步驗光篩查出孩子近視超過50度,結合眼軸判斷,預計孩子可能是真得近視了,這時建議散瞳驗光,主要是為了判斷是真性近視還是假性近視。
此外,初步電腦驗光度數超過300度遠視,建議進一步散瞳驗光,來確定真正的遠視度數,避免弱視的發生。
05
如何保護孩子的遠視儲備
讓孩子有個好視力?有一招,簡單又實用!
要想視力好, 到戶外目浴陽光
打網球、放風箏、騎車、登山等戶外活動,不僅能更多地接觸陽光,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阻斷眼軸的增長,減少眼軸發育過快的風險。
另外,紫外線能增加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使鞏膜變硬,同樣對減緩眼軸增長有幫助。
大家要知道,真性近視是不可逆的,近視只能被「矯正」,不能「治癒」!除了養成良好用眼習慣,合理均衡飲食、保證充足的戶外活動外,一定要做到定期視力監測和眼視光全面體檢!
家長應該重視孩子視力問題早發現、早防控!
為了孩子的視力分享給您的家人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