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日本東京街頭。圖片來源 新華社
「沒有網上相親,我和她永遠不會見面」
一個難題擺在日本的媒人們面前:疫情之下,人們怎麼找到人生伴侶?企業的聯誼會取消了,婚介公司熱衷的一對一相親會也被叫停。據日本《日本時報》報導,婚介公司每月向客人收取的會員費高達兩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304元)。
不過,這些公司發現,網絡帶來了新商機。
《日本時報》稱,新冠肺炎使日本經濟受挫、百業蕭條,網上相親卻逆勢而上。婚介機構紛紛表示,通過視頻相親很受歡迎,因為這減輕了面對面接觸的壓力和尷尬。面對陌生人,內斂的日本人往往十分害羞,和異性初次見面時尤其如此。
「如果沒有網上相親,我和她永遠不會見面。」熊本市31歲的酒店員工中西一典說。婚介公司安排他與43歲的社工綾子通過視頻通訊軟體「ZOOM」聊天,兩人相距約900公裡。
6月末,就在日本取消旅行限制後不久,他們首次在線下見了面。第二天,他們結婚了。
「對害羞的人來說,能在自己的『城堡』——家裡——對另一個人敞開心扉,比跑很遠的路、在陌生的地方不知所措要好得多。」綾子對《日本時報》說。
「既能增加你的機會,又能讓你感到安全可靠」
「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女性,往往不願意把真實的聯繫方式告訴相親對象。有些人在網上花好幾天時間翻遍相親資料庫,把中意的對象深入研究了一個遍,卻連張照片都不願和對方交換。」日本LMO婚介公司總裁高田光太對日本共同社說。在日本,LMO率先將相親業務搬到ZOOM上。
「這樣無需私人接觸,就能近距離地進行富有成效的對話。」高田說,「這是一種非常合理的方式,既能增加你的機會,又能讓你在家裡感到安全可靠。」
不需要花很長時間精心準備、盛裝打扮,也不必出門去不熟悉的地方。綾子也覺得,在網上交流更容易。
共同社稱,LMO等婚介公司往往以小組視頻會議的形式為網絡相親開場,主持人先講笑話活躍氣氛,等人們都放鬆下來,再幫助他們做自我介紹,並及時拋出問題引導對話,比如,你在家過得如何,你想像中的婚後生活是怎樣的,你有什麼夢想。隨後,網絡相親參與者轉入一對一私聊,花幾分鐘依次和所有相親對象聊天。
就這樣,中西一典和綾子在網上見了3次面。決定認真地「網上約會」後,他們花了大量時間在網上相伴,有時一口氣聊8個小時。他們發現,摩託車是兩人共同的愛好,夢想著未來騎摩託車環遊日本。
隔離的孤獨感讓人們渴望結婚
6月19日,高田光太陪著中西一典,在一座小教堂裡向綾子求了婚。他們的朋友在視頻軟體上見證了這一刻。第二天,他們登記結婚了,現在正在等待舉辦婚禮。
共同社稱,日本在5月解除疫情緊急狀態後,婚介公司已重啟線下相親活動,網上相親也將繼續舉辦。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日本的結婚率幾十年來持續下降,不僅是因為年輕人的數量減少。經濟拮据、工資增長緩慢,再加上職業壓力和工作時間過長,使許多人無法結婚和撫養孩子。專家指出,日本女性越來越獨立,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就業機會增多,這些使她們對婚姻中傳統的性別角色和分工不再熱衷。
上世紀70年代,日本每年有100多萬對新人喜結良緣;到2019年,這一數字降至59.9萬對。人口普查數據顯示,50歲前從未結婚的日本男性比例從1970年的1.7%升至2015年的23.4%;女性的這一比例從3.3%升至14.1%。
新冠肺炎疫情能改變這些數字嗎?在東京經營婚介所的岡本裕子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在網絡相親會中交換聯繫方式的人比現實中更多,讓她很驚訝。
「我覺得,人們都渴望結婚。」她對共同社說,「他們認真遵守『待在家裡,在家工作』的(防疫)要求,然後,他們開始感到孤獨。」
共同社報導稱,2012年,日本的結婚率一度短暫上升,這被廣泛認為是由於前一年的大地震、海嘯和福島核災難。
「我們很高興聽到人們說,通過我們的服務,他們在這個艱難時刻與彼此邂逅。」日本最大的婚介公司之一、O-net公司公關經理永岡政光對《日本時報》說,「也許正因為面前是重重困難與焦慮,此時人們會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
責任編輯:王梓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