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到了小學三年級,老師就會告訴學生,已經是三年級了,完成作業本的作業,不能夠再用鉛筆了,得用原子筆和鋼筆來寫,當然現在是中性筆居多。
完成作業,既然錯誤不可避免,用鉛筆不好嗎?還能方便修改
許多人應該也有這個疑問,作為學生,寫寫畫畫,錯誤在所難免,那麼既然如此,為何不一直沿用鉛筆答題呢?
鉛筆留下的字跡不穩定。鉛筆芯主要材料為石墨,而石墨多滑,極為的不穩定,還記得小時候,每次寫過作業以後,袖口上總是黑糊糊的。
鉛筆答題容易被篡改。鉛筆答題,如果有了錯誤,也容易修改,但也留下了被篡改的機會,很多調皮的學生,會惡作劇,偷偷修改別人的答案,造成一定的誤會,所以鉛筆答題也就更多的適合低年級學生,通常是小學三年級之前,三年級之後正式的作業,多用能夠保留穩定字跡的工具,例如原子筆、鋼筆,中性筆。
至於現如今,機讀卡採用鉛筆作答,自然是利用其物理特性,當另作別論。
原子筆、鋼筆、中性筆的使用意義
前面,已經談過了鉛筆答題的缺點,而這些正好恰恰是原子筆等的優點。我們都知道,求學路上,不只是為了獲取那些科學知識,而更多鍛鍊的是一個人的心智,是一種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過程。記得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們答題雖然多數用了這些筆,但作業的工整和整潔程度是很不理想的,字跡不僅歪歪扭扭,作業更是猶如塗鴉一般。有些同學,甚至出現了不用鉛筆就不會答題的情況,也許有人就要說了,可以提前打好草稿,謄抄一下不就好了?話雖如此,但在這裡,恐怕還有一些因素需要考慮,那就是嚴謹和自信。
鉛筆更容易修改錯誤,擦擦寫寫,卻不免造成一定的思慮不足。
缺乏自信,思路模糊,很大程度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
我身邊的兩位同學,一位是個男孩,一位是個女孩。那位男同學,當老師要求不能夠再用鉛筆答題的時候,他很聽話,儘管每次作業都有錯誤,但相對來說,一次又一次的在減少,並且作業越來越工整。上了初中,我們仍然是一個班,而他卻成了我們班上的第一名。有幾次我有難題去請教他,我發現,他的思維縝密驚人,只要是他認為想好了的題目,就敢「板上釘釘」,答案邏輯性也較強,不僅題目完成得很好,卻更像是「談笑風生」,臉上總是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後來得知,他上了研讀了博,畢業後留在了大學任教,承攬著一項科研項目。
我的那位女同學,要說認真仔細也足夠,每次完成作業,她都會在草稿紙上,反覆去驗算,但從來不忘丟掉鉛筆,在做作業的時候,她會將自己的答案用鉛筆寫了上去,等到與其他同學確認無誤以後,再用中性筆去描著鉛筆字跡做完,最後再用橡皮擦去鉛筆痕跡,就這麼一直堅持著,高考那年,也是因為這個,名落孫山。多年以後,我才知道,她明明喜歡一個人,因為自信不足,和家裡溝通不清晰,白白錯過了一段美好姻緣,直到現在她身上強迫症的跡象,是越來越明顯。
事例雖然不具有絕對性,但也說明了一定的道理,一個人若不能在教育階段形成一定的嚴謹性,從而建立自信,那麼人生多也像是鉛筆留下的痕跡,模模糊糊、反反覆覆,就此影響了自己的未來。
直到現在,我也始終覺得,學生時代書本上的知識,在其實際社會應用主要目的,是在於鍛鍊一個人的思維能力,而中性筆下的作答也是為了健全一個人的自信和思維嚴密程度,要知道人生中,很多情況下是不能夠寫寫擦擦的,讀書在很大程度上,是講求一個人心態的演變。
就現象而論,初高中學生理應摒棄慣用鉛筆的習慣,答題可以事先在草稿本上演練,而後將作業抄寫在作業本上,這一舉動,也有助於提高同學們的整理和歸納能力。不易擦去的筆跡,一定程度上賦予了同學們一些道理:時光是不會倒流,要珍惜眼下的求學機會,求學必定是提升能力的過程,尤其是在學習能力方面的體現,學習能力是萬能始祖這一重要性。
大家覺得,作業作答是用哪種筆好呢?孩子們該不該過早使用中性筆來作答?文中不足之處,還望及時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